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多维展开
——《从启蒙到解放: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多元实践研究》评介
2021-01-27付文军
付文军
自进入21 世纪以来,政治哲学成了一门广受关注和潜力无限的“显学”。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体系、规范性意蕴、立论前提和哲学立场等话题展开了热议。而在诸多论域之中,“启蒙”和“解放”这两个规范性范畴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要讨论的核心话题。马克思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并在现代性的体验中发出“批判旧世界”的号召,继而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中不断探寻着“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也就是“改变世界”)”的方法和道路,以实现解放和将“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的目的。包大为研究员的专著《从启蒙到解放: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多元实践研究》 (以下简称《从启蒙到解放》) 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之中完成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合法性”的审视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致思理路”的分析,继而为读者展现一个多元、立体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形象。
首先,这部著作透彻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主题——“启蒙”和“解放”。马克思所开启的政治哲学研究是有启蒙传统的,苏格兰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黑格尔都深深影响着马克思和他的创作。这部著作首先在思想史的视域中探讨了卢梭、黑格尔等人的政治理想和理念建构,并着力透析了马克思经典文本中的启蒙批判,继而对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抽象启蒙政治进行了实质性批判。同时,这部著作还深刻阐释了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问题”,书中对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的政治哲学观点的呈现,向读者展示了立足于“人的高度”的革命策略是一种作为“现实运动”的人类解放叙事。
其次,这部著作科学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唯物史观基础。无论是18 世纪卢梭式的道德形而上学,还是19 世纪黑格尔式的理想主义,人类解放的方略和道路始终是在与物质生产相距甚远(甚至是对立面) 的纯粹哲学或政治学的论争中陷入空谈。秉承从“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找寻社会政治变迁之动因的原则,马克思奠定了政治哲学研究的唯物史观基础。诚如作者自己所言,“马克思从宗教、哲学和国家政治入手,开始意识形态批判,进而又从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开始揭示人类历史现实及其规律,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中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本质以及共同体和意识形态的本真意义才得以在回归公共性的基础上得到澄明”。
最后,这部著作全面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多元特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有别于传统政治哲学的,它融思辨性、实践性、批判性和历史性于一身。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是哲学,这种哲学思辨是基于经济基础而刨根究底的反思方式。这部著作对于马克思之前和马克思之后的政治哲学家(思潮) 的分析始终在向我们展示一部关于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形而上学”。当然,实践性(原则) 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得以在历史现象和现实的鸿沟中得以自我持存的秘密”,更是其“反政治伦理的政治设想在当下被理解的必然前提”。这部著作最大的特色就是带大家领略了一个多元的实践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深知若不能展开对社会政治现象的历史性理解就难以达到最彻底的和实质性的批判效果,作者对此自然也是了熟于胸的。全书就是在时代语境和历史线索中展开研讨的,作者力图在文本世界和现实状况中凸显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张力。
总之,《从启蒙到解放》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生成”和“实践经验”为研究对象,按照“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本到概念、从历史到现实”的线索,着力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方法论界定、实践样态和现实论题”等,是一部系统呈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的经典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