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耶·夏皮罗论抽象艺术
2021-01-27江苏师范大学221116
(江苏师范大学 221116)
抽象艺术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艺术运动,不少艺术批评家都曾论述过抽象艺术,但是,对抽象艺术的分析依然主要是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出发,集中在抽象艺术的特征、价值和出现的原因上,这造成了对抽象艺术的刻板印象。阿尔弗雷德·巴尔认为抽象艺术是对再现艺术的彻底颠覆,并提出“穷则思变”的理论;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认为,现代艺术为了避免“媚俗”和商业化,将走向“为艺术而艺术”和“纯粹化”的道路。他们都是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对抽象艺术进行分析。而迈耶·夏皮罗则利用多元化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对抽象艺术进行深刻地分析,坚持将抽象艺术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从历史的角度阐释抽象艺术。
一、夏皮罗对巴尔抽象艺术观的批判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首任馆长阿尔弗雷德·巴尔在现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6年,巴尔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组织了两场大型艺术展览。巴尔通过这两个现代艺术展览,以及购买梵高、塞尚、高更等人的艺术作品作为永久收藏,推动了现代艺术在美国的发展与传播,使现代艺术从临时现象发展为体制化的艺术门类。
巴尔为“立体主义与抽象艺术”这个展览撰写了序言,在这篇序言中,巴尔对“抽象”概念作了十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抽象”常常用来描述一种偏离“自然”形式的更极端的效果。“抽象”绘画是最明确的具形绘画,它把人们的注意力限定在感性的物理表面。同时他还将抽象艺术区分为纯抽象和半抽象,纯抽象是指艺术家利用纯粹的抽象元素,例如纯粹的线条或者不规则的几何图形,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绘画是由一个黑色和一个红色正方形构成的,这幅作品对自然形式没有任何的模仿,完全不依赖于自然。半抽象是指艺术家仍然从自然开始,把自然界中的事物加以抽象化,但并未完全达到纯抽象,例如蒙德里安1915年的《加号和减号》,虽然表面看起来是抽象的,实际上却是根据海景所作的一幅画。
巴尔对抽象艺术的分析体现了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很少提及作品的主题与内容。他将抽象艺术的性质、历史根源、美学理论等等问题的讨论和其他艺术的解释结合起来,并在阐述中接受抽象艺术的表面价值,艺术作品从原来的膜拜价值渐渐地转向展示价值,因此,追求纯粹的审美艺术,抽象艺术具有显示价值。
巴尔认为抽象艺术完全颠覆了之前的再现艺术与具象艺术,抽象艺术是纯粹的审美活动,不局限于艺术的对象、题材和内容等,“这种态度意味着绘画的极度贫乏,广泛多样的价值被排除在外:比如主题的、情感的、纪实的、政治的、性的、宗教的隐含意义,易于辨认带来的快乐,以及对模仿实体形式和表面的过程中的巧手匠心的欣赏,都会去除。但是抽象艺术家,在艺术中宁愿贫乏也不愿掺假”。巴尔认为每一种新艺术的兴起都是不可避免的和发展的结果,当艺术运动中出现一种逐渐衰败的形式,而新的艺术概念无穷无尽地出现,艺术风格的转变就从这里开始了。
巴尔对艺术风格演化的分析,完全将社会历史成分排除在外,夏皮罗对这种形式主义分析方式作了严厉的批评,直接指出巴尔的抽象艺术观念从根本上讲是非历史性的,我们不能把新艺术仅仅视为一种反动,或仅仅是对所有旧有资源耗尽的反应。夏皮罗认为,这种“穷则思变”的理论一方面把人类的活动还原为简单的机械运动;另一方面能量的来源以及整个场域被忽视,忽视了艺术家处于时代环境中的内心诉求。应该把艺术的发展与演变置于社会历史的情景中,充分考虑艺术家社会地位的改变、艺术家身处的社会环境。艺术风格的演变与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精神等因素的变化息息相关,而非像巴尔所说的仅仅是对艺术风格的一种耗尽。新艺术的出现都是对现成艺术的一种反动,这种反动是处于现成艺术对新的价值观和新的观看方式不再充分表现的状态下的,而且这种反动只会在强烈的历史条件下发生。
夏皮罗进一步指出,“穷则思变”的理论是对现有艺术的厌倦之后的反动,这样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反动会出现在某一时期。比如在埃及艺术中,艺术作品存在了数千年,很少引起反动,在现代艺术中,却经历了层出不穷的变化,这充分的说明了艺术风格的改变并非仅仅是艺术“自律”的演变。夏皮罗对这一观点的论述从印象派说起,在早期的印象派画作中,往往表现的都是郊游、散步、划船等休闲娱乐的场面。这些休闲田园诗般的艺术风格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资产阶级密切相关,艺术家把艺术看成是纯粹自娱自乐的领域,它不涉及社会思想与政治动机。渐渐的资产阶级的社交环境逐渐转移到商业化或者死人的场所,由于这一社会环境的变化,早期印象派的那种享乐的个体逐渐消失,从而转向了社会群体被分解为孤立观众的新印象主义。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则是艺术家们因潜在的经济和社会矛盾而感到的那种无序感和道德焦虑感的反映;而修拉虽然并未反对资本主义的道德后果,但他将自己与不断发展的技术联系起来。接受中下阶层的流行的娱乐和商业化作为一种纪念碑性的艺术主题,印象主义在最新的科学发现中得到了更新。
二、夏皮罗对柏林伯格现代艺术论的批判
夏皮罗不但对巴尔的抽象艺术观提出了批判,而且也对格林伯格的抽象艺术观表示了质疑。格林伯格是二十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的艺术批评理论对现代主义时期的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我们揭示现代主义的真正本质,他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发言人,使波洛克、罗斯科等美国本土画家和移民画家名声大噪从此登上世界舞台。
在1960年出版的《现代主义绘画》中,格林伯格断言,从19世纪中叶开始,艺术被同化为纯粹而又简单的娱乐,娱乐和宗教一样也正在被同化为一种治疗功能,“唯有通过展示艺术所提供的那类经验拥有的自身所特有的、无法得自于任何别的活动领域的价值,艺术才能从这种降格中拯救自己”。格林伯格认为现代主义绘画需要有一种康德所说的自我批判的能力,但是这种自我批判是为了更坚固、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摧毁它。格林伯格定义了现代主义绘画:“现代主义的本质在于以一个学科的特有方式批判学科本身,不是为了颠覆它,而是为了更为牢固地奠定它的能力范围。”
对于抽象主义表现出来的激进,格林伯格认为,现代艺术家需要某种与众不同的偏好、强调和拒绝,正是通过这些偏好、强调和拒绝,使艺术家的艺术方法更具有表现力、艺术作品更具有个性。我认为格林伯格对“个性”的强调意味着对抽象艺术的承认,同时也意味着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主体性”和艺术家的存在,在现代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艺术家主要强调画面的主体性,不再像传统艺术为宗教和再现服务,社会的发展导致了抽象艺术的产生,社会历史的背景决定了我们对现代艺术的定义。格林伯格的这种观点填补了巴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的社会和历史因素。然而,他对抽象艺术的分析依然基于形式分析,注重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缺乏对抽象艺术发展的具体社会、阶级、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分析,这导致了对抽象艺术的刻板印象。
说抽象艺术仅仅是对穷尽了的模仿自然的反动,这无视了抽象艺术的价值及其潜在的能量和运动资源。艺术家表明走向抽象艺术是伴随着巨大的紧张和激动的,走向抽象艺术并不是模仿的穷尽,而是对自然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在《前卫与庸俗》中,格林伯格认为:“前卫艺术真正的和重要的功能不是‘实验’,而是发现一条在意识形态混乱与暴力中使文化得以前行的道路。”格林伯格为艺术从现实主义转向抽象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理由,他认为,前卫艺术或者现代主义艺术是拒绝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产品的手段。现代艺术一旦为大众服务就会变得庸俗,成为集权主义控制社会文化发展的工具。格林伯格认为,前卫艺术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前卫艺术家们试图脱离资产阶级社会,拒绝资产阶级的统治使艺术变得纯粹。艺术之所以走向了抽象,乃是为了避免商业化所造成的“媚俗”。艺术家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对自己技艺之媒介的注意。
夏皮罗不认同格林伯格“为艺术而艺术”和“纯粹化”的艺术观,在《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中,夏皮罗多次批判狭隘的形式主义,反对将现代艺术的发展根源叙述为“探索媒介的可能性以达到绘画自我完善的目的”。夏皮罗认为,将艺术作为纯粹审美的和个体化的观念只能存在于这些文化与实际和共同利益分离并且仅由个人支持的地方。人们往往认为艺术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艺术只为表达艺术家认为的美,倡导“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作为娱乐本身也没什么错,但是,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的、需要艺术功能化的时代,我们无法逃避社会带给我们的各种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去承担艺术对于社会的责任。
虽然夏皮罗否认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为艺术而艺术”,但并不否认现代艺术的其它价值。在《现代艺术的价值》中,夏皮罗从现代艺术的主题、形式特征、时代根源等几个方面,维护了现代艺术的独特价值,他认为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表现了我们时代特有的价值和观念,是时代独特的风格,“在现代艺术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一系列高度完整的价值创新,这些价值聚焦于个体,但是最终却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体的。”夏皮罗全面地分析了现代艺术,他表明,现代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艺术价值,而且在于伦理与社会价值,是抽象艺术的独特贡献。并且指出:“现代艺术以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联系于我们经验中对于今天的心理来说至关重要的那些地方,联系于知觉、感觉生活和所有那些决定了个体性的东西以及所有关于个性的观念,联系于所有日常生活中那些使个人最深刻地认识到他的存在的价值观。”
三、夏皮罗社会历史性的抽象艺术观
在对巴尔和格林伯格批判的基础上,夏皮罗提出了他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在《抽象艺术的性质》中,夏皮罗专注于巴尔的《立体派与抽象艺术》,批评了巴尔的“穷则思变”的理论,将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等同起来讨论,并提出了抽象艺术植根于社会历史条件的观点。后来,在《最近的抽象画》、《论抽象画中的人性》以及《蒙德里安:抽象化中的秩序与无序》这三篇文章中,夏皮罗进一步阐述了对抽象艺术的见解。夏皮罗对抽象艺术的研究充分的展示了艺术史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的研究方法变换于形式主义分析、艺术社会学、图像学等等。他始终都坚持艺术家的主体地位,并将艺术作品放在艺术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语境中考察。他强调了现代艺术作品中的人文价值观,从未将抽象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分开,而是用一种连贯的、历史的角度为我们阐释每一种新风格的诞生,赋予现代艺术,尤其是抽象艺术更加多元而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他是把抽象艺术与社会历史状况密切结合在一起来理解的,他认为抽象艺术并不是一种“颓废”,而是将抽象艺术视为艺术的一次飞跃,在工业化社会和信息传播时代,抽象艺术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向公众传达了艺术家的个人成就。
抽象艺术在发展之初,大众还无法理解它的非再现性、纯粹性,他们认为抽象艺术无法传达社会知识,将其指责为逃避主义、形式主义或者无表现力的。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对抽象艺术的讨论主要是由形式主义垄断的,后来,抽象艺术的讨论主要是由政治意识形态驱动的,这阻碍了艺术史对抽象艺术审美和趣味变化的理解和研究。巴尔以及后来的格林伯格仅用形式主义分析,来阐释抽象艺术作品及价值。夏皮罗不同意这种做法,他分析了马列维奇的《提水桶的女人》,这是一幅用立体派方法创作的抽象主义画,虽然主题是虚幻的,但是这个主题的选择揭示了一种性兴趣和艺术家对独特抽象艺术风格的感受。夏皮罗认为,艺术风格的衰落被视为一种动力,或者新的审美力量的起因并不适合的。因此,他运用多元化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解读印象派的原因。忽略艺术的社会历史背景,艺术史将会降低为“一种世世代代永恒更替的神话”,每一代都在继承前者的道路上,然后重复新的步骤。
夏皮罗将抽象艺术置于突出的位置,抽象派画家排除自然和社会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它们。19世纪,艺术家们认为绘画的目标不仅仅是描述眼睛所直接观看的外物,而是表达一种状态,一种想像,或者对生活的向往,从而达到色彩和形式的和谐。抽象艺术从模仿外物转变为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感受,不再局限于模仿和再现自然。首先,抽象艺术将人类的情感从社会、政治、文化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使艺术朝着自我潜意识的方向发展。艺术家们追求一种更有力的表达方式,使其与新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与现实生活相对应。其次,抽象艺术充满着私人化和个体性,从前艺术属于宗教、政治、社会等等,但现在艺术更多的服从于艺术家个人的选择,艺术家更愿意创作能够表达内心情感的绘画作品。
人们往往因为偏见而无法欣赏抽象艺术,无法从作品本身来看待作品;“它太枯燥、太明智、太物质、太装饰化、太情绪化、太沉重和缺乏训练了”,抽象艺术被认为忽视了形式本身的表现力,将艺术降低为“庸俗”或者“娱乐”,抽象艺术家常常被指责为背叛了艺术家的职责。夏皮罗认为,抽象艺术作品是对图像的消除,使形式的表现力更加纯粹。从任务的再现中解放绘画赋予形式更自由的表达空间。
除此之外,在《论抽象画的人性》中,夏皮罗强调抽象艺术中的人性和人文精神,抽象艺术绘画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中,也体现在艺术家的人性中。艺术开始向享乐的世界敞开,打开了艺术家自己的内心世界,“艺术中的人性概念依赖于在时间进程中早已改变了的人类的规范”,从再现绘画到抽象绘画,艺术的人性位于艺术家之中,而不仅是他所再现的东西,尽管他所复制的对象可能是实现其艺术完整游戏的合适机会。这是艺术家的建构能力,能够将他的情感和意识形态品质强加在他的作品之上的能力,并赋予了艺术以人性;这种人性可以在无限的主题或形式元素的范围内实现。艺术是人的创造,是人与人类社会的反应,艺术的对象是人的世界,因此我们不能撇开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及外部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来片面的讨论艺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意识和无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具象与抽象。理性对应着具象,非理性对应着抽象,这是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抽象和具象都可以表达人类的心灵,形式的不同只是人性需求的不同。
夏皮罗还指出,“抽象艺术的问题,跟所有新风格的问题一样,是一个批评实践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或者艺术的普遍规律的问题”。把抽象艺术看作一种艺术流派或艺术风格,而不把抽象艺术当作一种具有普遍规律的艺术方式,这导致了说不清楚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关系,也说不清楚抽象艺术与人类的关系。抽象艺术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问题,如果从理性与非理性的理论角度来看,当代艺术都可以用具象—理性和抽象—非理性来区分,都是不同形式的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
在商业化与庸俗化的时代背景下,抽象艺术的自由、创新性以及对“媚俗”的批判成为艺术追求对立、坚守精神的指南。抽象艺术是非理性的,要靠每个人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完成审美,因此抽象艺术对审美者要求特别高。“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抽象艺术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抽象艺术就可以从社会、历史环境的个体做任何事情。需要了解不同时代人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只有这样抽象艺术才能摆脱被商业消遣以及庸俗化,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表征。
四、结语
抽象艺术作品不同于具象艺术作品那样清楚的表达作者的意愿,同时艺术作品又不能自言,这些激发了批评家对抽象艺术作品解读的兴趣。抽象艺术家们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他们对于想要画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很清楚。抽象艺术是现代艺术对理性界限的评估。它不再仅仅是服从于宗教、政治等的艺术,而是要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受与情感。它需要对当下的社会有着敏锐的直觉和判断能力,抽象艺术家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生活场景中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和信念等,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表达真实的现代生活,避免走向媚俗和被商业操控。夏皮罗认识到了抽象艺术的优势在于让画面中色彩和线条的内在力量,得以从再现实体物象中解放出来。绘画艺术就是体现一种对视觉形象表现力的体验感,而不应该附属于为语义、符号象征这些抽象概念的图像化注解。抽象艺术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中,也体现在艺术家的人性中。夏皮罗也从未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对立起来,而是将抽象艺术置于社会历史环境中,并坚持艺术家的主体性地位,从多个角度分析抽象艺术的内涵与价值。他看似是用形式主义的方式来分析抽象艺术,但实际上他利用了多种方法,体现了艺术分析的多元性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