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转移因子在养猪生产中的使用
2021-01-27万遂如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 长春 130122)
目前,我国在畜牧业生产中开展的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策略和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人民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而采取的一项积极果断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减抗”与“限抗”后对养猪生产会有影响吗?我认为不会有大的影响。在养猪生产中积极选用生物兽药、中兽药制剂以及其它抗生素替代品以替代兽用抗生素应用,不仅不会影响猪只的健康生产,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养猪生产的持续发展。本文就猪用转移因子在养猪生产中的使用,作一介绍,仅供养猪场参考。
1 转移因子的定义与特点
转移因子(TF)是人或动物的白细胞中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在抗原或丝裂原的刺激下所释放的,一类可透析的小分子多肽和核苷酸复合物,也是一种能够转移免疫致敏信息的淋巴因子。因为它能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转移而称之为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又含有多种氨基酸、分子量小、无抗原性、无毒副作用、不引起过敏反应、不产生特异性抗体、无种属差异,可跨种系界限应用等特点。因此,目前转移因子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的免疫增强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的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与真菌病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2 转移因子的分类
转移因子根据细胞来源不同可分为不同种类的转移因子,如人转移因子(H-TF)、猪转移因子(P-TF)、牛转移因子(B-TF)、羊转移因子(S-TF)、鸡转移因子(C-TF)、鹅转移因子(G-TF)等;从免疫特性上又分为特异性转移因子(STF)和非特异性转移因子(TF)两大类。此外,还有重组转移因子(rTF)等。
2.1 特异性转移因子(STF)
特异性转移因子系采用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感染或免疫人群、免疫动物后再提取含有该抗原特异性的转移因子,称为特异性转移因子。目前,市场上已有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各种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转移因子、布鲁氏菌转移因子、疱疹病毒转移因子、乙型脑炎病毒转移因子和结核菌转移因子等出售,在临床上使用效果良好。大连三仪集团研发的“禽流感病毒H5N1血清亚型特异性转移因子疫苗免疫增强剂”于2007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商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四部委联合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产品已被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
2.2 非特异性转移因子(TF)
非特异性转移因子系指用健康人群或动物白细胞提取的具有多种免疫活性的转移因子称为非特异性转移因子。非特异性转移因子能非特异性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疫苗的免疫效果。比如猪用非特异性转移因子、鸡脾转移因子、移动抑制因子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实践。大连三仪集团创新性采用“体外培养诱导淋巴细胞制备抗菌肽及转移因子的方法”于2009年12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证书,产品被广泛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实践证实临床效果佳良。
2.3 重组转移因子(rTF)
重组转移因子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转移因子基因,进行克隆和体外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制备而成。目前,由于其制备方法成本较高,功能也不太稳定,可能会存在未知病原的污染等问题,故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3 转移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转移因子是一种不含蛋白质,可溶、可透析、可超滤的小分子物质,分子量约为2 000~5 000 D,不会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胃蛋白酶、DNA酶和RNA酶等分解,也不会被胃酸破坏,对紫外光有吸收特性,不耐热,56 ℃、30 min可被灭活。于-20 ℃以下保藏生物活性可保持5年不消失。转移因子一方面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可诱导免疫细胞活化,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特异性免疫学活性,以一种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转移因子,用这种特异性转移因子处理其他同种或异种动物,能够将这种特异性免疫力传递给该动物,激发特异性免疫,其反应强度与动物机体二次接触同类病原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相同。转移因子非特异性免疫活性表现在:①增强或抑制淋巴细胞转化;②对中性粒细胞和脾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增强活性;③增强单核细胞cGMP浓度;④增强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⑤趋化粒细胞;⑥诱导靶细胞分泌大量的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⑦下调IgA和外周血酸性粒细胞的水平。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学活性表现在:①能转移特异性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②在体内外均可激活淋巴细胞,将特异性免疫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使其处于致敏状态。
4 猪转移因子在养猪生产中的使用
由于转移因子具有特异性免疫学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在人医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转移因子(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防治人的肿瘤和病毒性传染病,如疱疹、麻疹、艾滋病、病毒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以及细菌、真菌感染病、免疫缺陷病和特异性皮炎等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转移因子对猪、牛、鸡及犬的一些传染性疾病进行防治,也已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下面就转移因子在养猪生产中防治疾病的作用作一简要的介绍,供养猪场参考。
4.1 保健预防
4.1.1 哺乳仔猪的保健预防
方案1:仔猪出生后,于1日龄与4日龄各肌注1次猪用转移因子,每头每次0.5毫升;同时每头仔猪口服乳丁宝(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及其代谢产物)2克(对温开水20毫升,一次口服),连用5天。然后吃初乳。仔猪出生后清洗干净,在保温箱中待20分钟,开始实施上述方案。可有效预防仔猪各种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及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增强仔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等。
方案2:仔猪出生第3天,每头肌注1毫升牲血素及0.1%亚硒酸钠-VE注射液0.5毫升,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缺硒性拉稀等。
方案3:仔猪断奶前4天与断奶前2天分别肌注1次猪用转移因子,每头每次0.5毫升,可有效预防仔猪断奶时可能发生的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环境应激与温度应激等,确保仔猪顺利断奶转群。
4.1.2 保育仔猪的保健预防 仔猪断奶时易发生断奶应激,加之母源抗体保护力下降,机体各种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故易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仔猪断奶腹泻、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呼吸道病综合征、流感、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炎、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水肿病、回肠结肠炎等。这期间发生的疾病大多见于各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发病率较高,病死率约占猪只全程死亡率的40%左右,因此,仔猪断奶前后的保健预防十分重要。保健预防方案推荐如下,可结合猪场生产实际选用。
方案1:黄芪多糖粉800克、干扰素600克、转移因子400克、细菌素300克,混合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天。
方案2:穿心莲粉800克、免疫核糖核酸600克、转移因子400克、溶菌酶300克,混合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天。
方案3:香菇多糖粉800克、转移因子400克、维生素C 200克、电解质多维600克,混合对水1吨,连续饮用7~10天。
以上方案于仔猪断奶前2天开始使用,转入保育舍后连续使用。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抗氧化、激活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病力的作用,预防各种病原体共感染与继发感染。
4.1.3 肥育猪与后备种猪的保健预防 保育仔猪转入肥育舍后开始实施保健预防1次,肥育中期再保健预防1次,并驱虫1次,出栏上市之前1个月停止保健用药。后备种猪引入后隔离检疫1个月,驱虫1次,然后进入种猪培育舍饲养,保健预防1次,发情配种前30天再保健预防1次,驱虫1次,疫苗免疫接种完成后即可参与配种。保健预防方案推荐如下,结合猪群生产实际选用。
方案1:板蓝根粉1 500克、甘草粉200克、转移因子600克、抗菌肽500克,混合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天。
方案2:大青叶粉1 000克、猪用干扰素800克、转移因子600克、溶菌酶600克,混合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天。
方案3:双黄连浸膏粉(金银花、黄芩、连翘等)600克、转移因子600克、肽乐健(益生菌,免疫增强剂,复合B族维生素)500克、电解质多维800克,混合对水1吨,连续饮用7~10天。
以上方案可预防猪的高热综合征、呼吸道病综合征以及各种病原体共感染与继发感染性疾病,使用预防效果良好。
4.1.4 生产母猪的保健预防 生产母猪妊娠期间发生的疾病主要是繁殖障碍性疾病与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如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病、圆环病毒感染、乙型脑炎、支原体病等。其保健预防的重点是控制好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应激的能力,确保母子健康。同时还要预防好生产母猪产前与产后发生的便秘、胎衣不下、无乳综合征以及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和乳腺炎“三炎症”的发生,保健预防方案推荐如下,可结合生产母猪的体况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选用。
方案1:黄芪多糖粉2 000克、免疫核糖核酸1 000克、转移因子800克、溶菌酶800克,混合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12天(一年四季均可使用)。
方案2:鱼腥草粉1 500克、干扰素1 000克、转移因子8 000克、细菌素800克,混合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12天(一年四季均可使用)。
方案3:小柴胡散(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甘草等提取物与抗病毒活性物质)500克、高免球蛋白800克、转移因子800克、抗菌肽600克,混合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12天(秋冬及早春季节使用)。
以上方案可于母猪妊娠中期使用1次,产前15天再使用1次即可。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抗氧化作用,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病力之功能。安全,预防效果良好。
4.1.5 种公猪的保健预防方案与实施程序,可参照生产母猪的方案实施。
4.2 猪疫病的治疗
4.2.1 治疗方案 目前,养猪场发生的猪疫病大多数是由多种病原体共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发的,单一病原引发的疫病少见。由于病原体呈现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因此,一定要在对疫病进行正确诊断的前提下,采取细胞因子疗法、中兽药疗法、抗病原疗法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综合治疗,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推荐几个治疗方案,供临床上治疗猪疫病时选用。
方案1:清开灵注射液(小猪每头10毫升、中猪15毫升、大猪20毫升)、猪用干扰素(每4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猪用转移因子(每5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肽注射液,每60千克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3~4次。
方案2:银黄注射液(金银花、黄芪、柴胡、连翘等)每千克体重0.2毫升、免疫核糖核酸(每75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猪用转移因子(每5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肽注射液,每60千克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3~4次。
以上方案可用于治疗猪高热综合征、呼吸道病综合征、急性流感及多病原共感染性传染病,治疗效果尚佳。
方案3:金银注射液(金银花、板蓝根等)小猪每头每次10毫升、中猪15毫升、大猪20毫升,排疫肽(5种高免球蛋白,5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猪用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肽注射液,每60千克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3~4次。
方案4:大青叶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猪用干扰素、猪用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肽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4次。
以上方案可用于猪只发生病毒感染时又继发严重的细菌感染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的治疗,效果良好。
方案5:大败毒注射液(连翘、板蓝根、柴胡、紫花地丁、白芷、蒲公英等,每千克体重0.1毫升),猪用干扰素、猪用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肽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4次。
方案6:红弓链注射液(按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免疫核糖核酸(每75千克体重1毫升)、猪用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肽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4次。
以上方案可用于猪只发生病毒感染又继发链球菌病或弓形虫病或附红细胞体病时的治疗,疗效尚佳。
方案7:鱼腥草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猪用干扰素、猪用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肽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4次。
方案8:黄芩注射液(黄芩、柴胡、鱼腥草、金银花等)每千克体重0.2毫升、排疫肽(5种高免球蛋白,5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猪用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肽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4次。
以上方案可用于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流产、母猪便秘及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腺炎“三炎症”的治疗,效果尚佳。
方案9:双黄连注射液(黄芩、连翘、金银花等),小猪每头每次10毫升、中猪15毫升、大猪20毫升,免疫核糖核酸、猪用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大蒜素注射液,小猪每头每次5毫升、中猪10毫升、大猪15毫升,每日1次,连用3~4次。
方案10:穿心莲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猪用干扰素,猪用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次;同时肌注抗菌大蒜素注射液,小猪每头每次5毫升、中猪10毫升、大猪15毫升,每日1次,连用3~4次。
以上方案可用于猪只病毒性腹泻与细菌性腹泻疾病的治疗,疗效尚佳。
4.2.2 对症治疗
方案1:病猪不能进食,喝水又少,应及时进行静脉注射补充体液与营养物质。可用10%葡萄糖盐水溶液300~500毫升、10%维生素C 5~10毫升、10%樟脑磺酸钠5~8毫升,混合静注,每日1次,连用3次。
方案2:病猪气喘咳嗽严重、呼吸道症状明显,可肌注冰蟾熊胆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2日1次,连用2次。
方案3:病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时,应肌注氯丙嗪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3毫克,每日1次,连用2~3次。
方案4:继发附红细胞体病时,治疗中下午加注一次,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7毫克,每日1次,连用2次。
方案5:发病猪只一律改饮:电解质多维800克、葡萄糖粉600克、溶菌酶500克、维生素C 200克,混合对水1吨,连续饮用7天。
李学良等(1995年)用猪用转移因子对自然发病的猪只不同疾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累计治疗发病猪622头,治愈率达76.04%。具体见表1。
表1 转移因子对猪病治疗效果
5 使用猪转移因子注意事项
5.1 猪转移因子制剂储存要避免冷冻,保存于2~8 ℃条件下,其有效期可达24个月。
5.2 使用前将产品置于自然常温下恢复至室温状态即可使用,不要用高温加热方法给产品增温,因温度过高会使转移因子失去生物活性。
5.3 猪转移因子可与细胞因子制剂(如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高免球蛋白等)、中兽药制剂与生物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会影响其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功能,反而会促进药物的相互协同作用,提高对疾病的防治效果。
5.4 猪转移因子可与猪用的各种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使用,不影响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但不能与灭活疫苗(死疫苗)混合使用,因为灭活疫苗中含有灭活剂,可破坏转移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失效。如果转移因子与灭活疫苗同时应用,可分别肌注,则不会影响其生物学活性。
5.5 猪转移因子制剂开瓶后一次性使用完,瓶破裂或者有污染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