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角下当代民族歌剧发展探讨

2021-01-27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3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歌剧民族创作

(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 310000)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民族歌剧不仅仅是艺术品类的一种,更是我国传统智慧和文化的凝结,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发展价值。在文化多元的社会背景之下,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目前态势提出未来发展新思路,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专业人士进行思考、探索,引发更为广泛的讨论,让民族歌剧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并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一、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以前,该阶段属于民族歌剧的探索时期,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剧被人们广泛视为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先期雏形,比如《葡萄仙儿》。到1930年前后,我国涌现出众多在民族歌剧领域进行尝试的艺术家,这期间也创作了诸多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比如《军民进行曲》和《扬子江暴风雨》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歌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而在内容填充方面以我国的民族题材居多,尽管该阶段作品的自主创造能力并不突出,但仍然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到了四十年代时期,我国出现了带有自身独特美学和风格的作品,也就是歌剧《白毛女》,该作品也被认为是我国民族歌剧发展过程中真正意义的启航之作,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创新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对该时期的艺术工作者产生巨大的鼓舞,但该时期的作品题材受到社会发展背景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限制。在迎来改革开放后,我国民族歌剧发展出现更加多元化的尝试,包括题材角度更加多元,文化元素也更加多元。总而言之,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势头向上,且随着人们对多样性文化元素的融合运用,民族歌剧艺术将迎来更高的成就。

二、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关于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

(一)关于歌剧创作方面的发展

一方面来说,歌剧创作方面的发展,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歌剧思维,在歌剧思维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遵循歌剧艺术的规律。具体来说,比如西方的歌剧艺术,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后期在更新创作的过程中也会遵循基本的规律和原则,不会跳出“歌剧”定义的基本范畴,进而才能够促进该领域的创作性更新发展和持续发展。而我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发展,需要通过歌剧思维来确定这一规律、范畴,保证创作作品本身的性质为“歌剧”,然后再成为“民族歌剧”,避免出现对该领域发展“无用的创新”。另外一方面来说,我国民族歌剧创作的发展,还需要坚定民族风格,这是我国歌剧与其他歌剧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是我国歌剧的最显著特色,尤其从我国基本国情考虑,辽阔的疆土让我国的发展本身呈现出文化多元性特征,各地方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故事是歌剧创作的灵感来源库,区域内不同的文化特色拥有不同的魅力,但其内在又拥有统一的民族文化情怀和灵魂。坚持民族特色,才能够走出我国民族歌剧的独特道路,成为世界艺术形式中璀璨的明珠,并且通过承载民族文化内涵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绽放独特的魅力。比如近年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广泛认可的作品《原野》,是我国民族歌剧的典型代表。

(二)关于歌剧表演方面的发展

民族歌剧在表演方面的发展,包括表演和演唱两个维度。一方面来说,民族歌剧的表演主要借鉴了我国戏曲艺术中的表演形式,包括戏曲艺术中对“手、演、身、步和法”的细节研究和运用,民族歌剧在借鉴这些表演方法的基础之上,融合自身的作品特点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表演角度来说已形成突破和具有特色,未来发展也将在此方向上进行主力延续和细节创新。另外一方面,从演唱角度来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去民族歌剧的演唱者多为“戏曲表演者”出身,因此初期阶段我国民族歌剧具有极强的戏曲特色,随后我国声乐艺术发展迅猛,进而也带动民族歌剧的发展走上新台阶。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还曾出现传统民族唱法和西方唱法之间的较量,也就是所谓的“土洋之争”。因此,我国民族歌剧在演唱方面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尤其在多元文化背景的现代社会,民族歌剧唱法的选择也不能被限制在传统单一的唱法范围内,而是要基于作品本身的需求进行最为恰当的选择,根据作品表现的主题和情感的传递来确定最具艺术性和最具吸引性的唱法,才是对民族歌剧艺术最大的尊重。

(三)关于歌剧表现形式方面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足,人们对于艺术欣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审美也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被运用到各个领域,人们对于视觉效果的追求越来越高。在传统民族歌剧进行演绎的过程中,在舞台表现方面往往延续过去的简单方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不利于民族歌剧的创新和与时俱进。近年部分歌剧在复排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利用多媒体手段、现代灯光技术等,比如说《洪湖赤卫队》在复排的过程中就融合使用了新型多媒体技术,让洪湖的景色能够更加直观,也更容易震撼观众的心灵,进而为歌剧整体的表演奠定基础,让故事的讲述更有穿透力,让人物的情感表现也更加精准和充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民族歌剧在整体展现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对于各项技术的运用也需要进行仔细斟酌,一方面避免表现形式与作品本身出现不匹配的问题,以及技术表现过多而掩盖了作品主题内容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造成成本压力过大,建议可以在小剧场表演的过程中进行尝试,最终基于作品需要和舞台匹配度来进行选择性创新。

再比如,由我主演的歌剧《在希望的田野上》是近年来唯一一部描写作曲家的中国歌剧,他以作曲家施光南先生为原型,讲诉了光南先生短短49年的人生却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施光南先生在改革开放期间创作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多情的土地》等等一大批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时代、歌颂美好新生活的作品,光南先生是建国后唯一一位被国家授予"人民音乐家"称号的艺术家,也是建国以来“百位改革先锋”中唯一一位作曲家。这部歌剧的作曲家刁玉泉先生用非常巧妙的技术手段把自己的音乐和光南先生的音非常好的结合起来,让观众在剧中经常能听到一些熟悉的旋律并且能营造出很好的环境氛围,好像是在给光南先生的音乐做铺垫更好的引出那些耳熟能详的音乐,从而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能感受到阵阵竖然,当最后响起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时候,观众们激动的流泪、鼓掌、甚至跟台上的演员一起唱。这种场面是现代原创歌剧需要的,也是我们歌剧人一直苦苦追求的,更是像故去的光南先生最好的致敬!

(四)关于歌剧推广传播方面的发展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传统认知中,民族歌剧一直以来被视为小部分人的“高雅艺术”,知道该艺术类别的人很多,但真正仔细欣赏过民族歌剧的人却很少,其推广传播程度远不如通俗歌曲,甚至不如民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歌剧还需要在推广传播方面进行更大的突破。一方面来说,在信息传递飞速的现代社会中,民族歌剧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移动互联的发展和普及进行更广范围的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认知民族歌剧,并且逐渐喜欢上民族歌剧,在受众范围不断拓宽的基础之上,民族歌剧的创作才能够呈现出更大的驱动力,并且促进民族歌剧进行更多维的创新。总而言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歌剧需要进行更为广泛的推广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民族歌剧,提高该项艺术的民众基础,才能够促进该领域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总结

民族歌剧是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本文在回顾民族歌剧发展历程后,着重阐述民族歌剧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在歌剧创作、歌剧表演、歌剧表现形式和歌剧推广等方面的发展,希望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正面作用,促进我国民族特色艺术不断进步,适应时代发展变革和多元文化背景,满足人们的艺术欣赏需求,同时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有用的参考,引发更为广泛的讨论和探索。

猜你喜欢

歌剧民族创作
MINORITY REPORT
《一墙之隔》创作谈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传承 民族 文化
创作随笔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创作心得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