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丹东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21-01-27魏林森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魏林森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从全域旅游在2015年提出后便在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然而业界对于全域旅游认知和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市应以良好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抓手,以宏观政策红利为契机,以提高我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促进我市全域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我市“全域旅游”的发展现状
在2016年发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我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跻身其中。随后市孤山镇也入围了我国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在这样的宏观大背景下,我市将享受国家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旅游推广等方面的各种支持。另外根据我市统计公报,从2014年到2018年我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0%、13.3%、15.6%、12.9%、12%,尽管增速总体上出现下降趋势,但是近五年的平均增速也达到了14.76%,表现远优于其他行业,由此可见旅游对丹东总体发展的贡献可圈可点,我市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抓手拉动全市经济效益的路线是正确的。
二、我市发展“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
(一)S优势
首先,我市发展旅游业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丹东市地处辽宁东南角,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东临朝鲜,南接黄海,具有沿江、沿海、沿边的特殊优势,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也是我国连接俄罗斯、朝鲜、韩国等地的重要出口,我市独到的地理位置使我市旅游具有别的城市所难以企及的优势,这为我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其次,我市发展旅游业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我市境内的江、河、湖、海、山、泉、林、岛等自然景观齐全且各有特色。截至2018年,我市拥有4A级景区8处,3A级景区16处,1A级景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可谓是得天独厚。
第三,我市发展旅游业有良好的交通资源优势。从航空线路看,丹东浪头机场现已开通了北京、上海、青岛、烟台、深圳、丽江、扬州等多个城市的航班,为大都市的人们提供了短假期来丹东旅游的便利条件;从铁路线路看,丹东已实现了直达北京、上海、北京、吉林、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到沈阳仅需1个多小时,5小时抵达哈尔滨,6小时可到北京,这比过去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提高了游客来丹东旅游的意愿;从公路线路看,沈丹高速公路缩短了丹东与沈阳经济圈的距离,这就将丹东与辽中各市群连接起来,大力促进了省内游客来丹旅游;从水路条件看,丹东港也为我市的客运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条件。由此可见,丹东市海陆空交通极其便捷,为全国各地游客的到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W劣势
全域旅游是要实现旅游产品从足量化到品牌化的一个进阶,而丹东现在仍处于足量化的阶段。而且我市的旅游业仍处于以观光为主的大众旅游模式,现有的旅游活动基本集中在已发展成熟几个传统景点和知名景区,我市在旅游资源的系统整合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仍有待提高。
(三)O机遇
我国现在正在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而且明确提出要重点扶持第三产业,还特别点出旅游业,这对于丹东而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尤其近年来丹东大力推进开发开放试验区,丹东对内、对外节点作用逐渐显现。另外随着辽宁自贸区、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的逐步开放,这会对丹东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很大的机遇。
随着宏观大环境的改善,边境旅游产业稳定持续发展,到边境区域旅游的游客会逐年增加,丹东依托于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其边境旅游已是国内游客的一大需求。而且现在朝鲜局势逐渐好转,各种朝鲜登岸游等旅游产品及旅游项目都对国内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会刺激我市旅游更蓬勃的发展。
(四)T威胁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动的效果毋庸赘述,特别是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下,旅游产业”四两拨千斤“的综合作用更加突出。但是对于我市现阶段旅游业的发展而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产业联动仍有提高空间。
一是产业要素升级方面,即“食住行游购娱”六大传统要素内部的转型升级,转型的方向是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在此基础上调整六大要素的供给。
二是从发展全域旅游的总体思路而言,要升级旅游产业要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一方面是促进旅游向关联产业横向延伸,使旅游发展向关联产业渗透,多产业要素叠加融合,以对接多元化旅游需求,引导随之而来的大量旅游投资,形成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旅游空间和旅游新业态。另一方面是加强旅游产业的纵向带动,通过推动上游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基本要素、旅游所需装备和旅游全方位服务的全面升级,实现从吸引更多企业集聚的量变到引发区域创新的质变,从而推动区域经济高效增长。
春天赏花观鸟畅游鸭绿江,夏天漂流赶海品肥美海鲜,秋天赏枫观银杏采摘鲜果,冬天游边境戏冰雪泡温泉。丹东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我们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深度挖掘,进而为丹东的发展增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