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和预防对策探讨
2021-01-27杨婷婷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杨婷婷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引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但由于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还没有建立起能够和国际水平相当的食品安全风险性评估技术,因此还是存在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相关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防控,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一、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进行“四个最严”监管,食品安全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据统计,我国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由2006年77.9%上升到2017年的97.6%,且2010年以后我国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每年都在95%。[1]但是,由于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导致食源性危害,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品行业形象和人们的消费信心。
(一)风险表现。从发生阶段看,食品安全风险可能来自食品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各个环节。从表现形式看,新形势下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有以环境污染为源头的食品原料污染;食品中加入非食用物质;保健食品掺假和添加药品;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等。此外,蔬菜、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越来越凸显,食源性危害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威胁。
(二)产生机理。食品安全风险存在最大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完整的信息是安全的关键。但现实生活中,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在食品交易市场上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一是食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等利益相关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处于信息链条的终端,不具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只能被动地接受卖方传递的信息,依靠生活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消费。二是食品产业链各环节间信息不对称。例如,超市售卖的水产品检测中禁用物质,可能是饲养、运输、销售任何一个环节添加的,饲养者、运输者和销售者彼此间也有可能不知道,同样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部门、区域之间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由于部门利益、大数据平台建设滞后等原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监管信息和监测检测数据没有实现共享,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不畅,导致对食品安全风险不能有效预警、防范。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发展趋势
(一)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主要指用各种毒理数据、统计手段以及对相关参数的评估等方式来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风险评估,通常情况下包括对风险危害的确认、风险危害特征的描述以及对暴露量的评估和风险描述这四个步骤。在风险评估环节通常会在危害确认时对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进行确认;在危害特征描述环节需要对食物中存在的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价;在暴露量评估环节可以通过食物的可能摄入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最后在风险描述的环节应当格外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危害特征描述以及危害确认、危害特征描述等环节得到的结论针对某一个已知的可能发生的不良效果进行定量的估计,但是通常这个情况下会伴随着很大的不确定性[2]。在实际的风险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通常会在危害确认的环节采取定性的方式,其他的环节会采取定量的方式,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采取定性的方式。
(二)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风险评估的结果不是决定的,它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评估的方式还有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假设和假设变化的敏感度,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着风险概念评估的结果。我国近年来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积极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来对食品安全进行控制。目前已经出台了595个食品安全标准限量指标建议值,这表明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未来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和相关的食品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为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也应当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形成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的局面[3]。同时,注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不断增加食品安全科技投入,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区域协作机制。按照“自愿合作、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共建共创”的原则,加强区域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交流,着力推动区域间食品安全信息互通、风险会商研判、风险预警发布、风险交流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沟通、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三)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分级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要通过日常监管、抽检监测等手段,突出食品安全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重点时段的风险排查治理,实现常态化监管。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风险分级监管,对风险等级不同的单位采取不同类别的检查方式和检查频次。
结束语: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食源性疾病的控制以及对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监管上还是存在一定不足。相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这对于保障我国居民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够帮助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