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改良Munro量表评估压疮风险实施针对性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27冯林美
邓 雁 郑 琴 周 颖 方 亮 刘 炜 冯林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江西南昌 330006
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方式,但手术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其操作本身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伤害[1]。随着外科手术难度的增加,术中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麻醉时间延长、低温、低血压等均可能会诱发压疮。另外,术后长期卧床,尤其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发生压疮的可能性更大[2]。而压疮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还可能会引发其他严重后果[3]。因此,做好压疮风险评估,加强对手术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尽可能减少压疮的发生非常重要[4-5]。本次研究以改良Munro 评估量表为依据,首先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之后根据压疮风险等级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0~74岁,平均(48.6±6.6)岁;手术类型:神经外科手术者17例,泌尿外科手术19例,骨科手术24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71岁,平均(47.9±6.0)岁;手术类型:神经外科手术者15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②患有严重心、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干预,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保证病房干净卫生,定期进行病房消毒,保证床单平整、干燥等。同时予以患者皮肤护理,做好患者个人卫生干预。予以患者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另外,还需适当鼓励患者进行床上锻炼或下床行走,若患者伴有严重活动受限现象,可借助器械予以患者被动训练。此外,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受压部位适当进行体位改变,并予以患者局部泡沫敷料等进行局部皮肤保护,促使血液循环,以减少压疮发生。
1.2.2 观察组
1.2.2.1 压疮评估 观察组则以改良Munro 评估量表为依据评估患者压疮风险(量表信度为0.799,效度为0.963),并结合评估结果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皮肤状况、营养情况、潮湿情况、精神情况、基础病变、依从性、活动能力、摩擦与剪切力等,共十项内容,各项评分均为1~4分,分值越高表示情况越好,总分为10~40分,以评分≥20分为无压疮风险,15~19分为压疮高危,10~14分为压疮极高危[7]。
1.2.2.2 护理方法实施 术前患者均行压疮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在予以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对于伴有严重感觉受限者,医护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受压部位,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体位改变时间,提高体位变换频率,尽可能减少患者受压部位局部受压时间;同时可为患者提供气垫床,尽可能减少局部皮肤受压情况;可为患者提供局部泡沫敷料,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况,减少压疮发生。另外,对于严重感觉受限者,在进行搬运、使用便盆时需要两人或以上护理人员照顾,避免单人护理。而对于活动能力未严重受限者,则需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并告知患者活动的重要性,对压疮预防的价值等,以取得患者配合,保证每天活动两次,每次5~10 min,避免患者过度劳累。而对于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则需要聘请专门的营养师会诊,结合患者情况予以患者针对性的营养指导,保证患者营养均衡,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对于石膏固定患者,需严密观察患者石膏周围是否存在皮肤压迫现象;对于出现骨隆突的部位在该处垫高分子聚氨酯凝胶体,以提高支撑点的抗压能力。此外,对于易发生压疮现象的颧骨、前额、膝部等部位需预先涂抹赛肤润或凡士林,并定时进行按摩,或抬起受压部位,以尽可能减轻该部位的受压情况。第二,极高危压疮患者护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结合其病情取合适体位,保证半坐卧位、左右侧卧位时均不超过30°,同时叮嘱患者90°侧卧;对于不能翻身者,需予以气垫床,并予以受压部位R 形垫、翻身垫等,减轻局部受压情况。对于伴有大小便失禁者,需及时为患者进行大小便清理,并及时做好患者皮肤清洁,若患者伴有皮肤损伤,则需及时留置尿管,待皮肤状况好转后再将尿管拔除;对于无法进食者,需予以患者鼻饲进食、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均衡,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d内压疮发生情况及压疮分期情况。压疮分为Ⅰ~Ⅳ期,其中Ⅰ期:患者可见皮肤发红,指压不褪色,但皮肤较为完整;Ⅱ期:皮肤损伤部位在真皮层或表皮,溃疡呈浅表性;Ⅲ期:损伤位于皮下组织,但未累及筋膜;Ⅳ期:损伤累及肌肉层、骨骼等部位,或组织被完全破坏。压疮发生率=(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疮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压疮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4±1.5)d,短于对照组的(22.9±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21,P=0.000)。
3 讨论
压疮为手术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是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遭受压迫致使局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使得组织难以吸收充足的营养,对皮肤正常机能的运转造成影响,进而引发的皮肤破坏或坏死症状[6-7]。术中压疮主要是指术中受压部位于术后几小时到术后6 d内所引发的组织损伤现象。该现象多发生在术后1~3 d,压疮的发生往往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8-9]。尤其是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多存在有活动受限、长期处于被动体位等现象,故而发生压疮的概率更高。有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1%~11%[10-11],Shafipour 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则为8.1%~54.8%。有研究显示我国综合性医院的压疮发生率为3%~14%[13]。发生压疮后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加强了对术中压疮原因分析的重视,并认识到手术麻醉时间、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术中冲洗所致的潮湿环境等均可能会引发压疮现象[14]。因此,准确、合理的进行术中压疮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减少术中压疮现象发生非常必要。
在为手术患者实施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过程中,很多护士是根据已有护理经验,结合患者情况来实施护理干预,其干预措施缺少规范性及科学依据[15]。要实施科学、规范的压疮预防性护理,首先需要对患者压疮风险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把握患者压疮风险之后,进行针对性护理,而这就需要为手术患者建立压疮风险评估模块,才能切实做到这一工作。现阶段,临床上尚未标准的手术压疮评估工具,且不同医院的手术压疮风险评估量表也不尽相同,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既往,国外多将Munro 评估量表、Waterlow评估量表等作为压疮风险评估较为常用的工具。而我国则多以Waterlow量表、Braden量表等作为评估工作。其中Waterlow量表通常适用于慢性重症患者,对于发病急、需长时间体位限制者多不适用。Braden量表多以摩擦力和剪切力、感觉、皮肤潮湿、移动、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而言,术中活动能力、感觉及移动能力均消失,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预测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Munro 压疮风险评分量表应用于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风险评估中,该量表条目较多,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压疮评估量表的不足;同时该量表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连续性及动态性,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手术结束后,下游科室护士能够以该量表的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受压点预防与治疗,进而可有效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尽可能的减少术中压疮发生。
本次研究借助改良Munro 评估量表为依据,首先对手术患者压疮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之后以压疮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为观察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观察组的压疮护理方法更加有针对性,而压疮的减少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还可减轻其思想压力,帮助患者尽早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小,后期可扩大样本量,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基于改良Munro 评估量表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患者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压疮现象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