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2021-01-27孙英秦皇岛市海港区铁新里小学

消费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

孙英 秦皇岛市海港区铁新里小学

近年来《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和教学确实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多积极地影响。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结合笔者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工作经验,针对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改变教学形式,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改变对待《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的旧观念,并为其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更好地从根本上改善教学形式,从整体上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

一、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一)把握教材知识联系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应当仔细阅读教材,特别是要将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社会教学搞好结合,让学生学会知识、理解知识并会应用知识。在正式讲课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查找与课程有关的资料,从实际生活中找一些小例子等;在实际教学时,可采取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或是分组讨论,或是进行情景扮演,让学生用图画或是文字的形式将个人感受描述出来,并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公开展示,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为理论知识的生活化提供保证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趋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教学也开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上重点考虑,基于上述原因考虑,为教育教学能够达到生活化的效果,教师应该主动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立,以便实现课堂教学教授工作。当然,教师也应该在讲课之前积极备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体验感觉,避免枯燥的说教教学。可以说,教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只有将现实生活知识与教材中的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有效学习目标

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要从课堂出发,充分考虑实际,通过情景的创立,鼓励学生的实践行为,将课堂从学校拓展到社会上,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用学习来了解生活,用生活来验证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在讲课内容中融入生活,激发学生潜能,让整个课堂都活起来。

(一)建立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课堂教学毕竟不能代替真实生活,但课堂教学可以将生活中的某个真实场景构建出来,教师可基于现实生活建立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个情境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以及一些教学道具的运用,将场景构建起来,让学生在所构建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例如《赞扬与鼓励》这堂课,就可以设定一个情景:有一名作家,曾将做过某报的记者,在撰写某一篇报道时,他在结尾写了几句真诚的赞叹的话,这几句简单而充满诚意的话,让一个作案手段高超且多次作案都未被发现的小偷受到震撼,就此收手,改邪归正。而布置的作业则是,让学生想一下,这位作家写的是什么话,感动了这名小偷。这样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如何去真诚的称赞别人,一方面则让学生体会到了来自于他人的欣赏、肯定,对于一个人的心灵会有多么大的震撼。情景的塑造,主要是活跃课堂氛围,将学生代入到一个主题明显的情境中,让他们可以在特定情景下进行思考,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课堂。

(二)转变教育理念,转被动学习为主动

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高于传授知识。只有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就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主动思索,而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在小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和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不便,但是只有使学生对指定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完美的对其总结归纳,同时也可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三、优化教学方法,体现新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教学留白教学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出科学的答案,提升自身的实践与探索能力。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课堂教学只有一个主角,就是学生,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舞台,而不是教师的舞台,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而不是主导者。课堂教学也要围绕学生展开,让学生主动去做、去思考、去参与,对学生要报以平和的态度。

(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有的时候会产生忧虑,害怕自己讲的不够细致,让学生无法理解,要相信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教材中的知识,并主动去验证这些知识。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去吸收知识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实现了主动探究,当然有可能学生的探究是非常吃力的,也可能最终不会取得好的结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学到许多知识,而这些知识是课本无法教给他们的。如果教师逼迫的紧了,学生就会认为是“老师让我学”、“家长让我学”,而不是“我要自己学”,而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就会让学生逐步形成“我自己需要学”的意识。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就是说,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疑问,小疑问可以获得小进步,大疑问可以获得大进步,总而言之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学生的疑问也正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适度的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找问题。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