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几种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调控影响
2021-01-27王驰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
王驰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fiscal policy)是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行为,它是需求管理的一部分。财政政策可能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政府支出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同样,税率的上升也会立即减少消费者的收入,从而导致消费的快速下降。
财政政策:国家为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常用的工具有税率、国债、财政支出等,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增支减收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增收减支抑制总需求)、中性财政政策(收支平衡供求平衡)三个类型。我国的财政政策由财政部制订,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目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在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的大方向下,根据新情况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并非一种政策类型。
财政政策最大的优势在于容易实现地域之间的差异性。货币政策不论是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公开市场操作,因地制宜的难度远远大于财政政策。要想因地制宜地制定利率政策当然不是不可能,但过程相对比较繁琐、对人员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现在一时大抵做不到。我国由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处的情况千差万别,总归不可能适用一样的政策。而财政政策总归要落实到收钱发钱上,这肯定是相对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也有其自身的问题,这就是效率不高。这大概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也是历史反复证明过的事。财政不仅仅可以包含财政部的政策,也可以包含开放性金融的政策;不仅仅可以是拨款的形式,也可以是贷款的形式。从业务的性质上来看开放性金融的很多做法更像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实施方法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了大部分, 税收政策本身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税收总额本身就是经济总量的增函数,因而税收本身并不能准确反映财政政策的松紧程度。而财政支出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具体安排,能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产生很强的扩张作用。本文用财政支出规模近似代替财政政策,从我国2000年到2019年的财政支出规模来看财政支出每年变化波动幅度比较大。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另一种主要的需求影响政策,该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控制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而实现的。如果整个宏观经济表现比较疲弱,货币当局会考虑增加货币供应量,那么就会刺激短期利率下降,并最终传导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但如果从长期看,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的高供给只会引发高通胀水平,而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却不大。
于是货币管理当局就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扩张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并增加消费的需求,但这些做法也许会导致极高的价格水平。刺激经济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是争论货币政策正确性的内涵所在。
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利率等。整体上来说 , 我国利率政策目前还未完全市场化,因此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资金流动性的情况。我们用M2来代表整个货币供应情况,观察2000年以来的数据,可以发现整个货币供应增速是以2009年为分界限,在2000-2009年,整个货币增速很快,也比较匹配当时高速发展的经济,在2009年以后,整个货币增速处于下降通道。
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方式是迂回曲折的。财政政策一般是直接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而货币政策则主要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达到其效果。货币供给的提高降低了利率,从而刺激了投资需求。当经济中货币量增加了,投资者就会发现在他们的资产组合中现金过剩了。于是他们就会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来重新调整他们的资产组合。如果他们购买的是债券,那么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利率就会下降。从长期来看,个人投资者也会提高他们手中的股票持有量,并最终增加实物资产的购买量,从而直接刺激人们对消费的需求。但是,货币政策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刺激远远不如财政政策那样直接。
三、供给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通过不同的工具影响需求端的政策,这两类政策实施的关键都在于对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拉动。我们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需求政策,需求政策存在的前提是经济不能自主的实现就业的均衡,因此为实现就业均衡需要需求端宏观调控。与需求端相对的政策是供给政策,供给政策解决的是企业中生产端的问题。供给政策的目标其实是为企业创造一个优越的生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无论是劳动要素还是资本要素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也是供给政策中很重要的话题,供给政策学派的学者也很看重税收政策。但与需求政策学者看到的税收主要影响需求端不同,供给政策学派主要看中税收对于企业生产的影响,税收的高低对于企业的激励会有很大影响。供给政策学者认为降低税率会刺激生产,加大投资,这样一来会把征税的蛋糕做大,所以在他们看来降低税率并不一定会降低税收收入,可能还会增加税收收入,并且企业加大生产与投资也会刺激经济增长。
我国近几年最大的供给政策是2016年开始的能源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增加优质产能,清除僵尸产能,扩大有效供给,使整个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化。
小结: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不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适用不同的场景,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搭配是政策制定人应当着重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