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日照平面陶

2021-01-28徐兵玉醒堂黑陶研究所

消费导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制陶黑陶日照

徐兵 玉醒堂黑陶研究所

平面陶烧制技艺从龙山文化黑陶制作技艺发展而来,在日照市东港区已传承了百余年的历史。它继承了日照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黑陶的巅峰工艺,在快轮成型、镂空雕刻、打磨抛光、渗碳呈色的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烧制出艺术表现力和技术难度系数更高的平板黑陶。平面陶制作技艺通过对泥料的选择配比、泥性的细腻把握和温度的精准控制,不仅解决了平板陶器变形开裂难以烧成的问题,把陶器装饰由器型表面拓展到真正的平面,还通过控温调色形成红、黑、青、黄等不同色调,开拓了陶器艺术的表现空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技术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平面陶烧制技艺包括十六道工序,从选泥配料、浮雕线刻到烧窑呈色、打磨抛光都是完全手工制作。目前主要通过师徒方式进行传承,由传承人口传身授相关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细节,在烧制实践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承。

一、平面陶代表性传承人

平面陶烧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徐兵,1969年生,山东日照人,年轻时跟随师父厉彦相学习陶制作技艺,得其平面陶烧制技艺真传。徐兵自幼酷爱绘画,山水画功底深厚,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平面陶创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历时15年将面陶的厚度由原来的2公分做到2毫米,既保证了作品平整光亮,又通过雕刻提升了艺术效果,实现了平面陶烧制技艺的飞跃。同时通过控温技术,把平面陶从单一的黑陶发展出青陶、红陶,黄陶等色彩丰富的品种。2018年至2019年参加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究研习计划;历年来,徐兵创作的平面陶在各个展览活动中获得诸多奖项,如平面浮雕“牡丹版画”(2008年首届国际工艺美术品博览会荣获金奖),平面浮雕“孔子”(2012年中国文化于产业发展研讨会作品评选荣获银奖),平面篆书“毛泽东诗词”(2012年首届日照文化产业博览会获得陶艺类金奖),平面浮雕“和谐图”(2014年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金奖)。

二、平面陶分布区域

平面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田家窑村。根据村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田家窑的第七代女老祖从江苏东海逃荒来到此地,传授制陶技艺至今已23代。600余年的绵延传承使得该村成为日照市境内最大的制陶村,周边百姓日用陶器都由田家窑村生产。清代晚期以来,随着平面陶制作技艺的日益成熟,其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演变为艺术品的日照平面陶,其影响范围通过丰富的销售渠道已遍布全国,其中山东、东北、台湾等地是重点销售区域,海外市场有英国、新加披、韩国等国家。

三、日照地理环境对平面陶的影响

日照市是山东省16个地级市之一,下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2区2县以及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东临黄海,西邻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接壤,北邻潍坊、青岛。境内山地丘陵和冲积平原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土壤条件。平面陶所用的 “黄泥头土”是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黑陶所用的材料,就地取材,储量丰富。土壤含有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等矿物成分经过独特的选料处理和成分配比,保证了平面陶不开裂、不变形,是烧制成功的重要基础,并使得烧制后的平面陶,叩之有鸣玉之声,富古玉之美,泛青铜之光。日照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时间充足,具备大规模烧窑的理想条件。滨海临山,享渔盐之利,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形成了岚山、荻水、石臼、涛雒等7个自然海港,并逐渐变为较为繁荣的商港。1885年《日照县志》记述“江淮红粟达神京,转运都由石臼行”,表明清末的日照已是黄淮地区重要的商贸之地。便捷的海上交通和繁荣的经济发展,为日照平面陶的生产、销售、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条件和物质基础。

四、平面陶传承谱系

日照地区制陶历史悠久而辉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创造了灿烂的黑陶文化,出土的“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代表了此时制陶技术的最高水平,近代制陶工艺与远古一脉相承,有着较为深厚的基础。

平面陶烧制技艺第一代传承人吕翰林(1870-1945)年轻时拜师学习制陶技艺,在田家窑村安家落户,他烧制的青砖透气性强、吸水性好、坚固耐用。 第二代传承人吕斗基(约1893-1963年)为吕翰林之子,习得其父高超的烧窑技艺,擅长制作有图案和花纹的青砖。相传吕斗基曾往聊城临清学习贡砖烧制技艺4年时间,回到日照烧制大尺寸的地面砖,并将技艺传给其子吕纪功。第三代传承人吕纪功(1919-1996年)跟随其父习得制陶手艺,将黑陶烧制技艺和青砖烧制技艺融合,烧制不同颜色和不同厚度的平面陶,使平面陶的厚度在达到三公分左右,这是陶艺烧制技艺的创新。第四代传承人厉彦相(1953年-)师承于吕纪功,跟随师父习得平面陶烧制技艺,其拉坯技艺也是一流,能够拉至薄度在1毫米的蛋壳陶杯。第五代传承人徐兵(1969年-)师承于厉彦相,受龙山文化蛋壳陶杯的启发,钻研平面陶的烧制技艺,将平面陶的厚度由原来的3公分做到2毫米,并取得了平整光亮、温润如玉的效果。在烧制颜色上,通过控温,由单一的黑陶烧制为颜色高雅的平面青陶,色泽吉祥的平面红陶,散发泥土气息的平面黄陶等。第六代传承人徐琳(1997年-)师承于其父徐兵,将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元素融合,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使得平面陶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日照平面陶,在几代传承人的积累和探索下,解决了平面陶变形开裂的难题,并从单一的黑陶拓展到青、红、黄等丰富的色系,具有重要的工艺技术价值。以刀代笔是指平面陶突破传统陶器造型为主、刻绘为辅的表现手法,以浮雕线刻为艺术表现手段,在题材、风格、样式上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更体现出刚健质朴、浑厚典雅的艺术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平面陶烧制技艺立足传统,创新发展,满足了当代社会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风尚,丰富了当代陶艺的类型,具有较为深远的文化意义。

猜你喜欢

制陶黑陶日照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简论龙山黑陶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在日照(节选)
日照行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