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控制
2021-01-27黎国辉
文/黎国辉
1 前言
隧道属于隐蔽性工程,在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未知因素。例如有比较大的干扰和影响、作业一般单一循环、地质环境复杂多变以及管理难度比较高。
2 施工要求
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第一,应该严格控制封路的时间,将给交通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内。第二,在施工前确定好施工方案,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做好隧道开挖。第三,确保隧道项目施工的安全性,防止在隧道投入运营之后出现坍塌现象。
3 隧道工程的组织设置
建立健全适合隧道施工顺利实现的组织管理系统,保证隧道施工技术和质量过程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1 组织与管理系统
按照隧道项目的规模、结构、专业性、人员等方面的因素,严格按照动态管理、目标统一、分层管理等基本原则,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矩阵或者直线职能的方式形成管理结构,根据组织结构来进行管理。
建立完善的调度管理系统,指挥、协调、平衡在项目施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有序的组织进行。
隧道施工是动态化的,形成完善的动态化管理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改,比如资源的调整、任务更改,更好地促进现场施工顺利开展,提高管理质量。
3.2 重视项目组织结构的文化建设
隧道施工项目包含很多工序,多个工种交叉进行施工,要保证分工协作、协调进行,严格按照各个工序开展施工,上一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才能开展后续施工,以保证各个工序都符合要求。
3.2.1 强调沟通和协调。将不同职能、不同专业的人员组织进行各个层次的管理,保持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形成稳定的工作团体,落实管理措施,最终实现工作目标。
3.2.2 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工作职责,落实人员的责任,从而可以使管理按照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各个员工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使各个方面工作顺利的实施。有效地规范化管理各级人员的行为,不出现违背原则的情况,有效地处理不同岗位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作协调进行。建设符合管理要求的考核制度,做好人员考核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好人员素质和水平段评定,提高责任心,按照要求完成各项施工。
3.2.3 通过会议、网络等方式形成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1]。
3.3 建立正规高效的作业系统
隧道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做好各个工序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所有工序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开展具体的工作,确保工序之间平衡性,处理好多种专业施工的关系,形成平衡的作业管理机制,在规定的空间内完成各项施工,促使工程可以按照要求逐步完成。
4 隧道项目的技术控制
4.1 隧道工程的种类
隧道工程项目一般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在岩层的建设中,这是岩石隧道的形式;二是在土层结构中建设,这是软土隧道的形式。山体地带中主要是进行岩石隧道施工,一般称为山岭隧道。软土隧道一般都是在水底或者城市中进行,也可以称为城市道路隧道或者水底隧道项目。目前的隧道施工结合不同类型选择合适施工方法,提升工程总体效果。
4.2 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
山岭隧道主要是通过矿山法、掘进机法来进行,浅埋及隧道主要是应用明挖、盖挖、盾构等施工方式;水底隧道施工则是应用沉管法、盾构法等施工。除了应该保证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符合要求之外,还应该确保施工速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环境因素有些时候也会给施工带来影响,这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在地质条件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掘进机施工方式,这种方式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能够达到工程的标准要求。但是因为洞口的尺寸比较小,空间有限,无法进行大型掘进机的应用和施工,导致设备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就会给施工环境产生影响。当前我国隧道工程项目施工很多都使用矿山法来进行,有些情况下也是应用爆破法来进行,这就是掘进机施工方式[2]。
4.3 山岭隧道施工技术控制
4.3.1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施工技术控制
4.3.1.1 洞口施工。隧道洞口中的各项工程要综合分析,做好详细的安排,为洞身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4.3.1.2 明洞施工。在边坡达到暂时稳定的条件下,要先墙后拱法开展施工。如果边坡稳定性不足,但是拱脚承载性能比较高、拱圈稳定的条件下,可以先拱后墙法进行施工。路堑明洞拱脚部位的地形比较松软,在起拱线上部进行开挖施工后,制作拱圈,通过跳槽挖井法进行两侧边墙的施工,然后是其他部分进行边墙施工。
4.3.1.3 浅埋段施工。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部分进行开挖作业,要结合地质条件、地表沉降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提升开挖施工效果,满足支护要求。结合围岩、环境等因素,选择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留核心土开挖方式。围岩结构的完整性比较好,能够应用多台阶法进行开挖施工,不能进行全断面的施工。开挖之后要进行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等方式。浅埋部分地质稳定性不足的情况,要应用地表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等方式来进行。
4.3.2 洞身施工技术控制
4.3.2.1 洞身开挖技术控制。开挖施工环节要综合分析围岩的性质和条件,和支护衬砌符合协调进行。通常可以采用矿山法、新奥法进行。岩石隧道爆破多数都是应用光面爆破或者预裂爆破的方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洞口距离、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使各项施工符合质量标准。
4.3.2.2 洞身衬砌技术控制。应该优先选择使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或者锚喷联合的方式做好支护结构施工。软弱围岩部分可以通过锚喷支护作业方式,结合地质条件进行施工和控制[3]。
4.3.3 特殊地段施工技术控制
4.3.3.1 流沙地段施工。综合分析流沙的特点、规模、地质条件、塑性参数、地基承载力等多个方面,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应对措施。开挖施工可以通过加强防排水的方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问题。泥水及时抽出去,通过化学药液的方式进行注浆围岩固结处理。开挖施工应该通过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先支护后开挖施工。在开挖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密封处理,一旦出现缝隙就要立即进行封堵处理。在发现流沙后,立即封闭处理,避免其影响扩大,使围岩加固效果达到要求,保证围岩结构的稳定性,提升总体的施工效果。
4.3.3.2 涌水地段施工。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对隧道中可能会存在的涌水部分进行处理,结合涌水量、补给方式、变化规律、水质成分等方面做出全面地分析和研究,选择符合经济性、提升围堰稳定性且不会影响生态环境的方式。通常情况下,选择使用超强钻孔或者辅助坑道的方式进行排水,保证降水以及地表水不会给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4.3.3.3 塌方地段施工。首先是分析塌方的范围、形状、塌穴等地质情况,了解发生塌方的原因,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隧道出现塌方问题后,对没有塌方的位置做好加固处理,避免塌穴进一步的扩大。如果塌方问题比较小,首先应该对塌体两端洞身进行固定,然后立即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式,做好锚喷联合的方式固定处理,最后进行清渣作业;如果塌方是比较严重的,应该立即进行封堵处理,保护洞身结构,先进行支护,然后进行保护施工。塌方冒顶,要在清渣施工前进行穴口支护施工,地层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在穴口的周边位置上进行地表锚杆设置,洞内需要应用管棚支护或者钢架支撑的结构形式,保证其稳定性[4]。
5 隧道工程的质量控制
在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做好质量的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具体项目开展的时候,需要按照计划的要求做好质量的控制计划,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5]。
5.1 质量计划的实施
5.1.1 形成完善的隧道管理制度,提供充足的资源。
5.1.2 明确具体的质量控制计划,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问题,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5.1.3 综合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保证质量和进度达到平衡性,合理组织施工,提升工程的质量。
5.2 质量计划的监督检查
5.2.1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开展施工,落实具体的施工政策和方案,履行合同标准,做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处理所存在的问题。
5.2.2 结合质量管理内容,了解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时处理不合格的问题。
5.2.3 与企业管理层积极配合,发现实际运行问题,总结问题原因,及时做好保修处理。
5.2.4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该做好质量的检查和管理。
5.3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质量统计就是具体的隧道工程管理和控制的方式,以统计学作为基本原理,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最终做好各项数据的全面控制,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在今后施工中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5.3.1 直方图。直方图能够直接反映出质量问题,及时发现质量数据变化的情况,确定工程质量合格率,然后进行工序的调整和管理。
5.3.2 因果分析图法。通过该图来进行整个工程质量的分析,确定符合要求的质量管理措施,了解质量发生的真实原因,然后逐步进行质量问题的解决。对于严重的质量问题,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真正改变质量问题。这就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影响因素,追究人员责任,为今后的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5.4 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制定符合工程管理需要的质量管控措施。通过先进的工程管理进行控制,比如落实质量管理制度、设置质量管理机构和岗位,保证各个环节都在质量管理下,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整体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置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隧道工程实施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不足,从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方式。做好各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保证质量管理达到标准和规范化的要求,使很多质量管理先进措施落实到位,促进人员的协调和控制,实现全面化的管控,最终隧道工程质量达标,符合交通运行的需要。
6 结语
隧道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人类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应该做好质量管控,保证各项质量控制措施顺利实施,落实各个工序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也能够推动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