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古崖居的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01-27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402160
(重庆文理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402160)
巴渝古崖居是对古代巴渝境内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或者以天然崖洞加以改造利用进而构建居住地的一类特殊防御性崖造建筑的总称。巴渝地区多山,古崖居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营造特色与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的古崖居中占有重要一席。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环境变迁、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多因素的影响,加上保护力度不够,许多古崖居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及损毁。为了更好的保护利用好巴渝古崖居,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现阶段巴渝古崖居的保护利用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保护利用现状
目前巴渝古崖居的保护利用工作尚处在初步阶段。
1.古崖居的保护现状
(1)有多处古崖居列入重庆市级以及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永川黄瓜山崖居群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万州梯子岩古崖居被列入重庆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永川川主洞、万州木匠沟崖居群等10余处崖居被列入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名录的古崖居受到不同程度的修缮和维护,而更多一般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崖居则得不到重视,损毁较为严重,现存状况堪忧。
(2)有关部门和民众对于古崖居的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漠;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善,保护机制落后,缺乏具体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措施;公众参与度低,受到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古崖居的保护策略和保护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新意和深度。尤其是基层文管部门严重缺乏资金和技术,在信息技术和无人机技术较为发达的今天,许多位于悬崖峭壁上的古崖居群多年来竟无法得以准确勘察和测量,洞室内部状况竟然无法得知,导致这部分古崖居的保护工作无从下手。
(3)未能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与古崖居保护的矛盾。位于城市近郊以及乡村山区的古崖居,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扩大用地,以及修建道路、开展生产活动等造成古崖居的损毁与破坏。如万州木匠沟崖居群,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原有洞室22座,由于修路放炮以及附近村民采石作业,造成崖居群已垮塌消失7座,同时修建好的横穿崖居群所在山麓的公路对崖居群所在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加之缺乏经费和技术,导致修复工作难以开展。
2.古崖居的利用现状
(1)随着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古崖居的居住条件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古崖居最后只能“人去楼空”。当前巴渝境内仅有永川宝峰川主洞等极少数崖居还有少数居民居住,延续其居住功能,当地政府有意对其进行提档升级,打造特色崖居洞穴民宿与农家游。
(2)仅有少数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文物类古崖居作为景点对外开放,但也仅仅是初级的参观,缺乏深层次的利用,如永川的大自然崖居等。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虽有一些规划和设计,如打造成洞穴酒店、探险基地、旅游景区之类,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具体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不成熟和完善,缺乏落地性,更多的古崖居则是处于闲置状态。
(3)少数条件较好、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古崖居周边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得以完善,并使其逐步纳入当地乡村旅游的统一规划打造。如永川来苏镇通往石牛寺半山崖居山麓的道路已被当地政府拓宽并加以水泥硬化,目前当地政府期待通过招商的形式来吸引投资,促使这一崖居奇观合理利用的设想能够早日落地。
二、存在问题
1.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动态性和统筹性
对于古崖居的保护没有从城市发展和统筹规划出发,对其原真性和整体性进行有效保护,未能因地制宜的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没有顺应城乡发展新的变化和要求,进而主动使保护规划与之适应,导致巴渝古崖居的保护未能处于最优化状态。
(2)缺乏有效保护与监管
散布在重庆境内许多地方的古崖居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之资金、技术的匮乏,以及保护意识淡薄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实际有效的保护与监管,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除了自然因素造成的损毁外,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游客可以通达的古崖居,交通相对较为便利,其外部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内部随处可见游客留下的文字与垃圾。
(3)公众缺乏保护意识与参与性
由于公众缺乏对于古崖居的认识,以及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广大民众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崖居这一特殊的崖造建筑如果未能得到有效保护造成的后果,从而公众参与性不高,未能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关注与参与。
2.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规划设计和统一打造
各级政府和单位虽然对巴渝古崖居有一定的规划设计,然而更多的是停留在规划层面,各自为政,相互之间难以兼容,没有站在当地全域旅游的高度统一打造,形成通盘棋局,从而导致项目很难落地。
(2)利用形式和层次较为单一,缺乏深度与体验性
现有的利用形式较单一,能够开放的古崖居几乎都是以观光为主,缺乏体验性与互动性。虽然政府有意对少数有人居住的古崖居进行提档升级打造成洞穴民宿与特色农家游,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落到实处。总之,现有利用形式对于游客毫无吸引力,完全没有让游客长时间驻足停留的理由。
(3)未能将崖居文化与文创产业有效结合
崖居文化和地域文化是当地村民致富脱贫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然而却未能对其进行有效挖掘提炼,实现巴渝古崖居的活化利用。尤其是与之相关的文创衍生品,如特色崖居纪念品、当地特色小吃、手工、礼品、非遗、节日庆典等,以及露营、影视传媒、创意产业等文创基地的引进和打造等。
三、对策建议
1.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不断提高公众对巴渝古崖居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加强科普宣传,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巴渝古崖居的文化品牌影响力。让民众了解巴渝古崖居保护利用的发展进程,广泛听取和采纳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
2.制定并严格执行保护利用政策和法规
形成完善的保护利用机制,对于破坏巴渝古崖居的行为进行坚决制止和相应处罚。对于巴渝古崖居的开发利用必须在保护好原真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进行,明确好保护利用主体及其相关职责。
3.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利用思路,给予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使巴渝古崖居的保护利用之路更加顺畅。
4.科学规划巴渝古崖居的保护利用,实现利用形式多元化
将巴渝古崖居的保护利用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和全域旅游统一规划,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造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加剧。同时探索多种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利用活态化。
5.探索新的保护利用理论与策略方法
传统的保护利用存在诸多弊端,如将文化遗产进行静态保护利用,割裂了历史文脉与肌理,造成不可持续的破坏性。无论是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一般性古崖居,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由于其所处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巴渝古崖居的保护利用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亟待一种动态性的、新的保护利用理论与策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