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亭大鼓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1-01-28

大众文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鼓民间艺术文化遗产

(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1]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的一种主要曲种,又名“乐亭调”,因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而得名,之后流行于东北等北方地区。[2]于2006年5月20日,“乐亭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亭大鼓作为我国民间音乐艺术的精粹,却和众多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形式一样,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处境。当前,乐亭大鼓艺术面临着一个如何不断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审美新需求。然而乐亭大鼓发展缓慢,存在创作内容和开展形式严重滞后于它所处的时代,因此表现出表演者和观众均严重流失的困境,乐亭大鼓演出市场也日渐萧条。

一、起源和发展

乐亭大鼓由木板大鼓演变,属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曲艺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北以东、北京、天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乐亭大鼓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乐亭大鼓是一项归属于民间的说唱形式艺术,其发展起源要追溯到唐代的“俗讲”与“转变”,宋、金时期的鼓子词、元朝时期的诸宫调与元杂剧以及明朝、清朝的词话与古词。[4]这几种民间说唱斗鱼就是乐亭大鼓的源和泉。

目前,乐亭县的当地居民,在每个节日来临的时候都会举行一些群众性的歌舞表演,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习俗。许多外地来的生意人,比如一些卖米、卖面以及卖菜的人,都会哼着曲调去吸引顾客来做生意。并开始向河北其他地区渗透,比如廊坊、承德等周边地区。虽然其他地区进行乐亭大鼓表演的艺人大多都是业余以及非专业的,但是在一些丰收节或者其他重大节日来临的时候,会有许多专业的乐亭大鼓表演者来此进行慰问演出,借此机会与当地的艺人进行沟通与学习,因此乐亭大鼓逐渐在河北省其他地区也呈现了喜人的景象。

二、现状调研与分析

民间艺术作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是其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根基。当前,河北省东部地区的一些农村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民间艺人以及乐亭大鼓的专业表演者,他们都在为传承、发展和创新民间艺术继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特别是21世纪初期,乐亭大鼓有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乐亭县政府以及相关文化部门开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大政策层面的扶持,对一些乐亭大鼓的传承人和表演者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资助。至此,乐亭大鼓才真正地开始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期,也达到了一定程度上延续的目的。

(一)传承人的现状

文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描述繁多。本文综合前人成果认为传承人是指对某一特定的文化特征具有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掌握,并能将其精华与当地的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合,达到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实用效果,成为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乐亭大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艺术,主要通过口传身受心悟的形式,以社会群体传承为主体,家族传承为辅的方式,达到对乐亭大鼓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真正能系统传授乐亭大鼓的宽泛理解为传承人的人数仅为4人,人均年龄为56.75岁,均出身于农民家庭,且世代务农,学历层次较低;这种现状无形中为乐亭大鼓的创新发展套上了紧箍咒。在外出培训方面,人均小于1次/3年,更多的交流来自他们相互之间的埋怨。从传承人的现状可以看出该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也能预示着它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走向。

(二)参与人员的现状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乐亭县48名乐亭大鼓参与人员为研究对象。从性别角度看,其中男性为25人,占比为52.08%;女性为23人,占比为47.92%。由此可见,当前参与乐亭大鼓的人员性别方面比例较为均衡,男女占比差距不大。从学历层次来看,文化程度为初中的18人,占比为37.50%;为高中的12人,占比为25.00%;为专科的5人,占比为10.42%;为本科的仅为2人,占比为4.17%;文化程度为其他的11人,占比为22.92%。调查表明,当前参与乐亭大鼓的人员整体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与高中之间,文化层次相对低下的水平。从年龄结构来看,18岁以下2人,占比为4.17%;18-25岁的3人,占比为6.25%;26-35岁之间的5人,占比为10.42%;36-45岁的9人,占比为18.75%;46-55岁的13人,占比为27.08%;55岁以上的16人,占总调查人数比例的33.33%。由此可见,当前乐亭大鼓的参与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年龄多为50岁左右,年轻人员占比例较少,有断层之势。从职业领域来看,学生仅为4人,占比为8.33%;乐亭大鼓的专业表演者18人,占比为37.50%;自由职业者13人,占比为27.08%;企业员工5人,占比为10.42%;其他职业8人,占比为16.67%。由此可见,乐亭大鼓参与人员中,专业的表演者占比例最多,企业员工和学生群体面太少,从而体现出业余爱好者的参与面窄的现象。

(三)开展的时间和地点的现状

调查中发现,13人参与表演的时间在春季,占比为27.08%;26人参与表演的时间在夏季,占比为54.17%;6人参与表演的时间在秋季,占比为12.50%;3人参与表演的时间在冬季,占比为6.25%。表明,大部分乐亭大鼓参与人员的表演开展时间都集中在白天时间相对较长的夏季;其次为节日气氛较浓,且比较农闲的春季;丰收的秋季和严寒的冬季最为冷淡。从表演的地点来看,22人只在乐亭县进行过表演,占比为45.83%;14人参与过临近的滦南县的演出,占比为29.17%;有8人参与过唐山市等河北省的其他地区的演出,占比为16.67%;仅有4人参与过河北外的其他地区的演出,占比为8.33%。表明,乐亭大鼓虽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14个年头了,但其演出近半仅限于一个乐亭县独享,其辐射能力非常有限;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头衔实为不符。

三、困境与难题的破解

(一)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

凡事的发展都是依靠人来推动。当前,乐亭大鼓参与人员大部分的学历较低,这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日后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传授方式也完全停留在现场的师傅带徒弟——手把手的模式。因此,呼吁相关领导部门通过社会和学校两大平台,进一步拓展对乐亭大鼓的宣传力度和普及传授,主要途径之一是在全县的中小学开设本地民间艺术课程,把乐亭大鼓编制成本区域的校本教材,真正地纳入当地的中小学的课堂中,培育一批敢担当、能担当的乐亭大鼓后备人才;这一措施能够实现储备从小接触和喜欢乐亭大鼓的人群。主要途径之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乐亭大鼓民间艺术基础培训和演艺加强班;针对不同层次的爱好者,开设乐亭大鼓乐理、视唱、欣赏、音乐史等专业艺术院校中的必修课程,培养一批执着的乐亭大鼓的演艺人才,以此来巩固乐亭大鼓的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扎实群众土壤。

(二)创新乐亭大鼓的发展模式

民间艺术从线上和线下并存的模式,是其得到传承、创新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乐亭大鼓对外传播仅限于当地的春节等重大节日的现场表演,缺乏现代化手段的宣传和展示。可以通过摄像制作、电视媒体和网络播放乐亭大鼓的专题宣传片,从而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线上宣传报道,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要组织开展乐亭大鼓相关的线下文艺活动,利用流动大篷车开展巡回演出等送艺术下乡活动,为乐亭大鼓提供展演的平台。同时,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参加各级各类演艺比赛,甚至可以走出国门,促进和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向世界展示乐亭大鼓。乐亭大鼓属于地方,但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态势和更加现代化的手段,才能让线上与线下达到共鸣。

(三)培育自己的观众

观众是艺术类项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乐亭大鼓得以延续到今天,同样离不开一批欣赏、喜好和追捧者。因此,对待乐亭大鼓观众的培养要多一分耐心,要长期不懈地采取墙体标语、电视滚动字幕和横幅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宣传,以及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和收费与免费相结合等形式的表演。让乐亭大鼓真正地扎根到群众当中,通过耳濡目染达到喜闻乐见的效果。走实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观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人翁的意识。不定期召开不同层面的会议,广泛搜集、听取和整理群众意见,在保持曲调风格的基础上,要善于融入现代元素,满足不同层面观众精神领域的需求。认真探索曲艺自身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规律,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用艺术的情怀去培育一批属于自己的观众。

(四)制订合理的制度保障

乐亭大鼓来源于民间,自然带有某种强烈的自发性和泥土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和统筹管理来保障其延续性。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加大对传承人培养及提供相当的待遇,让传承人走向半职业化,甚至完全职业化的道路;成立民间表演团队,稳定一定数量成员进行定期练习和表演,同时注重对临散爱好者的引导;建造或提供相对固定的练习场所和相关的表演道具;形成表演与研讨、表演与比赛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制订外来资金和物质资助与培育自我经营和造血相结合的体制等制度。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对社会公开,施行动态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现代生活环境下,乐亭大鼓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1)当前乐亭大鼓存在参与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平时练习时间少和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化等问题。(2)开展的时间短暂,缺乏延续性;地点狭窄,缺乏观众。(3)开展模式单一,线上和线下发展不平衡;缺乏制度保障和团队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4)缺乏固定的办公及演出场所和足够的道具设备。

建议:要加强乐亭大鼓后备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传承人的选拔和培育,倡议在中小学课程内引进一些关于传统民间艺术的课程,从小了解乐亭大鼓。要加大乐亭大鼓的宣传与普及力度,积极寻求乐亭大鼓这一民间艺术走出去的机会,不能只局限于当前本地的演出,要面向全社会。加大政府的制度保障和表演团队要有自我造血功能,以便让乐亭大鼓,成为人们喜见乐闻的传统民间艺术,使乐亭大鼓这一优秀民间艺术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猜你喜欢

大鼓民间艺术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大鼓里有什么
民间艺术篇
Tough Nut to Crack
神奇的大自然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张大鼓剿匪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