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新背景下西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2021-01-27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721000

大众文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西府凤县社火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721000)

宝鸡作为关陇地区大动脉的枢纽,为中华文明的孕育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地民风淳朴,热情豪迈,依然保留着唱秦腔、闹社火、赶庙会、画年画等众多传统习俗。尤以宝鸡民歌冠绝一时。它广泛地分布在宝鸡市的十三个县区,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宝鸡民歌的踪迹。宝鸡民歌注重选材的多样性与体裁的切合性、创造中亦会采用独有的西府方言,散发着独有的地域气息及民族特色,对新时代宝鸡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及关陇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的融合均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一、西府民歌的地域分布特点

宝鸡,人们俗称雍城,西府,坐落于陕西渭水平原的西部。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认为“中华文化根源中重要、宏大的一脉当属宝鸡”。宝鸡音乐凭借光辉的历史背景和特有的文化发展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宝鸡自身稀有的原始地域环境,为其生长和繁衍成别具一格的历史人文环境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比如,宝鸡凤县张家尧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腔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当地与渭水平原交壤,大部分民众都是由秦岭地区迁徙而来,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经过长时间的交融,当前民歌一方面含括着婉转调,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地方山歌的韵味,其唱腔调介于两者之间。而且当地居住人民的语言调子具有一定的“胡广腔”是因为在地域位置上与四川、湖北等地区相比邻,民歌的曲调与江南一带尤为相近,其中,特别是山歌的曲调中的江南鱼米之乡的韵味十分的浓郁,委婉悠扬。而且由于原著人民人数众多,唱腔又具有明显的土著人腔调,所以被称为“土著调”。

二、宝鸡民歌的体裁形式

宝鸡民间歌曲体裁繁多、形式丰富,根据其的体裁、形式、内容、方式和演唱环境,大致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社火调等四大类。

1.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可分为打夯号子和船工号子,由于宝鸡多平川陵塬地区,所以多土工劳动也较多,打夯号子大多与农耕劳作有关,编唱都是随机性的,属于比较风靡的一种,表演方式大都是一人领唱多人合唱,节拍明快,情感激荡,有趣豪爽。

打夯号子不仅在普通的平川陵塬地区劳动中以《打夯号》流行,特别是在五十年代后期,群众修堤坝筑路等土建工程打夯时所唱劳动号子。代表曲目有《五黄六月下大雪》等,在那时都是风靡一时的。

2.山歌

宝鸡山歌主要流行于陈仓区的西山、地处秦岭腹地的凤县、眉县以及陇县的部分偏远山区,山歌的唱词大多数以即兴演唱为主,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曲调柔和、优美,音域不宽,结构严谨,节奏较规整,很少有拖腔。山歌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曲调美,音域不宽,如凤县民歌《椿树记》;第二类明亮、自由、热情,如凤县民歌《郎在高山唱一声》;第三类主要流行在宝鸡西边的山区和凤县地区,如《十八扯》《十把扇》《绣荷包》等。

3.小调

小调在宝鸡民歌中种类数量最为丰富,小调形式的作品不但篇幅较短小内容简洁,还能够表达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民歌主题,从曲式的结构上看小调是一个简单的单乐句段体,广泛流传在宝鸡各个地区,城镇和农村,它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小调的作词谱曲比较简洁,节奏也四平八稳,四句体的音乐结构形式,是宝鸡民歌中,种类数量最多之一。

4.社火调

社火调又称为秧歌调,宝鸡地区人民群众逢年过节、元宵节玩闹时的一种歌舞形表演形势。社火调在社会演出中往往要组成多人的演唱班子,演唱时,配合跑旱船、舞龙(夜间舞龙灯)、舞狮(夜间舞狮)、秧歌等表演形式,分为文场面和武场面,社火调是文场面,文场面一完,紧接着就是武场面,武场面就是音乐配以各种社火表演形式。在正式舞台演出中,演唱形式往往是一人演唱众人帮唱,场面生动激烈,节奏鲜明,曲调悠扬。 除了民间器乐锣鼓伴奏,其伴奏乐器还包括二胡、板胡、笛子等等乐器。

三、西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1.为了改变它即将失传的现状,也为了确保宝鸡民歌未来的生存与长久的发展,政府需要用持续的经济作为支撑扶持的保障,政府应在宝鸡民歌的维护发展上投入更多的经济资助,来扶持和引导解决宝鸡民歌现存问题。

2.努力培养民间歌手,歌手的素质是影响民间地方音乐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如今宝鸡民歌的歌手太少,因此,还要加大组织力度,努力培养我们宝鸡人自己的民间歌手。培养具有对民歌热爱的、一定文化素养的一大批专业人才,才能为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这样才能使宝鸡民歌具有民间传承人。

3.宝鸡是一个旅游城市,我们可以仿照这一发展模式将宝鸡民歌融入到本地的旅游资源,民俗庙会和佳节舞狮等传唱渠道是普及传统民歌最传统的通道,那么如果我们可以拓宽民歌普及渠道,这样既能传播悠久深远的民歌文化,又能产生一些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通过本次对宝鸡民歌的艺术特点的浅析可见,宝鸡民歌的传承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传统民族文化需要发展和传承。每年大年初一,宝鸡人民依旧保持着“赶庙会”“唱秦腔”“商社火”等等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每家每户都能唱起来。目前,对于宝鸡民歌可参考的文献和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而作为中华儿女,作为宝鸡人民,在文化创新背景下宝鸡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是我们无法推诿的责任与义务。

猜你喜欢

西府凤县社火
大大虎和小小猫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我爱西府海棠
闹社火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惠安盐路与周边市场网络的形成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社火,耍起来
Linear Piezoelectric StePPing Motor with Broad OPerating Frequ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