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集采业务创新模式

2021-01-27李邦奎谢杰祝育川杨瑜

消费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供应方需求方物资

李邦奎 谢杰 祝育川 杨瑜

中建四局深圳实业有限公司

大宗建材:指房屋建设、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等项目所需价值较高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水泥、加气砖等材料。

集中采购:指同一企业内部或同一企业集团内部的采购管理集中化的趋势,即通过对同一类材料进行集中化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的数量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形成规模运输降低运输成本、保证材料及时正常供应进而保证项目正常生产。

一、目前大宗建材采购市场环境

我们看下以下数据:2018年GDP为744127万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占比市场零售总额的15.5%;2018年中国大宗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13.36万亿元,16年大宗商品交易总额177.4万亿,占比7.5% 。

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小宗商品在网络零售的占比比大宗物资占比量整整多了一倍多,但是大宗物资在GDP占比要远远高于小宗商品的6倍,为何大宗物资在占领市场份额大的情况下,反而在信息时代不能很好的融入互联网,像零售商品一样出现像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带动和刺激其产业的消费,促使交易环节的便捷、信息渠道的通畅,是由其特性决定的。

二、集中采购面临困境

(一)支付方式及付款方式的千差万别

对比零售业的款到发货与货到收款的支付方式,大宗物资的采购方则是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制定自己的支付方式及付款方式,再加上目前银行产品的种类繁多,各家单位合作银行不同,导致付款的方式也会不同(就算是中建系统都无法统一),而小宗商品现金支付,标准及方式统一。

(二)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共享

价格透明度不高的根本原因还是支付方式和付款方式不能形成统一所决定的。有些供应方往往利用建筑单位这些“无标准”“不统一”作为借口攫取高额利润。有些需求方对于采购价格的公开也会遮遮掩掩,因为与供应方存在着“关系户”的现象。以上不正常或不正当的原因造成各需求单位不想或不敢公开自身采购价格,总认为采购的价格是自己的事情,造成了信息不能共享。但是,随着专业的价格信息平台方建立,建筑材料价格会越来越透明。

(三)资金量大且价格变动频繁

作为大宗材料,价格变动对于供需双方影响很大,往往某种材料单价相差10元,整体影响可能会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大家都知道价格形成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决定的,大宗材料的价格与国际原材指数、国内原材指数及专业市场需求分析决定的,关注度极高,价格调整影响大。小宗商品市场需求方分散及普遍,价格调整对于市场影响不大;而大宗物资需求方往往集中并以公司为单位,价格调整频繁(以钢材为例),会造成无法预估的影响。

(四)大宗物资区域化严重易形成垄断

大宗物资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受一定限制,在需求和供应人群相对于小宗商品来说也相对特殊。以建筑业来说,混凝土这种材料是区域化最为明显的,受时间限制只能在施工项目三十公里范围内搜取资源。作为建筑物资不可缺少的水泥,全国使用量的80%以上也都掌握在几个大型水泥厂的手中。

(五)整体链条诚信度低,无体系可言

国内建筑业的诚信度低是行业通病,从源头开始影响整个链条的信誉度下降,签订的合同条款不执行成为普遍现象。一是由于各单位对于合约及相关法律知识重视度不够,容易让别有心机的人钻空子。二是后续的法律保障不健全,执行不及时所导致。

大宗物资作为前端保证,总是出现需求方不能按时支付货款等现象,以建筑业来说,项目业主方不能按照施工方要求进行工程节点的款项支付,导致供应方材料款项不能得到按时支付,签订的合同大多以月结为结算周期,但往往都以自身资金情况安排付款资金,这样合同的效力不能落实,导致整体无诚信体系而言。

(六)行业内专业化程度低,导致价格不公允

价格的公允性离不开参与的三方努力,供应方、需求方和平台方(第三方价格信息平台)。目前供需方及平台方对于大宗材料的价格研究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需求方大多以三方比价的形式获取所谓的最优资源,供应方用尽各种方式获取最大利益,相关信息平台不应以供应方公布价格为获取利润关键点,应以广告及数据分析为主要盈利的方向。侧重点都不是以专业的角度研究或分析大宗物资价格的为目的,那么价格公允性大大降低。

三、四局集中采购创新模式:

针对以上影响大宗物资的因素,中建四局采购中心已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或修正大宗物资这类问题:

(一)制定大宗物资支付标准,逐步规范合同版本

如何规范支付标准,首先应从物资采购的价格着手,由于需求方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制定出的支付方式。针对各需求方采购合同定价不统一,可以使用价格“倒推法”,分环节倒推材料出材料的出厂价,也可以称为基准价,比如材料采购单价大多为材料基准价,加运输费、财务费用最终形成结算单价。采购基准价格大多偏差不大,逐步形成基准价的统一,实现了价格上的标准化。

四局集采业务一大亮点就是牵头组织区域内联采,通过集中八个工程局的需求量,形成相对有成本优势的联采上限价,并签订固定模板联采框架协议,通过规范定价方式、支付方式、履约方式等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二)共享资源信息,让各方信息公开、透明

价格标准的制定完成,但各家信息不公开也是没有意义的,目前建筑市场只有寥寥几家较为知名的大型专业价格信息平台,远远无法满足施工企业的需求。四局集采业务利用云筑网平台,将区域内供应商资源整合,准入到合格供应商库供各家共同使用,并制定区域价格,利用原材料调价机制,随行就市调整价格,让价格信息公开透明。

(三)综合大数据分析,逐步打造诚信体系

信息的共享与公开,与诚信体系有何关系?以我们每个人来讲,综合京东、淘宝、美团外卖、滴滴及各大银行数据,基本上每个人都快变成透明的,这些衣食住行的互联网平台可能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根据你的这些支出已经完全对你的信用额度摸的一清二楚,各家平台也会根据你的资金情况给你量身定做消费架构,如京东打白条。在大宗物资的领域也可以以施工企业、合作供应商为单位,形成大数据分析,制定行业标准,公布不良现象,逐步打造行业内诚信体系。

四局集采中心利用自身开发研究的新集中采购系统,将近9年积累下来的集采数据融合分析,对历年的大宗材料价格走势与市场因素、国家政策、外部环境影响等结合起来,形成大数据分析报告,并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和需求量变化,制定采购策略和项目保供风险评估,进一步为项目节省采购成本和规避采购风险。

(四)三方合力,打造价格公允

所谓三方就是需求方、供应方和平台方。四局运用云筑网及新集中采购系统,整合需求方和供应方的数据和资源,志在打造一个信息公开、贴合市场、三方共赢的价格公允平台,定期维护发布项目需求、价格走势、原材料及市场供求关系等信息,通过平台牵线搭桥,打通供应方的销售渠道,减少营销成本,同时需求方得到一个稳定、质量有保证的材料供应。

(五)运用链文化,形成贸易规模

四局集采业务另一大亮点就是依托集采业务衍生的易货贸易业务,其宗旨在于加快资金周转,缩短产业链降低流转成本,确保上游单位稳定出货量,降低上游单位摊销成本,从而获得优惠的采购价格,进而降低下游单位的采购成本,加快各合作方资金周转。同时,整合运输资源,通过加强运输单位的管理,降低下游单位运输成本,最终实现集采中心、生产厂家、需求单位的“三方共赢”,获得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保障供应、控制风险、增加效益的“五大收获”。

四、结语

随着近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施工企业越来越注重材料特别是大宗物资的采购成本,也开始慢慢通过各类平台尝试集中采购。四局的集采业务不但能针对目前集中采购面临各类困境量身定做采购模式,还能运用链文化延伸产业链,降低供需双方的成本,达到三方共赢。

猜你喜欢

供应方需求方物资
面向软件外包平台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基于看跌期权契约的应急物资采购储备模型
被偷的救援物资
论我国政府采购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
实时竞价中的佣金率问题研究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众包环境下基于扎根理论的供应方胜任力模型
救援物资
PKPM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践
供应方在B2B电子市场环境中的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