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实践
2021-01-27刘建定嘉兴恒创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刘建定 嘉兴恒创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支持,逐渐产生了审计技术,在目前信息技术的加持之下,审计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对组织内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支持。电力企业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应当积极促进自身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一、电力企业的审计信息化
电力企业传统的审计工作采用的是独立开发、分别运用的组织方式,在目前信息技术的运用之下,审计工作向着总体规划与推进以及优化结构的方向发展。传统审计工作开展主要是针对单项业务以及局部管理方式,目前要求建立符合信息化建设层面的相应审计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从传统局域以及地域性的审计工作向着在集团范围内信息共享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审计工作开展正处于重要的改革发展期,电力企业审计工作面临这着新的发展局面,要求其应当有效改善传统审计工作中面临的资源不活以及信息失灵等现象,充分挖掘并利用多种资源信息,构建畅通的审计资源信息沟通渠道,在部门内实现审计信息共享[1]。
审计管理系统与辅助审计系统构成了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要求电力企业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能够积极运用统一的审计软件,积极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与审计质量。迎合目前信息化建设中的最新技术成果,积极运用多种审计手段,建立电算化的审计作业工作方式。将审计工作与电力信息网有效结合,建立省、市、县三级的审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审计信息系统与公司内部信息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将审计成果向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开放,以此促进审计结构的运用以及审计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关于公司物资、营销以及财务等多层面信息技术数据的集成方式,最终达到业务集成效果,实现对电力企业内部相关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2]。
二、目前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规范性不足
电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化的发展管理模式,管理的规范性与统一性不足,电力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落实不足,信息化管理不到位,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因此导致在其开发、建立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重复开发与反复开发的现象,导致了开发资源浪费,同时在数据开发与建立过程中存在着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现象[3]。
(二)审计信息化体系应用程度不足
部分电力企业虽然已经加强了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对信息化建设形成了足够的认知,但是在其具体运用层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虽然在电力企业内部配备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基础设备,但是在信息化技术的开发、运用层面依然具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公司内部审计与会计人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较为有限,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层面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公司审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应人才的支持与推进,要求人才专业的审计知识与信息知识,满足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店里企业在审计信息化建设层面缺乏具有相应综合技术的人才,具有掌握审计知识的财务人员,专业计算机技术人才亦不缺乏,但是同时掌握这两项技术的人才则显露出不足,因此导致对信息化设备运用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或者虽然开发出了内部审计方面的系统,但是实际运用不足。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实践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实践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目前电力企业审计工作策略,优化审计工作,可以建立规范化的审计作业、审计文档、审计质量监督体系,构建电力企业审计执行程序,促进审计结构展示的层次性。
(一)建立规范化的审计作业
对电力企业审计工作的进行要求建立规范化的审计作业,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法可依以及有效管理。建立电力企业审计工作的相关软件,并将审计工作纳入至企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之中。使得审计人员能够按照规范化的审计作业流程进行工作,同时对审计工作建立实质性的测试以及符合性测试,以满足电力企业审计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为此电力企业可以 建立电子化的审计操作指南以及审计工作流程,对企业的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能够结合审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编制最佳的审计方案,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4]。
(二)建立规范化的审计文档
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具有大量的文档,种类繁多,要求电力企业按照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对审计报告、工作底稿以及审计方案等运用计算机建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的审计文档。审计人员作业过程中建立审计工作的模板库,为此审计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可以直接调用这些审计模板,以此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益,建立标准化的审计文档管理方式,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
(三)建立规范化的审计质量监督体系
运用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的相关审计工作中设置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在审计管理的各项环节设计质量控制点。对不同的部门领导设置相应的审查权限,可在其职权范围内对部分工作内容进行监控。对审计工作底稿建立相关的审计工作内容,涵盖主审复核、审核人员编制、部分负责人审计等多项控制点,并将这些审计内容录入至计算机系统之中。建立电力企业上机操作日志,在操作体系中体现包括审计人员的工作痕迹,以此进行审计责任的追踪,促进电力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5]。
(四)构建电力企业审计执行程序
在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求积极完善企业的执行程序以及审计架构,积极优化企业的审计工作。制定出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审计工作流程,从而能够全方面地掌握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多个层面,进行相应的查漏补缺作业,以此提升电力企业的审计信息化水平,对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显著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
(五)促进审计结构展示的层次性
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随着目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向着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多个方向发展,在这些审计环节中,要求对各项审计环节以及审计流程的各个历史阶段进行记录,收集审计过程中的多项历史数据,从而以此判断审计管理者的相应经济责任,以此对具体项目、部门以及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如此从宏观上判断电力企业的运行情况以及管理体系等。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精心编制各类统计指标体系,对审计对象建立全面而综合的审计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建立,提升了审计工作开展的完整性与审计数据的统一性,实现了对审计结果的多层次性展示。基于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实现对原始数据的转换。,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等,提升审计分析的规范性与高效性。
四、结束语
加强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方向,这也是目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企业具有较高的系统化要求,以及难度系数,对审计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电力企业建立规范化的审计作业、审计文档、审计质量监督体系,构建电力企业审计执行程序,促进审计结构展示的层次性,并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此优化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