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文明交流互鉴的工艺文化缩影—博多织源流考

2021-01-27刘丽娴王明坤

大众文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织物纹样日本

刘丽娴, 王明坤

(1.浙江理工大学 a.国际教育学院;b.服装学院;c 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 310018)

一、南宋中日文化交流的场所——杭州径山古寺

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以东南港口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的主要贸易通道。作为南宋都城,杭州成为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中心。径山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法钦禅师在唐天宝年间(745年)结庵于径山,大历三年(768年)代宗下诏建径山寺。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907~932年在位)信奉禅法,江南禅刹由此兴盛。到了宋宁宗(1194年-1224年在位)时期江南禅寺“五山十刹”的分级制度基本形成。其中杭州的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并称为五山。南宋皇帝宋孝宗为径山寺提匾“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径山寺成为“五山十刹”之首与天下闻名的传禅中心。

二、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僧侣与商人

两宋时期,中日交流仅通过从事民间贸易的商人与来往僧人。同时,宋朝时期的北方边境常受外敌困扰,战乱切断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因此贸易重心转向了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朝廷积极拓展开外贸易,于杭州、广州、明州(宁波)三地组建市舶司,并严格规定广州港口负责来往东南亚和阿拉伯的商贸;日本高丽间的贸易必须在杭州与明州启航。日本九州的博多港因天然的港口优势,加之靠近中国与朝鲜半岛,成为古代日本对外贸易的第一港口。其次,可以确定的是在这条航线上以南宋商船为主。宋朝造船技术位居世界之首,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神舟;哲宗时温州、明州年官造海船数量为600艘。此时日本的造船技术却还未达到能够跨海航行的水平,因此在明州、博多间航行的船只多为宋船,大量宋朝商人活跃在这条航线上。

因为日本保守的贸易政策,早期宋朝商人从只能在幕府制定的宾馆进行贸易活动,随着宋商与日本频繁的贸易接触,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开展成为“住番贸易”,出现了如孙忠、谢国明之类的传奇商人,一边做着生意一边在两国间协助官方传递文书,亦商亦官,沟通两国贸易与文化。

上文提及入宋求法的日本僧侣也是从博多出发搭乘宋朝商人的商船到达明州,前往禅院学习佛法。宋商在日僧入宋的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宋初年还偶有日本“派遣僧”入宋学习,后来由于官方管制越来越严格,许多日本僧人只好选择偷渡入宋。这种偷渡现象随着南宋时期中日愈加频繁的贸易往来慢慢消失。根据留世的资料可以看出许多日本高僧与宋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谢国明与圆尔辨圆、庄次郎、苏张六与荣西等。

三、博多织源流

目前,关于博多织的起源社会上普遍认为缘起自镰仓时期(中国南宋时期)的博多商人满田弥三右卫门在南宋学习技术,回国后在博多传授,称之为“广东织”。鹤田自反在《博多记》(1735年)中记载,1235年开始博多商人满田弥三右卫门与承天寺高僧圆尔辨圆在中国居住6年后回到日本博多。至此宋朝织造传入日本博多,被命名为博多织。帆足小太郎在《博多织物史》(1869年)记载满田弥右卫门与圆尔和尚乘坐唐船,经历十几昼夜的颠簸终于到达大宋国的明州港,满田与圆尔和尚一起拜谒了景律院、大白山、净慈寺、灵隐寺后来到径山寺,圆尔和尚拜师无准师范,满田则在寺内历经艰辛学习五科工业(织物、素面、朱烧、箔烧、麝香丸,其中可以确认现在的博多素面是在径山习得)。京都东福寺的《东福寺志》也有如上记载。

上述文献记载的博多织起源于13世纪初,但从古代到17世纪关于博多织的记录几乎空白,也无遗留于世的实物证据,因此关于博多织明确的起源许多学者仍旧存疑。江户时代的《博多唐织机乃图》是目前对博多织最重要的留存记载。

从“博多织”的称呼看来,古代的博多是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与中国、朝鲜半岛的海上贸易都要经过此地再进入日本国内。拥有港口优势的博多在第一时间学习了中国的制造技术,博多当地设有大量的纺织工场学习织造“唐织(中国织物)”。因此这类织物被统称为“博多唐织”或“博多织”。

日本学者鸟丸贞惠与鸟丸知子母女两代人都专注于博多织的研究。鸟丸贞惠通过《机乃图》中的博多织机与丁桥织机的对比,确定献上博多织的技艺与中国织物工艺关系匪浅。鸟丸知子走访了中国、日本地区的少数民族,对比大量的平纹地径浮纹织物均未找到与献上博多组织结构一致的织物。不过鸟丸知子进一步确定了献上博多织与丁桥织机生产的绢织物的高度相似性,并用中国传统的小花楼织机与丁桥织机成功复原织造了献上博多织。

四、博多织的代表品种--献上博多带

博多织是南宋中日禅宗文化交流过程中由南宋径山为源,流入日本后流变发展为日本的国宝级工艺品,并因其自身完备成熟的工艺和优良外观性能在现代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独具代表性的中日南宋禅宗交流的工艺文化缩影。而在博多织商品中献上博多带又称得上最具代表性,在日本词典上甚至直接将博多织等同于献上博多带。

1.献上博多带的历史

献上博多带是最具代表性的博多织商品,拥有高贵悠久的历史,以其日本唯一的组织结构而闻名。现存的最早的博多织实物为一条在文化一年或文政一年时代织造成的博多带,现收藏于福冈县立美术馆。献上博多带因在江户时期被福冈藩的黑田家族献于幕府,由此得名。黑田家族选定用植物染料染成的红、青、深蓝、黄、紫的种颜色的唐织带作为贡品献于幕府。献上博多带本是专为男子腰带而生产,现在均用于男女和服的丝织带。献上博多带易绑,且在绑时有丝鸣还会令人精神振奋,享誉全国。现在的献上博多带完全继承保留了江户时代博多带的组织结构与纹样。

据传圣一国师曾提议将佛教用具“独钴”和“华皿”作为原型画成图案,并连续循环作为博多织用纹样,至今“独钴”和“华皿”纹样仍是博多织品的代表纹样。而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在日本推广禅宗佛法之前便是乘坐博多纲首南宋商人谢国明的商船入南宋径山研习禅宗佛法、并同满田弥三右卫门一起带回“五科工业”,其中包括了博多织。《博多古说拾遗》是对“独钴”“华皿”纹样做出最早记载的文献,“独钴”、“华皿”纹样是模仿佛器“独钴”与“华皿”设计而成,并以此为名。

2.献上博多带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献上博多带不止被日本奉为国宝级工艺品,同时也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代设计不断提供可以借鉴的灵感。譬如法国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首次访问日本时,偶然看到了献上博多带,大为感叹其精妙纹样设计与编织手法,他将献上博多带的纹样运用于自己的时装设计中,轰动一时。此外一直以匠心著称的日本汽车品牌雷克萨斯也将献上博多带的纹样与技法复刻运用在其高端汽车产品设计中,雷克萨斯邀请了献上博多带的工匠大师们与其设计工程师共同设计出全新的博多织物座椅,严苛的博多织工艺与历久弥新的献上博多带纹样共同为乘客提供了细腻温暖的乘坐感受与视觉享受,此款加持了献上博多带设计灵感与工艺的车型被誉为代表了雷克萨斯最高工艺水准的设计产品。

五、总结

博多港,作为日本受容南宋文化的第一站,在七百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华侨社会“唐坊”,为远渡而来的径山及南宋文化提供了生存与传播的土壤。旁引中日文化交流进程中有关日僧、宋商往来的丰富记载,论证径山及其宗教文化的影响。进而推断博多织与杭州径山存在的千丝万缕联系。探析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径山寺对于博多地区的纺织与生活及其所承载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日本中世纪的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次,在日本的宗教文化、工艺美术、民俗活动中,依旧能探寻到径山佛教文化遗存的深远影响。献上博多织技艺更是古代时期中、日友好交流的物质载体,但其源流现状却鲜为人知,因此“博多织源流考”研究具有历史与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织物纹样日本
水洗对织物透湿性能试验结果的影响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拯救“濒危”花纹
《黄金时代》日本版
武汉纺织大学研发神奇织物 可精确感知人体温度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混纺比和组织结构对棉混纺织物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