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
2021-01-27程彦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
程彦 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
引言:在国内经济体系改革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ISO质量体系认证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以提高产品质量、节能生产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企业管理中核心内容,并且在生产技术、质量监控、经济成本等方面给予支持,计量管理工作成为衡量企业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一、计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设计量管理机构
企业应建设专门的计量管理监督部门,以技术监督部门为主要成员,以主管技术管理者作为监督部门负责人。技术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应具有专业的计量管理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计量的法律法规;能够在执行计量工作过程中,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对于计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策略性、可行性的实施办法,来规避计量工作中不利因素。技术监督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制定计量工作发展展望,组织重大计量科研项目的计划制定与实施,并且负责计量考核与定期换证工作。
(二)严格执行换证机制
计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企业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极为关键,可用以保障测量数据的精准性、统一性、有效性、可靠性。基于计量管理工作性质,采取计量管理资质三年有效期的管理制度,证书到期的管理人员,应参加计量管理换证培训,学习“测量系统”、“计量认证”、“计量确认体系”等计量专业知识,参加知识考核,重新获取计量资质,提高计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创造持续性经济效益。
(三)成立计量技术机构
企业应成立计量技术部门,并且自愿接受计量管理机构的指导与监督。计量技术部门的基础性工作有:计量器具的型号选择、安装、抄表、调整、数据统计与分析、检测与维修等。细化计量技术部门工作内容,完善计量技术部门的工作职能,发挥计量技术部门的质量效能,为企业产品质量把关,切实提高企业生产运行的工作效率。
(四)计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
企业的技术监督部门应严格制定计量器具的管理内容,包含:计量器具的使用规范、设备检测与维护、设备采购、流转与报废流程、设备周期检定;完善计量技术档案、资料保管的相关使用制度;加强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的管理力度,并采取监督执行,严格规范企业的计量工作,保障计量工作的数据质量,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计量体系文件
(一)计量体系文件的重要性
企业应将计量体系所用的诸多方法,整合内容、分门别类地编制成文件,并使之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体系文件化是企业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基础性需求,使之成文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章可循,便于计量管理与监督执行,有利于检查计量管理工作。计量管理工作运行效果在文件中得以展现,用以记录计量工作的运行进度、质量检测方法、参与计量的管理人员等信息,成为计量管理工作体系评审的重要依据。
(二)数据管理原则
计量数居院里的原则为:“量出一家、规则统一、分别实施”。依据计量工艺的复杂性、数据的庞大性、计量数据点的集中性等特征,采取计控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方式。利用计算技术、现代化科技理念支撑的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了对测量对象的数据采集、科学处理、综合显示与详实记录,达成了对企业生产运行每个环境的质量控制。建立数据文件储存库,实现将企业生产运行中各项工作,整理编辑成文件资料,对文件资料实现信息资源储存、统计分析、查询与打印等功能;其中生产运行的工作包含:工作记录、数据计量统计、档案台账等;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报表,采取相适宜的处理方式,使各类数据系统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信息资源,便于企业领导查看、分析与决策[1]。
(三)完善计量检测系统
企业计量数据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比如:工作人员的人为失误、测量设备的年久失修、环境条件的动态变化、原理方法的不适用、测量对象使用年份不一致、测量标准的异同化等,这些主客观因素,降低着计量数据的准确度。企业应依据自身发展特点,遵从《计量法》相关要求,加强产品质量监控,关注能源消耗的计量工作,开展环境监测相关工作,启动安全保护检测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检测力度,从而制定计量法规法纪,保障计量工作具有制定约束、程序规范、规范强制的特征,引导计量管理人员不受工作性质的利益诱惑,培养计量人员具有工作的对抗心态,保障计量数据的合格性质,规避人员变动对计量工作产生的影响。
(四)加强计量数据的管理工作
企业的技术监督部门,具体的工作流程为:日常测量设备检测与维护、计量人员抽检、测量条件控制、全面落实管理制度,保障计量数据取得程序规范化、质量精准度。针对计量单位严谨的工作性质,将计量工作所应用的操作规程、检测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等关键内容,制作成条文,安放在计量管理部门的墙上,形成具有部门专业性质的文化气息,促使计量管理人员每日提醒自身操作的标准化、测试的安全化,实现对计量人员的标准化管理,从根源上保障计量数据的准确性[2]。
(五)落实计量数据的监督工作
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计量数据,将其整合、分门别类地录入企业数据文件库,通过数据库处理计量数据,生成企业所需的资料报表。如若数据反映生产状态异常,即可依据图表分析计量管理确定资料报表的准确度,并且对于发现的生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及时解决,规避企业生产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加强计量数据的监督工作,保障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为企业生产提供良好的质量检测机制。
三、加强计量器管理
(一)完善的计量器具管理台账
企业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建立完善计量器具管理名目,制定详实的计量器具使用台账,规划计量器具的检测维修机制,落实强制检定的相关流程。强制检定计量器,是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经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社会企业中所用的计量标准,采取国家强制检定工作,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检测四个方面入手,以定时定点方式落实强制检定工作,保障企业生产的规范度。企业应对被列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制定可行性的周期检定规划,来保障计量器质量符合相关部门的检测要求[3]。
(二)实行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
计量器具的添置应遵循企业计划,所购置的计量器具应保障其质量,计量器具的生产厂家须持有“制造计量器具的部门许可证”,计量器具须有“定型鉴定合格证书”、“产品合格证书”,计量器具产品须有“CMC”标志。如若计量器在领取时,其合格证的签发时间,不在检定周期范围内,应采取先检定后使用的方式,来保障计量器具的稳定性能,促进企业生产有序运行。
(三)建设计量器具的定期检查
企业计量器具技术监督部门应依据计量器具特征,制定可行性的周检计划,来保障计量器具的测量性能,维护其测量数据的精准度;依据《计量法》相关规定,将企业生产使用中的计量器具,采取定期形式,送往相关检查部门,按时参加检定。企业生产在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其周检查率应达100%,标准计量器具须达100%,在用计量器具周检合格率须达至少98%,来保障所用的计量器具拥有稳定性能,保证其所测数据的准确性。
(四)计量器的维修与保养
计量器具应制定定期维护与保养的管理机制,来延长计量器具的使用周期;使用单位应为计量器具配置专人,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程序实施计量器具的维护与保养,来保障计量器具的稳定性能;如若在维护与保养的过程中,发现计量器具失准,应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开展计量器具校验工作,来提升计量器具测量数据的精准度,维护计量器具的使用周期,节约企业测量成本,减少计量器具失准所引发相关不利问题,保障计量器具的完好性能。
(五)合理选择计量器的精度等级
依据企业生产运行所采取的计量方式,从实际运行情况出发,选取计量器具的精度等级。各使用单位应配备与更换计量器具,保障计量器具的使用效能适用于实际企业生产;将计量器具的调整计划报备于计量技术监管部门,由技术监督部门最终认定计量器具型号,科学开展计量器具的采购流程;计量器在采购完成后,由仪器仪表部门负责调试;仪器仪表部门在确认计量器具的稳定性能后,将计量器具呈交基层单位,准予其开展计量器具测量相关工作。相关部门应严格控制计量器具的精度等级,严厉打击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现象,全方位保障企业生产质量[4]。
(六)化验计量认证
通过严格缜密的化验计量认证,保障企业产品质量;化验计量认证是保障化验室测试能力的核心途径,以此来证明其为社会提供数据具有公正性、精准性。企业生产的产品应向社会公开销售,将化验室作为质检机构的考核管理项目,以取得质检机构认可证为企业销售基础,并且保障化验的严肃性,严厉杜绝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计量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是一项繁琐而严谨的工作,涉及到企业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与监督,有利于保障企业产品质量,保障企业获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市场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品质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性指标。因此,各企业应建立计量管理体系、完善计量检测系统、加强落实计量数据的监督工作、实行计量器具动态管理等方式,来推动计量管理工作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