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工作
2021-01-27赵利平石家庄高新区统计中心
赵利平 石家庄高新区统计中心
工业生产是社会再生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存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PPI价格指数,所以要求企业在填报价格时做到及时、准确。下面就PPI价格调查工作中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和数据采集的建议,浅谈一下个人体会。
一、采价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对工业生产价格指数数据质量的影响
1.数据同质可比,取价困难。一般来说,两个产品在质量、外观、生产、供应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价格比较即可称为是同质可比的。但企业销售的产品,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很难做到同质可比。企业以订单或合同生产的非标产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生产,出厂产品的规格、型号、品质均不固定,有些企业,存在产品名称和型号相同,但因产品的内部配置不同,造成价格差异,难以做到同质可比。如:高压开关柜为电力系统用设备,与订单的电压等级、额定容量、调节方式等有关,一单一价,价格波动大,同质可比难。
2.调查数据滞后,及时性差。填报价格必须要有原始凭证,做到“数出有据”。在采价时,如报表人员能取到当月价格,可按凭证数据上报,同时填写价格统计台账,而部分企业每月虽有多次销售和购进,但财务为月底统一结算开票,提供的采价发票日期均是月底,不能直观显示是5日或20日销售或购进的规格品价格。报表人员无法确定当月规格品价格时,只能错月上报价格,造成价格的滞后,如果滞后时间长,还有可能造成与大趋势相反的情况。
3.客户区域不同,政策不同。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会受到不同客户、不同区域、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都会影响数据采集。如医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厂家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销售政策,制定不同的价格,即使同质可比,不同区域的价格也相差很大。企业按区域进行统计,不能保障每个月这个区域都有销售,有时甚至几个月都没有销售,造成价格沿用情况,无法反映价格变动趋势。
4.电价分时段,价格差异大。电价分为高峰、低谷、常规三个时段,企业在三个时段用电量的大小会对电价产生影响。一些大型企业还会有基础电费,由于节假日或停产、检修,造成当月用电量减少,因基础电费不变,造成电价差异大,不能做到完全同质可比。另外退补电费集中在年底,因退补的是全年的费用,金额较大,当月电价大幅下降,导致与实际电价趋势不符。
5.内部关联企业,凭证不易取。不同的几个独立核算的企业,隶属于同一法人,有的为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上游企业的产品有时仅提供给下游公司做为原材料,基本不对外销售,为内部合同,价格调整时仅有口头协议,不能提供采价依据。
6.企业关停并转,无法采价。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动态的过程,样本企业时常存在关停、合并、注销等情况,另一方面,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企业主导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如果不能及时上报关停并转企业及更换产品,在国家规定的样本维护期间进行样本替换,就会形成延价情况,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价格走势,直接影响到了PPI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数据采集的几点建议
为了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反映产品价格变化,提高数据质量,主要是数据的采集,根据自己在此项工作中的实践,在采价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建议如下:
1.按制度规定,剔除不可比因素。如运费、地域、客户大小等问题,制定规定,要将这些非价格变动因素剔除,但对企业而言,相对较难。如果在5日和20日有销售或购进,但不是确定的规格品,也不能采集,应采集距调查日最近日期销售或购进的标准规格品价格,也可以固定长期客户进行追踪调查,尽量遵循同质可比原则,防止价格大幅波动,有利于价格衔接。对于电费退补,可将退补电费进行分摊,再计算当月电价,这样价格波动就会减小。
2.对于按订单或合同生产的企业,每个月的规格、型号都不相同,造成价格差异大,可按新合同价格填报,同时要调整基期价格。基期价格不能简单照抄当月数据,应结合产品成本、同行业趋势合理评估基期价格,尽量遵循同质可比原则,这里推荐几种方法:成本模拟法、标准配置法、相似产品推算法、专家评估法。
3.随着统计执法力度逐年加大,企业为保证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做到有据可依,通常将发票作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及时反映市场趋势。建议企业提供的凭证,不仅局限于发票,也可用出库单、入库单、企业定价单或签订的合同,这样对于财务为月底统一结算开票的企业来说,可采集到当月价格,不用错月上报,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
4.对于产品更新换代快,3个月以上长期未销售或购进的企业,要逐一询问、核实,及时调整规格品库,选择生产较为稳定,销量较大,前景好的规格品。关停并转的企业,尽量从库中找规格品相同的同类型企业替换,以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质量。
5.建议企业上传凭证。在到企业走访、核查时,发现企业台账登记凭证号与所附凭证不一致现象,建议在企业上报报表时,同时上传凭证。一是核实产品规格、型号、区域等是否相同;二是核实价格是否含税;三是核实是否长期延价;四是核实是否有数据计算错误问题;五是提高企业的自觉意识。这样统计部门可以依据凭证核实数据,在基层审核时把好关,更加有效地提高源头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