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评陶瓷绞胎技艺之美

2021-01-26郝建英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51期
关键词:肌理器物陶艺

郝建英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天地中有一种美,叫做天然。

陶瓷中有一种技艺,叫做绞胎。

在文化与审美高度自信、包容的唐代,单一的青瓷与白瓷已无法表达其富丽堂皇与繁华盛世的主旋律,三彩、花釉、釉下彩等装饰技艺也应用而生,其中最为独特的装饰技艺当属独步天下的绞胎技艺,它将文人所追求的表里如一、和而不同进行了完美演绎,制作出大理石纹、云纹、木纹般的陶瓷纹理。到了宋代,更是将这种技艺发挥到超凡脱俗、美不胜收的境界,创造出羽毛纹(图1)、席编纹等绞胎纹理。一件件精美的绞胎器物,透射出时代的多元文化交融色彩,充满着诗意与浪漫色彩。

图1 羽毛纹绞胎碗 北宋至金 美国西雅图博物馆藏

绞胎陶瓷器物从唐代创烧到宋代的兴盛发展仅有短暂的几百年,金元后受战乱影响而技艺失传,给世人留下了诸多的追忆与遐想。

一、绞胎陶艺之诚信美

绞胎工艺之美,美在自然真实,美在巧夺天工,美在表里如一。古代绞胎陶瓷器物装饰主要有通体绞胎(全绞胎)和贴面绞胎(半绞胎)两种。绞胎器形成于唐代中期,从巩县黄冶唐三彩窑遗址出土的部分绞胎标本来看,当时对不同色泥的烧成温度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绞胎纹理发色模糊不明显,绞胎色泥层与单色泥层之间的收缩率不一致而局部多有开裂、变形、流釉、剥釉等缺陷;到盛唐时期绞胎色泥之间的肌理对比和火候已能完全控制,胎釉结合致密,图像清晰自然;至宋代时,随着巩义被作为宋陵所在地,巩义窑火也停烧,位于云台山附近的当阳峪窑迅速崛起,绞胎器也成为其窑口的特色产品而得到兴盛发展,在绞胎制作工艺上吸收唐代的装饰技法,结合宋人的审美进行了抽象演绎。在烧成方法上,采用先素烧后釉烧的二次烧成。唐宋绞胎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传达出当时多元文化交融碰撞过程中,人们对表里如一的诚信品行修为的向往。

诚信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绞胎陶艺在当代的复兴,是诚信品质追求下的心物交融的产物,是工业陶瓷制品批量复制时代,人们对手工技艺下的陶瓷制品所承载的时代文化精神的价值体现。

当代江苏、河北、河南等地的陶艺家在传统绞胎技艺的基础上,将绞胎技艺用于现代陶艺创作,烧成后肌理如行云流水,极具动感。还可将瓷粉泥与不同的着色剂混合揉炼,形成多样的色泥,然后绞揉泥料使之混合,通过泥条盘筑、泥板粘接、拉坯或印坯成型等工艺,制作出不同的绞胎肌理纹样,再进行组合构成。如美国陶艺家托玛斯·霍德利的花饰(图2),采用多种绞胎手法先进行色泥片制作,然后再进行组合粘结,将色泥绞胎图案与现代构成相结合,成为极具时代审美气息的艺术品。

图2 花饰 托玛斯·霍德利 美国 色泥绞胎

二、绞胎陶艺之肌理美

绞胎肌理是陶瓷装饰肌理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普通陶瓷器物装饰多是在其胎体表面穿一层外衣,而绞胎装饰则是由内到外通体都是色泥肌理组成全或者色泥层入泥三分。而且绞胎陶瓷的创作过程,往往是造型与装饰表现同时完成,既考验创作者的工艺技术,又检验其美学修养和整体驾驭能力,做到意在笔先,根据绞泥图像形态进行灵活发挥,对单片绞胎色泥肌理和多片组合式色泥肌理图样的适合部位进行合理经营位置。绞胎肌理制作过程也是极具创造性和偶然性,如大理石纹、流云纹全绞胎肌理,通过多层色泥片压印组合后分块切割,借助模具贴压成型,其不同色泥肌理在贴压成型过程中相互挤压变形,形成大理石般的自然花纹,如流云般自由,朝霞般绚丽。可谓是一气呵成、自然天成。而采用贴面绞胎制作成的团花纹、朵云纹、席编纹等图案类装饰肌理,有的如花朵在自然开放,有的如水墨般相互交融,花面极具动感。由于绞胎肌理的偶然性、唯一性也导致了其极难仿制性,每件绞胎器物上的肌理都是独特的存在和时代的见证,没有重复的美,也使绞胎陶瓷技艺得以在众多名瓷名窑中脱颖而出,以其胎变肌理而独步一时。

绞胎陶瓷器物的装饰肌理组合形态多样,色泽也可进行多变,绞胎器在当时能与唐三彩、唐青花同窑烧造,不但说明了巩义窑在当时的皇家直属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窑口集结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在彩瓷尚未发展的年代,三彩与绞胎装饰一表一里,生动描绘了大唐盛世的包容与开放,唐三彩的釉色肌理是外在的、流动的美,折射出唐文化的繁华气象,绞胎器的肌理是内在的精神之美,反映出文人雅士之品行修为。唐代巩义窑昙花一现的青花瓷,谱写了古丝绸之路带来的不同地域文化交融创新。唐代流行的团花纹肌理多受当时织锦工艺影响,有朵花纹、如意云纹、菱花纹等多种组合形态,多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枕、罐等主体部位,寓意花开富贵,平安吉祥。宋代流行的羽毛纹绞胎肌理,排列整齐有序,繁而不乱,充满节奏韵律感,反映出理学思想下的文化内省和自然美学境界。整个器物上,绞胎肌理满布全身,如行云流水,席编纹源于生活却超然逼真。绞胎肌理虽然为人工肌理,但与木纹、云纹、石纹等天然纹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现代陶艺作品中,绞胎装饰技法也不断得到创新突破,如作品《霓裳》(图3),采用陶瓷色泥绞胎后印坯成型,画面多色坯层交相辉映,这种绞胎装饰采用通景构图,突破唐宋绞胎纹样的图案式色块拼合,绞胎肌理画面更加浑然一体、清疏爽朗。作品《听海寻香》(图4)采用青白两色泥条绞揉后盘绕于模具内挤压成型,其肌理图像犹如大海的漩涡,在三维立体空间上塑造出四维空间。

图3 霓裳 色泥绞胎 郝建英

图4 听海寻香 色泥绞胎 郝建英

三、绞胎陶艺之和谐美

和谐是当代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内容之一。在百度百科中和谐一词主要指和睦协调,配合得当之意。从传统文化理念来看,佛家讲究顺其自然,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儒家崇尚中庸与和谐。当代社会提倡的“和谐价值观”正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返本”与“开新”。绞胎陶瓷器物的创作过程,充分反映了不同色泥之间的和谐统一。绞胎与唐三彩、花秞等新装饰工艺在唐代同一时期出现,也反映了在当时和谐包容、开放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统一。绞胎陶瓷艺术所折射出的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变通,绞胎肌理是动态的美而不是静态的美,体现出的是陶工们“同中求变”、“和而不同”的创作理念。通过不断创新探索,使器物在材料、造型、装饰、烧成等方面达到自然和谐,并借绞胎肌理来传达出人们所追求和谐共处之社会道德风气。如陶艺家彼得·威尔逊的绞胎作品(图5),将自然界中的山川地貌进行抽象演绎,并高度浓缩在不规则的器物上,赋予作品独特的审美意境。

图5 地衣 彼得·威尔逊 美国 色泥绞胎

四、绞胎陶艺之意境美

绞胎陶艺的意境美体现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主观世界的抽象表达。一方面是陶工们长期生产生活中的劳动智慧结晶,从而使器物绞胎装饰肌理实现情与景交汇、意与象相涌的意境;另一方面,绞胎肌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器物的意境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如绞胎碗上的羽毛纹肌理本身传达出一种节奏美感,碗中盛水后羽毛纹理在水波荡漾下显得更加活灵活现、生动逼真。宋代绞胎器中的绞胎装饰肌理,多传达出一种充满情趣诗意的意境。绞胎纹样装饰中采用图案构成形式或抽象写意形式,使作品具有极大的艺术表现空间。菱形纹、三角形纹、连珠纹等几何形绞胎装饰表现富丽堂皇的织锦图案,也是当时金银器、衣服上流行的纹饰;云纹、大理石纹等抽象绞胎肌理则传达出时代的极度自信与浪漫意境。羽毛纹、席编纹、麦穗纹则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境,反映了丰衣足食的社会繁荣气象。绞胎陶艺与各种颜色釉相比,其由表及里的装饰真实自然,极具亲和力和本质美,无需雕琢,也没有流光溢彩,一切都是美的自然从容。欣赏绞胎器,如同从现实世界中得到精神超脱。

美,贵乎自然真实。做人讲究表里如一、言行合一。几千年来,人类在不断追求着美的真谛,在追求中不断创造着美,也在创造的过程中享受着美。在工作之余,品评绞胎陶艺作品,能使人在生活中进行悟道与修行,潜移默化,陶冶心境,实现一种空灵、幽静与心物交融的和谐美。品评绞胎陶艺,其实也是在品味多味人生。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下,绞胎陶艺作品都能给人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份天然的浪漫色彩和超然自我的审美心境。也许,这就是大自然对我们最好的恩赐!

猜你喜欢

肌理器物陶艺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