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2021-01-27福建省南安市洪濑镇社会事务中心文体站362331
(福建省南安市洪濑镇社会事务中心(文体站) 362331)
在中华文化宝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化进程的强大推动下,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传承和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一个民族记忆的重要代表和浓缩,也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全球化不断发展过程中,诸多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坏现象比较演严重,所以加强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提上日程,充分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分析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差异性显著,这在不同的载体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主要包括非物质和精神层次等。其活态性和可传承性得到了较高的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智慧结晶的重要代表和象征,也凝聚了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同时,在民族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价值传递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民族价值,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将人类文化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对民族团结予以维护,并将民族的文化保护思想进行培养,将民族“文化自觉”思想提升上来,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民族文明,从而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社会大众的重视程度不足,缺少正确的思想认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第三产业文化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资源开发的难度性,缺少强有力的后劲。在地区中,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比较根深蒂固,不利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融入先进的创新思维,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不利于发挥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地区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始终停滞不前。
(二)人员机构较不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一些大众存在着认为这是政府部门的思想误区。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欠缺良好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立体保护体系的构建,其层次性尚未充分体现出来,多方保护传承合力并没有得以形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员进行分析,其文化程度并不高,缺少高端人才,再加上由于地处偏僻,加剧了人才流失现象。此外,一些地区尚未对非遗工作机构进行设置,就算设置机构,但是在人员数量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有待落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大艺术形态,其活态性显著,在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其传承与人际间的交流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所以在保护结合传承非遗项目过程中,要加强传承人的培养。目前,非书面传承,在非遗传承形式中比较常见,尤其对于家庭式传承等,在这一方面,大都按照口口相传的形式来完成,照搬照抄现象比较明显,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影响着技术创新。同时,口传身授,也极容易导致非遗出现“消失”现象。
(四)宣传和投入力度不足
国家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应用的高度重视,并基于中央财政视角,将扶持力度提升上来,但是在实际上,中央财政的投入力度缺失,市级财政的投入力度也严重不足。现阶段,一些地区并没有在其他非遗项目中,对充足的传承保护资金进行积极投入。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一)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基础工作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在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涵盖在其中,将非遗地方立法提上日程。在市、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要将非遗保护涵盖进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考核管理制度的构建,对传承人的履职进行明确化,结合考核结果,对传承人进行差异化的发放补助。
其次,不断提高保护体系的完善程度,将级及以上非遗项目申报认定工作落实到位,并对市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进行认定,并对非遗项目财政预算进行增设,不断提高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善程度,使非遗产业保护传承能力提升上来。
最后,对保护和发展关系予以协调。在规划布局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确保保护措施的可行性,针对古老的非遗项目,要及时予以抢救,并对受到破损的非遗项目进行保护。但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要防止商业化炒作现象的出现。
(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建设
首先,要积极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在高校,要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相关单位联合在一起,借助定向招录等形式,将后备队伍拓展开来,给予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强有力的保证。其次,要将非遗传承培训班落实下去,保证人才对民族有着较高热爱,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等,定期通过专家讲座,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予以有效指导。再次,要严格管理传承人,加强责任意识的有效渗透,统计好非物文化质遗产的民间传承人,发挥出重点保护的作用。最后,针对非遗传承人,还要加强培养机制的完善程度,加强以老带新原则的应用,积极融入新生力量。其中,在全市中小学课程教育中,还要加强非遗项目的引用,使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能够顺利形成。
(三)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要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彰显出来,将传播渠道拓展开来,使群众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交互式传播方式中,主要体现在反馈式交互和体验式交互等方面。其中,在反馈式中,主要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借助网络,传递给受众群体的非遗信息,受众群体在接收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的顺利反馈。基于此,可以促进非遗保护和继承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于体验式交互来说,可以有效传播工艺类非遗,观众可以亲自操作程序,加深对非遗的理解和认知。比如LEGO官方研发了全新的软件,用户在电脑上,可以借助小元素,对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拼凑,在了解所需零件和数量以后,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购买。所以,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增强观者的非遗制作乐趣,将非遗宣传力度提升上来,并树立高度的保护意识。
(四)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传承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承载者和传递者角色突出。因此,要加强经费扶助政策的制定,加大资金扶助力度,并将其在具体项目和传承人中落实到位,并借助非遗成果展示,发挥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宣传力度方面,要注重公众参与意识的提升,在保护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如展览和论坛等,加强各种媒体的应用,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报道深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使大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提升上来。同时,还要加强媒体文化的应用,借助纪录片的形式,如《舌尖上的中国》,将大众的非遗流失的危机意识提升上来,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加强非遗公开课等形式的应用,使公众化在传统技艺中体现出来,进一步传承技艺,从而更好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四、结语
总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发挥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实现经久弥新,必须要加强保护和传承,促进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