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2021-01-28徐子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消费导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家庭大学生发展

徐子珺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运用手边的电脑或手机进行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信息搜索。小到网络聊天,大到国家信息安全,互联网已经渗入到了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网络成瘾”现象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少大学生因使用网络方法不当,受到了网络的侵蚀。他们长时间沉迷网络而身心受损,耽误了学习,干扰了生活,有些甚至荒废了人生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了解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探究相应的预防与干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

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首次提出网络成瘾的概念。他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因过度使用网络而造成学业、工作、社会、家庭与身心功能的减弱,并且强调网络成瘾的病理性和强迫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心理学家开始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心理学家Young基于赌博成瘾的基础对网络成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网络成瘾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一种冲动控制障碍,即在没有物质依赖情况下个体无法控制的一种行为失控[1]。网络成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的思维、语言、记忆、决策等认知加工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个体。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网络成瘾与物质成瘾有着相似的神经通路。成瘾障碍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系统:奖赏系统和认知控制系统。成瘾行为可能是由二者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大脑发育在人的一生中呈非线性增长。青少年时期,与奖励加工相关的边缘系统发展飞速,而认知控制系统的发展速度相对迟缓,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2]。

(二)个体因素

1.个性特征

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奚晓岚、张曼如、程灶火等人对486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提示冲动性、高神经质、低友善性是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3]。此外,较低的自尊水平、较高程度的孤独感、较高的厌倦感以及自我封闭的人也更容易网络成瘾。

2.自我控制能力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面对诱惑,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及时行乐而忘记现实中的目标和任务。他们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任务,学业拖延水平更高。面对学习和人际关系上的挫折,他们更容易选择逃避现实而沉迷网络,从虚拟世界中找寻缺失的自我和成就感,以至于达到痴迷状态,从而走向越拖延越成瘾,越成瘾越拖延的恶性循环。

3.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了一种相对稳定而连续的认知,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成熟。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刘县兰的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可以对孤独感及网络成瘾进行负向预测。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越好,其孤独感越低,网络成瘾倾向越低[4]。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低的个体往往对自我角色、未来发展、人生目标定位不清晰,容易陷入迷茫状态,内心空虚,不知该往何处努力,在现实中投入的努力较少,也更容易因逃避现实问题而对虚拟的网络产生依赖。

4.性别

甘媛源、杨化刚和余嘉元的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加容易网络成瘾[5]。这可能是因为男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不如女生,他们不善表达,在遇到烦恼时,可能因为缺乏沟通技巧或碍于面子怕被嘲笑而不愿向身边的人倾诉,转而投身于网络宣泄情绪、寻求安慰。如长期沉溺网络,他们在生活中的社交将会减少,导致沟通技巧更加不足,而更加依赖网络。此外,男生比女生更具有冒险精神。他们对于新奇的网络世界更加好奇、感兴趣,容易陷入其中,在虚拟世界中不断寻求挑战和自我实现。

(三)环境因素

1.压力

大学生承载了来自父母与社会的高度期望,但其身心发展尚不完全,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朱传文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各方面压力普遍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越大,越容易陷入网络成瘾[6]。当下社会发展飞速,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早已不是以往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他们面对着来自学业、同辈压力、社会环境、情绪、就业困难、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许多大学生在现实中受挫后,为寻求快感转而逃向网络这一避难所。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成就感后,他们便更加不可自拔沉溺于其中。

2.家庭教养方式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教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网络成瘾倾向高的大学生,父母多存在对孩子过度干涉、严厉的惩罚和拒绝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这种家庭氛围成长下的大学生与父母沟通更少,感受到的家庭温暖和理解更少,其网络成瘾倾向比积极家庭氛围下的学生显著更高。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策略

在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应目标一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一)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整个一生都有着深远的作用。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应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相互尊重,互敬互爱,勤于沟通,关心孩子成长,以身作则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应注意严宽结合,不能施压过度,重视孩子个性化发展,给予他们正确的监督与引导,注重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为孩子提供坚实温暖的支持,此外,平时还要多与老师沟通、相互配合,共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二)学校方面

高校应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思政课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予他们相互交流、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人际沟通的技巧,助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开设范围广泛的选修课,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热情,增强他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开展网络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加强辅导员监督管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三)社会方面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进行宣传,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律规范,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建立良好的网络生态,促进青年人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家庭大学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家庭“煮”夫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恋练有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