APP下载

浅析编辑在成书过程中的四个着力点
——以《潮菜心解》为例

2021-01-28林菁花城出版社

消费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名菜装帧全书

林菁 花城出版社

提起编辑工作,人们一般都会想到关于常识、文句方面的把关。然而,“编辑每编一本书,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的创新体现在书中。具体形式可能不同,可以给作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可以是帮助作者选编作品,也可以是帮助作者修改作品,不一而足……”[1]本文即以《潮菜心解》书稿的成书过程为例,浅析在将书稿转而成书的实际操作中,编辑需对书稿进行的宏观规划与微观把控。

古往今来,不少美食文章流传于世,但此类文字多出自于美食家,鲜见于实际掌勺的大厨。因而在获知潮菜高端料理的领军人物钟成泉先生有意撰写文稿,总结其对美食烹制的理解,我们便与之联系。在看过样章、聊过大致思路之后,作者着手创作,及至交稿,书稿已几近“定型”—书名拟定为“潮菜心解”,按作者的大致构思进行了图文编排,甚至封面都有了初步构想,且若干名家已为其撰写推荐语或序言。应该说,作者对书所要呈现的面貌已有较为清晰的设想。然而作为编辑,我们不能仅仅庆幸于自己拿到了一手好牌,以为万事俱备,只欠校对印刷。通读后,我们从宏观层面(包括基调的确定、架构的把握)、微观层面(文句加工、装帧方案的斟酌)对书稿做了一番梳理。

一、主题提炼,为书稿定基调

通读全稿,可知本书的主体依六品三十六天罡(米面粿、鸡鹅鸭、鱼虾蟹、猪牛羊、瓜果蔬、甜食)、四节七十二地煞(名师名菜、传统名菜、时令名菜、品味名菜),编排一百零八道经典潮菜的菜谱。每道菜分为菜谱和“心解”两部分,后者结合个人的饮食人生经历、江湖见闻,用心得、感悟去点评分析菜肴的烹制法。

作者在书稿中自述,“潮菜潮味的书籍已有若干本,如不改变过往的编写手法,可能会落入工具书的俗套模式”;而有些菜肴如果大家都不去理解,不知其所以然,它“就有被丢弃的可能”,因此萌生了将这类菜肴以及一些过往名菜进行剖析解读的念头。

由此可见,作者的诉求与出版社是一致的,那就是出版一本不一样的关于潮菜的书。当前,“重复出版现象非常严重,同质化成为一种倾向和一种趋势,它的结果是出版物平庸化”,“一个编辑要有能力,发现和判断一本书稿的亮点,找到一个出版理由”。[2]而从作者对“心解”部分的良苦用心,我们意识到,书稿不仅是一本普通的教人做饭的菜谱,“文化”更是其务必突出的点,而这一点亦可从陈晓卿先生的推荐语中得到印证:“多年来,钟叔在治馔之余,勤于笔耕,且著述甚丰。这本新书《潮菜心解》更是将他多年的见识和实践汇聚起来,是潮菜传承和潮汕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基调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之后的文字编辑、装帧设计,乃至出书之后的发行营销,都要围绕它布局展开。

“潮菜”和“心解”分别点明了本书的写作对象和亮点,可谓精准,因此该书名不宜再做“减法”,而是要做一点“加法”,使读者从字面即可获取更多信息,得到更直观的感受,同时又要突出其文化含蕴,使之与一般的菜谱区别开来。

经多番筛选,拟定“一百零八种潮汕味道”作为书名的补充表述,呈现于封面。点出数字,可在读者脑海中唤起琳琅满目的画面,感到物有所值,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数字“一百零八”本身自带“文化味”:文学方面有《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好汉,饮食文化方面,满汉全席妇孺皆知。实际上,不止数字“一百零八”,连同该数拆分开来的“三十六”与“七十二”,都如闻一多先生在《七十二》一文指出的,是五行思想演化出来的术语,与“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3]

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都是作者在撰写书稿中匠心独具而编入的文化信息;编辑要做的,是在海量文字中发现这些亮点,将之遴选出来且放大、强化,从中总结出全书的基调,为之后的编辑工作探索出方向。

二、平衡架构,体现编辑思路

如上所述,书稿的主体—一百零八道菜,作者已别出心裁地将其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分门别类,然而其他的部分,如序言、后记、正文主体之外的零散篇章,乃至一百零八菜的呈现,尚不明晰,这在原目录上便可见一斑。“对作者来说,目录是文章的骨架,未经修整装饰;编辑要将之商品化,不能懈怠修饰。目录在激发读者阅读意愿上,占了很大的分量。”[4]就此,我们从下面三点做了一番修整。

1.序言不宜过多,书的总体架构需要平衡。有的作者会邀请诸多名人作序,然而倘若序言所占比重过大,会影响读者对正文的阅读。本书稿原有三篇序言(含自序),后记则区区几百字,且内容较为平淡、单薄,有头重脚轻、虎头蛇尾之嫌。鉴于已有沈宏非、沈嘉禄两位重量级美食家的序言在前,且占去不少页面,经与作者协商,我们将精彩的自序调到书末,与原后记做一番嫁接,融为一体。

2.零散篇章要么精简,要么收编。除一百零八道潮菜之外,原稿尚有其他零碎篇章,如《潮菜菜单的格式》《上汤熬炖的方法》《潮菜中的主要蘸碟》等十来篇文章,分列于主体的前后,较为随意。它们是否该删,以便让全书结构更加清爽呢?仍需从“文化”出发,进行考量:这部分零碎的背景知识,正是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百零八道菜操作教程里某些步骤的有益注解—结论是,删不得。经整理,这些游兵散勇被收归一处,修整标题,以“潮菜简述”的身份作为本书的“上篇”出现,让读者首先对潮菜有大致的认识。

3.明晰层级,强化秩序感。一百零八道菜谱是本书主体所在,然而原稿虽有分门别类的设想,但稿件没有为“归类”作特别的标识。倘若读者没有翻看序言、后记,恐怕读完全书,脑海里回放的仅仅是一道菜接一道菜的教程,并不清楚菜与菜之间的关联。换言之,书稿的“文化”蕴含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在初次阅读过程中,它被简单视为工具书的几率很大。若将之作为本书“下篇”,名之以“一百零八种潮汕味道”,与上篇“潮菜简介”并列,则可以较好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当然,它亦带来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一百零八道菜作为全书的下篇,那么其下又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三十六天罡”又细分为米面粿、鸡鹅鸭等六小部分,“七十二地煞”细分为名师名菜、传统名菜等四小部分;各小部分里再各自罗列相关菜式。层级繁多,内文中应如何标识?首先,以带图的一级章扉区分上篇、下篇;其次,以不带图的次级章扉划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米面粿”“鸡鹅鸭”“名师名菜”“传统名菜”等这一级,则在具体每个菜名旁边标注。编辑唯有在架构上厘清思绪,才能与美编进一步沟通,为书籍量身定制装帧设计方案。

经过一系列调整处理,平衡架构、明晰层级之后,全书的脉络也眉清目秀起来,读者仅仅翻看目录,便能对全书有一个总体了解,而不会因为目录表达的不明晰而一头雾水,影响了进一步阅读的兴致。

三、文句打磨,兼顾语言习惯

编辑加工,针对字词文句的规范必不可少。具体到《潮菜心解》一书,它在一般的改错别字、病句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方言的问题。由于该书讲述的是地方菜系,虽然总体以书面语写就,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保留着方言的习惯用法,甚至有若干由方言“音译”为普通话表述的情况。改与不改,需视具体问题而定,因为 “大力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的同时,尊重方言、保存方言、宣传方言,都是有时代意义的工作”。[5]

1.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仍保留原句,但在正文中做一番解释说明,或加注释。比如“鳙鱼头焖芋”菜式里,有一句“这步那步,松鱼头(鳙鱼头)焖芋”。这句是潮汕话语中的顺口溜,用潮汕方言读起来是押韵的,但从字面上看,仍会令其他地区的读者不明所以。经与作者商榷,我们在这句话之后补充说明:“这步那步”应属于步骤的意思,言明松鱼头与其兜兜转转选择其他辅助食材,不如选择芋头。

再如“古法酿珠瓜”菜式里,提到“酿王瓜”,将两道菜的味道做一番比较。然而通过后文的描写,以及搜查“王瓜”条目,我们猜测“王瓜”实指“黄瓜”,因“王瓜”多作药用,而非普通食材。经与作者交流,得知潮汕厨师常以“王瓜”作为“黄瓜”的简写,因而我们在文末加注,表明该“王瓜”应是黄瓜,但在潮菜教义上,前辈师傅提及黄瓜时常写作“王瓜”,避免读者误用食材。

2.找得到替代的书面语,改。比如在“薄剪响螺片”菜式里,提到了“螺丕”。潮汕读者可以通过读音,联想到此处指螺的壳盖,然而其他地方的读者恐怕会不知所云,因为“丕”字并没有与螺相关的释义。鉴于螺的壳盖有专门的字—“厣”来表示,我们此处即将“螺丕”直接改为“螺厣”。

这样的处理,兼顾了方言当地读者以及广大读者。方言也是文化,若干地道的方言表达保留下来,与本书的文化契合,也顺带引出了书稿原先未曾言明的花絮,增加趣味性。

四、装帧设计,呈现合适面貌

装帧设计最好量身定制,以免表面上光鲜亮丽却跟内容并不契合。结合全书基调,编辑与美编可一道商讨装帧方案与细节。

1.封面。“封面设计也是编辑展现热忱之处,编辑可以借着多次讨论、观看打样并投射自己的想法,不断修饰设计原案。”[7]

封面的风格需匹配书的整体定位,意象的呈现很重要,过于晦涩抑或浅显,都应尽量避免。作者最初设想的封面图是一块鱼化石,欲以化石的意象来传递久远厚重的古味—有文化味,然而过于晦涩,读者恐怕要翻看内文,才能知道封面上呈现的是什么。第二种方案,从内文中挑选实图。这种方案无可厚非,但容易使该书等同于一般菜谱,失去对其文化内涵的发掘,换言之,流于浅显。设计鬼才奇普·基德(Chip Kidd)曾在TED演讲时提到,apple和苹果图不宜同时出现在封面上,那是对读者阅读能力的亵渎。经多番沟通探索,美编后来选择以接近“心形”且可层层剥开的洋葱意象,来暗中呼应书名中的“心解”(“心”“解”)。该图画风清新,一定程度上中和了书名书法题签的严肃感,使封面在彰显文化味的同时,也平易近人。

2.腰封。业界对腰封褒贬不一,但无可否认的是腰封的广告效用,它如同应聘者递交的简历,务必简洁、突出重点,引人注意。“书腰空间有限,句子应尽可能清爽,避免使用重复的文字、连接词或指示代名词,以免气势尽失。”[6]经筛选,腰封留下若干关键词,主要点名作者“潮菜料理领军人物”的身份、推荐者与《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的关系,以及书的内容提炼。然而几行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文字,难以抓住读者眼球,经与美编多次商量修改,选取特殊的图案作为内容分隔符兼其中一段文字的载体。不寻常的色块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避免读者产生视觉疲劳。

3.内文。作为一本图文书,图文的呈现至关重要。本书的主体一百零八道菜式部分,绝大多数为一菜一图,有鉴于此,我们采用蝴蝶页排版,使读者随意翻开一页,都可以学习一道菜。而由于“心解”乃全书的亮点及文化韵味所在,因此该部分的文段,字号较教程部分要大些,颜色也深些,以此突出重点。次级章扉页“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不用彩图,但设计暗含古代的天圆地方一说,古韵悠扬。

图书的装帧设计根据全书基调量体裁衣,细节处设置些能让有心且细心的读者会意一笑的闪光点,那么,读者的阅读体验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倘若设计华丽炫目,却与书稿的调性不同步,读者即使因为封面而买了书,却也会由于内文不符合期待视野,而在网上发表负面评论,进而影响图书的总体评价。

综上所述,虽然每本书稿需要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编辑工作并非仅限于修改常识错误、错别字、病句等等细节上的“来料加工”,它还要求编辑对全书有架构上的把握,在定调之后,沿着目标思路,将“加工”落实到出版的各个环节。

猜你喜欢

名菜装帧全书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图片资料
数道沪上便民支付“名菜” 尽显“云闪付”“名厨”本色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