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2021-01-26
标志性成果——《儒藏》
所长舒大刚教授与古籍所同仁研讨《儒藏精华》编纂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教育部1983年批准成立的从事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门机构,著名学者徐中舒、缪钺、杨明照、赵振铎、胡昭曦、曾枣庄、刘琳等曾先后担任学术带头人和行政负责人。现任所长为舒大刚教授。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号召“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1983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组织成立第一批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同年4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作为其中之一获教育部批准筹建,以徐中舒、缪钺、杨明照为学术带头人,以先秦文献、魏晋南北朝文献、唐宋文献、宗教文献等整理和研究为主攻方向。川大古籍所成立伊始,即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古籍整理研究讲习班,是该年教育部委托开办同类讲习班的六家单位之一。
四川大学古籍所上继文翁石室“七经”教育之遗泽,下承四川国学院保存国粹、弘扬国学之传统,上下求索,左右开拓,形成了宋代文献研究、儒学文献研究、巴蜀文献研究和计算器辅助古籍整理研究等特色方向。建所近4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暨一般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暨规划项目、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出版专著150余部1000余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荣誉30余项。
目前全所共有在岗教职员工20人,其中专职科研人员16人(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1人)、行政资料人员4人(研究馆员1人,馆员2人,管理1人)。科研助理3人、其他辅助人员5人。设有哲学文献、历史文献、文学文献三个研究室,相关研究平台有国际儒学研究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中心杨慎研究中心以及宋代文化数据中心、青城国学研究所、复性书院、孔子学堂、(2011)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标志性成果——巴蜀全书阶段性成果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