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城市:推动济南与青岛高质量发展
2021-01-27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李德荃
□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本刊特约专家 李德荃
4月17日,2021亚信金融峰会主论坛暨全体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在致辞中指出,济南市近年来把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发展产业金融和科技金融上持续发力,有力推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而在今年初济南市人大通过的济南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更是明确提出“再奋斗10年,建成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
在山东省,除了省会济南之外,另有计划单列市青岛也明确提出了创建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构想。而纵观全国,迄今共有31个城市明确提出了类似战略规划,包括上海、北京和深圳3个全国性金融中心城市,以及广州、天津、成都、杭州、重庆、南京、苏州、武汉、大连、郑州、西安、济南、青岛、沈阳、厦门、长沙、福州、无锡、宁波、昆明、合肥、哈尔滨、长春、乌鲁木齐、石家庄、南昌、南宁和温州等28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前提条件
济南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把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并列作为今后10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经济中心强调的是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能,贸易中心强调的是商品流通的量能,科创中心强调的是养育萌发新经济增长点的潜能。由此可见,区域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科创中心强调的都是实体经济增长的超强量能及其引擎地位。而实体经济与金融虚拟经济的有机结合,再加上孕育其中的文化产业,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系统。
总起来说,金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健全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有效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并将其高效转化成实业投资,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繁荣与民众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反过来又会激发社会各界对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从而刺激金融业的扩张以及新型金融产品乃至于新型金融市场的创新。由此可见,动态地观察,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呈互为因果的关系。
不过,逻辑演绎总得有个初始点;这时两个因素之间在逻辑上通常有先后,而不是互为因果。就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而言,作为逻辑演绎的起始,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促成实体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说到底只有两个:一是科技进步;二是人均资本设备拥有量的提高。显然,这两个因素的积极变化都离不开持续的资金投入。而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并将其转化为投资资金,正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如果说新技术与创新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那么金融业就是维持该引擎正常发挥效能的燃料供应系统。这就意味着金融业有能力令实体经济“加速”或“窒息”。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效能不仅仅体现在能量供应上,还体现在能量引导上,亦即金融机构(包括风投创投基金)对实业投资项目(包括科技发明攻关项目)的甄别,可以显著优化实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并引领科技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态势。
以美日两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日本传统制造业的增长达到顶峰,但很快便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与动力。自此日本陷入战后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至今未爬出泥沼。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便引领知识经济的潮流,开创了战后最为持久的一次经济增长周期。美国之所以能开创知识经济新时代,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从传统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换与升级,依靠的就是以人力资本投入为特征的新型企业与风险资本的结合。而美国风险资本的产生与壮大绝对离不开其独具特色的金融体系,特别是与其完善的公开资本市场和私募资本市场制度密切相关。
在我国,金融体系对国民经济的引领作用也很明显。邓小平同志曾高度评价浦东新区在开发中实施“金融先行”的做法:“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2017年7月中旬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攸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制度,金融工作必须回归本源,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宜居宜商:两个基本社会生态环境要求
区域金融中心城市有四个较为底层的核心特征:一是其为周边广大区域的“资金汇聚地”;二是其为周边广大区域经济、政治与社会信息的搜集、处理与扩散中心;三是其为周边广大区域的金融资产定价中心与(收益、风险和保险)管理中心;四是其为周边广大区域的投资乐园。在上述特征的基础上,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又衍生出三个较为表层的核心特征:一是其为周边广大区域的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二是其为周边广大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的主要聚集地;三是在该城市诸多核心产业中,金融产业的地位相对突出。
目前济南拥有800余家金融机构,且是多数金融机构山东省域总部的驻在地;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济南的财务公司数量最多;其2020年末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1065亿元和20720.2亿元;2020年度的金融业增加值为968.52亿元。青岛市2020年末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507.1亿元和21064.8亿元;2020年度的金融业增加值为861.8亿元。因此,济南与青岛已经是我省两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但都存在金融中心特征不显著以及相应功能羸弱不彰的缺憾。
目前,济青两市都在寻求自己的区域金融比较优势产业或特色。青岛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着力突出财富管理的功能,2014年2月获批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此外,青岛还着力发展航运金融中心,积极建设创投风投中心。济南则着力发展产业金融和科技金融,正在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体经济的比较优势是金融虚拟经济生成比较优势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济青两市首先精准确定自己在实体经济领域的产业优先发展方向,然后构思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支持系统,进而培育生成金融比较优势产业。
我省的幅员与人口,足够容纳至少两个区域中心城市。因此,应集全省之力,首先把济南和青岛建成两个相辅相成的经济、科技、金融与文化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吸引国内外的资金与人才。为此,一是要切实强化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态势,积极打造全省一日生活圈,并在省内各地区相对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全力提高济南和青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力,尽快把两市建成我省吸引国内外资金与人才的金字招牌;二是要尽可能强化济青两市的互联互通与协作,进而生成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的合力。
基于上述思路,宜居和宜商是建成区域性经济、科技、金融与文化中心城市的两个基础性先决条件。而在宜居性和宜商性上,济青两市都有明显的缺憾,因此都有大量艰巨细致的工作要做。尤其济南市,必须分别在宜居性和宜商性上仔细斟酌破题的思路办法,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清单,明确设定“交作业”的期限,然后拿出绝大的魄力,集全省之力,坚决破题。如此,才有可能历史性地提高济青两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带动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