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动作设计理论
——预备动作设计的作用
2021-01-27江海职业技术学院225000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225000)
动画设计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动画技术与动画视听语言日益发展完善,特别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动画设计的应用领域和表现手段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丰富。既有以动画表现为主的动画艺术形式,例如动画电影、动画片等,又有更多的以动画为重要辅助手段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电影、游戏、电视广告中的动画表现手段。
目前基于表现技术手段、创作性质、应用领域或传播媒介甚至地域风格特色的差异,国内对动画的分类比较复杂,分类方式比较多。从表现手段来说,可以分为传统动画和计算机动画;从创作性质来说,可以分为实验动画和商业动画;从应用领域或传播媒介来说,则分类更加的多元,可以分为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广告动画、科教动画、游戏动画等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动画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分类方式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不论从何角度进行分类,虽然表现形式略有不同,但动画设计整体的艺术特点是不变的,都要遵循动画设计运动规律。动画设计作为一种创造型的艺术形式,虽然一直被冠以夸张、拟人、创造、变形等表现形式,但其本质仍是规范的、合理的、具有普遍形式美规律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可以在普遍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创作需要或表达需求,进行适当地、合理地或夸张,或创造,或变形等艺术创作,但绝非是凭空的臆想、捏造,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土壤,所产出的动画作品难免会显得别扭、不舒适,甚至让观众产生厌恶的情绪。
由此,动画设计是一项严谨的、符合普遍形式美规律和一般运动规律的一种艺术创作。动画要动,必然就少不了大量的动作设计,动作设计是整体动画设计的重要元素,也是核心元素,是体现动画设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优秀的动作设计甚至可以体现动画风格特征、引导动画设计节奏、表达动画设计理念,是一部动画作品成败的关键。
一个个动作设计构成了一部动画作品,而将一个个动作再进行拆分,可以简单分解为预备动作、主要动作、缓冲动作,其中主要动作也称为关键动作,是表现角色运动目的、动势变化过程及取得的作用或效果,是动作设计的核心部分;缓冲动作是主要动作完成后由于重心的转移或惯性运动而产生的延续动作,也称为惯性动作。这两种动作在动作设计中姑且可以看做中心动作和结束动作,暂且先不谈。在此主要讨论一下作为开始动作的预备动作。
预备动作也可以理解为准备动作、蓄势动作,是主要动作开始之初的一个准备阶段,因为动作设计是一种力的传递,因此也可以称为蓄势动作。一般设定为与主要动作运动方向相反的动作。在现实生活中预备动作既为主要动作做了准备,又为主要动作积蓄运动所需的力。比如生活中我们在向上跳起之前,必然要先有一个下蹲的动作,预备动作跳的越高,下蹲就越低,这个下蹲的动作就是预备动作,不仅做好跳起的准备,而且为跳起动作积蓄了力量。
预备动作在动画设计中极其重要,甚至有人称其为动画设计成功的诀窍之一。它在动画设计中起到让动作设计更加的合理、为即将发生的主要动作进行铺垫、调节动作设计的节奏、增加动作设计生动的趣味性等作用。
首先,预备动作可以让动画设计的动作更加的自然合理,符合观者的生活常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预备动作在现实生活的运动中是客观存在的。比如现实生活中站立的人用拳头打击物体,在打击动作前,首先双脚分开,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将身体重心移动至双腿间稍后的位置;其次会以腰部为轴心,上身向侧后方移动形成一定的角度,同时准备打击的手臂弯曲抬起,由肩膀带动手臂、拳头向后拉,形成一个蓄势的张力,另一边的手臂会自然抬起,与准备打击的手臂形成一定的角度,用以平衡重心,稳定打击的效果,为后续打击动作做准备。这一系列动作就是打击的预备动作,且预备动作运动幅度越大,后续打击动作的力度也会越大。这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预备动作,只要在运动时细心体会就不难发现。在动画设计中不管如何夸张打击的动作,但预备动作是必须要有的,且是打击动作成败与否的关键。以此预备动作为前提,再适当加上动画中的夸张表现效果,必然可以将打击的动作设计的淋漓尽致。反之,如果在动画设计中,没有这样的预备动作,人物立正站好的情况下,手臂、拳头以肩膀为轴心抬起至打击物体上,不管被打击物体如何表现,总会给人感觉出拳没有力度,动作不合理,从而降低动画的观感,甚至让观者产生厌恶的情绪。仔细体会一下,现实生活中我们走路、跑步、起跳、站起、拿东西甚至摔倒等动作都会有相应的预备过程。
其次,预备动作可以为即将发生的主要动作进行铺垫,更有效的表现动作效果。前面我们举例讲到预备动作幅度越大,则打击力度越大,打击动作的表现力及视觉效果会更佳。一系列的预备动作就是为后续的打击动作进行了铺垫,更有效地突出打击效果,形成鲜明的、生动的视觉效果。在动画设计中,夸张的蓄势而后发的强烈视觉效果屡见不鲜,也已被认为是动画设计中的一种独特的诙谐表现技法,甚至被影视广告和电影电视借鉴、应用。比如武侠动作设计中刀劈的动作,如果动作设计设定为主要动作不变,同样是刀劈动作,通过改变预备动作,会表现出怎样不同的动作效果呢?这里我们可以做几种假设:第一种预备动作设定为原地举刀,然后是刀劈主要动作,我们可以看到动作的运动幅度和运动力度,虽有表现,但感觉平平,无甚惊奇;第二种预备动作设定为角色前冲举刀准备,角色从预备动作开始到预备动作完成,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接下来的刀劈主要动作就因为运动幅度加大,运动时间加长、有一定的空间加强冲击力,视觉表现效果要好的多;第三种预备动作设定为角色前冲然后跃起举刀,预备动作的时间进一步延长,预备动作的空间由左右运动延伸为上下左右运动,力的变化也由之前单一的蓄势力,增加为前冲的冲击力和跃起下落的冲击力,整个预备动作饱满、丰富,充满张力,为接下来所进行的主要动作进行了较长的铺垫效果,整个动作设计就精彩的多,如若再加上强烈的透视、角色动作拉伸的夸张、刀具在蓄力阶段的变形,则会形成更强烈、更有力的动作效果,更符合人们对动作画面表现和视觉冲击力的期待。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通过预备动作的铺垫和衬托,动作设计会更加的饱满、更具吸引力,视觉效果也更好。
再次,预备动作可以调节动作设计的节奏,让动作设计的节奏产生变化,从而形成有效的戏剧冲突,更加吸引观众。节奏在动画片中的作用,相信大家都有比较深的理解,节奏变化丰富的动画往往可以让情节起伏跌宕、让讲述自然流畅、让镜头表现畅快淋漓、让影片引人入胜,节奏对动画的表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动画组成部分的一组组动作设计同样也离不开节奏,一个动作设计要想吸引人,节奏上必然要产生变化;而且现实生活中的运动规律节奏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以跳跃动作为例,跳跃的预备动作是下蹲,然后是主要动作跳起,现实生活中我们跳跃,预备动作动作相对缓慢,而跳起的一瞬间动作突然变得迅速,跳跃动作的节奏就有了一定的变化,动作由相对缓慢到突然迅速。在动画动作设计中,我们可以设定几种不同的跳跃动作,来演示预备动作对动作节奏的改变。比如第一种我们可以保留现实中的节奏,可以让动作设计显得真实、自然、符合人们的客观认识,这是一种比较朴实的动作设计;第二种我们可以在现实动作节奏基础上刻意的减缓预备动作,加快主要动作,这样可以取得节奏变化更快的一种动作。第三种我们可以在预备动作阶段加入弹性变形和夸张的表现,让角色下蹲的准备过程不断地被压低,超出正常的张力范围,运动也处于紧绷的状态,直到角色动作、变形完全呈饱和状态,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弹射出去,动作的整个节奏感将极大地提高,甚至可以调动观众期待主要动作发生的紧张感,当主要动作发生时观众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这种期待和满足是动画电影的魅力所在。预备动作可以改变一个动作的节奏,在经典的动画作品中被广泛的使用,比如我们熟悉的《猫和老鼠》中便有大量类似的预备动作设计,猫在追老鼠之前总会有一个身体后拉、腿脚高速运转成旋转状的预备动作,并且保持一定的时间,为下一步的追逐动作形成节奏上的改变。
第四,预备动作可以增加动作设计生动的趣味性。一个动作设计的趣味性,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个动作表现的或夸张、或诙谐,能在第一时间调动观众情绪,并让观众仔细品味又觉得完全在常理之中,而又出乎意料之外。这种趣味性动作应该是动画作品的灵魂,也是动作作品的特别之处。其实预备动作的这个特点在前面三个特点实现的基础上,整个动作设计已经具有了生动的趣味性。也就是预备动作既符合人们对运动规律的客观认识了,又为后面主要动作效果进行了动作铺垫,并加入诸如夸张、变形的节奏变化,这个动作设计本身已经具有了既符合真实,又有了明显的夸张元素,还有前后的呼应(预备动作、主要动作和缓冲动作之间的相互表达关系)关系等趣味性表达元素。这里我们举例说明一下,比如《骇客帝国》中直升飞机撞上大楼的情景,我们一般的认知规律应是飞机撞到大楼,玻璃破碎四处飞散。但在这里导演却做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动作设计,直升飞机撞到大楼后,玻璃首先并没有破碎,而是呈波纹状运动,而后再破碎四散。这里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假设玻璃破碎是一个动作,那么破碎前出现的波纹扩散就是破碎动作的预备动作。这个预备动作既为后面主要动作发生做了心理铺垫,又改变了动作原有的节奏,同时又将常见水面波纹运动的常识假借到玻璃上,让观众既觉得说的通,又出乎意料,完成了一个趣味性十足的视觉效果,成了一个经典的桥段。假设没有这种预备动作的出现,这个碰撞动作可能只是千百个碰撞场景中的一个,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一斑,预备动作善加运用可以为动作设计增加生动的趣味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预备动作在动画动作设计中的重要性。它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动作设计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动作设计的成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