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系统构建分析
2021-01-27许国强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七港务分公司
许国强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七港务分公司
一、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分析
(一)意识形态层面的先导性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意识形态层面的指引,国企党建工作是以党员为实践主体、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作为行动导引,致力于强化党对企业的领导作用;而企业文化建设以全体职工为对象,致力于引导全体职工深入理解、践行企业价值观,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党建与文化建设在意识形态层面均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员工发挥精神层面上的引导作用,激活职工工作热情、强化内部核心凝聚力,为企业建设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二)内容指向层面的服务性
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企党建力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将其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企业文化建设则秉持以人为本核心、调动广大职工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配合管理模式的创新释放国企发展潜能。二者在内容指向层面均致力于为企业发展服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内涵,依托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三)运作机制层面的相通性
国企党建的实践主体为党员群体,党员群体主要来源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为全体职工,党员骨干在其中也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文化建设的实践仍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二者在运作机制层面上具有相通性与相互促进作用,党建工作能够引导企业积极贯彻党的指导思想与政策方针,强化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与整体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需依靠党的指导思想与价值观作为引领,培养全体职工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感,激活其创造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系统构建策略探讨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党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核心与把关定向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指引正确方向。具体来说,需加强对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的深入解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管理理念,克服企业文化建设弊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并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落实企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为企业文化建设创设先行保障。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方向,构建企业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结合企业文化改革方向实现基层党组织结构的优化布局,推进“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三重一大”等机制的常态化落实,更好地发挥党建在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先锋作用。
(二)充分运用建章立制手段,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
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背景下,需针对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作出调整,着力解决产权分化、利益群体分配与制衡、降低内部人控制成本等问题,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内部的有效实施,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具体来说,应注重强化国企内部的民主治理机制、监督体系建设,针对管理层实现有效监督,广泛调动职工群众热情、激活改革动力,并注重解决好“新三会”、“老三会”间的矛盾问题,针对领导体系、权力基础进行重构,坚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功能与发展空间,确保与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相一致,依托制度手段优化企业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创设完善的制度环境。
(三)强化组织与民主建设保障,构建文化建设协同机制
一方面,应重点关注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构建集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于一体的领导团队,保障其能够切实结合国企现状制定科学发展策略,着眼于解决企业现实问题,配合管理团队的建设实现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融合与系统同构。另一方面,需落实国企的民主作风建设,完善党员管理干部培训机制、领导选拔与管理决策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与约束效能,依托民主集中制度、议事制度、监督机制的建设,发挥对领导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作用,配合职工代表大会的深入开展,更好地为基层员工的民主权利创设坚实保障。
(四)实行人力资源多样化管理,实现共同价值观念培育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人的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保障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对此需注重创设层次化培训与绩效考核机制,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培育与发展体系,在此过程中牢固坚持以共同价值观培育为核心,融入时代精神与国企特色,探索出适应国企自身发展的文化创新体系。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国企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优势效能,利用工会渠道激活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造性作用。
结论: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创新融合建设能够为国企加速转型升级提供内在驱动力,对此国有企业务必要充分发挥党建在政治层面的领航作用、发挥文化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推动作用,基于联动递进方式推动企业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建设进程,形成强大凝聚力与向心力,为企业的长效健康发展创设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