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赋能新型智慧城市治理
2021-01-25黄智佳徐馨蕾马欣
黄智佳 徐馨蕾 马欣
摘 要:5G、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掀起了全球性的技术革命浪潮,不同于4G侧重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5G在4G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网络架构,侧重于让城市中的万物互联,为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驱动力。目前国内基于智慧城市治理视角的研究存在碎片化特征,本文定性给出了关于新型智慧城市的定义,并对其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再基于新型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对城市治理的理念和模式创新以及5G时代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智慧城市治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5G; 新型智慧城市; 城市治理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62-002
1.引言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城市规模和人口迅速扩张,交通堵塞、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各种降低了人们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的城市病让人们对如何通过城市治理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愈发关注。同时由于城市人口和功能的过度集中,城市需要更为集约、智慧的治理体系合理分配公共资源,在面对突发性事件和灾难时更为及时、有效的响应来保证人们的安全。面对快速城市化和数字大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智慧城市已经展露出疲态,传统的城市治理方式和理念必然要做出改变,而依托于网络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流程整合等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而兴起的新型智慧城市[1]为高效全面的城市治理提供了解决途径。
2.新型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初使由IBM公司基于智慧地球的理念所提出,对它的定义是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感知、分析、整合,智能地响应市民和产业活动的需求。相比于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它的高级之处在于更透彻的感知、更深入的整合、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全面的创新应用[2]。而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是根据我国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以及在之前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内涵的丰富后提出的更加全面的中国化表述的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打破资源信息壁垒,联动协调各个治理主体,互融互通,协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高效运营城市治理,保障新型城鎮化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未来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为导向,本质是引领和驱动城市的改革创新,对城市进行重塑和再造,使城市的管理体制、治理结构、服务模式、产业布局变得更加合理优化、透明高效[3],打造可持续发展、兼具生产力和包容性的良治城市。
3.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环境的PEST分析
3.1政治环境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央先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设,并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规划》,明确提出要分级分类建设一批新型智慧城市。不断出台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积极开展探索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国家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优化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工作,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地方层面积极推进,全国近半数城市发布了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和专项规划。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速落地,呈现省级城市领跑、地级市跟进、县级市及城市群起步的态势[4]。
3.2经济环境
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但得益于疫情防控效果显著,我国经济发展稳步回升。工业信息化融合、创新驱动互联网+以及新型城镇化等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改革红利拉动国内生产总值上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前景良好。今年1-8月份,新建5G基站38.8万个,各地纷纷将新基建作为投资重点,提高投资力度以提振经济,新产品增长动力强劲,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发展壮大[5]。
3.3社会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趋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扩大,市民和政府、国家间的信息不对称逐渐弱化,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途径更加多样、便捷。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人对城市居住的舒适性及城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有更高的需求,人们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和高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更加关注,对自己作为治理主体之一的认识更加强烈,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并且网格化管理精密管控、行程信息实时更新定位、大数据广泛收集和精准分析研判、城市大脑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指挥疫情防控[3]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在此次突发的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让城市发展必将走向智慧化的趋势更加清晰明朗。
3.4技术环境
截至2020年8月,我国5G用户已超1.1亿,居全球首位,我国的5G网络建设部署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数字城市、信息城市到智慧城市、互联城市再到智慧+互联的新型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快速成熟,信息化智能基础设施加紧建设。“新基建”背景下,5G泛在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将改变城市原有的产业类型和城市形态,为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纵深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4.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创新
4.1治理理念创新
从以技术为导向,着重于追求效率转变为以人为核心,追求绿色安全、开放合作、共享创新的发展理念,对市民诉求处理由因相对固化的体制机制带来的滞后性治理转变为高效及时反馈的超前治理,更多关注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1]。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和创新高效发展,统筹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和城乡高品质发展[6]。
4.2治理平台扩展
智慧城市治理可划分为智慧城市政府、智慧决策、智慧管理和智慧城市协作四个层次,四个层次相对于传统城市治理转型的程度层层递进[7]。新型智慧城市治理平台由传统的政务数据之间的交换平台扩展为城市大数据共享平台,由时空信息数據平台通过模型创建拓展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由技术赋能延伸到应用赋能支撑平台,聚合形成城市大脑,完善数据管控和应用,实现智慧城市治理。
4.3政府角色转型
实现智慧城市治理必然要依靠于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及其职能转变。数字政府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共享,实现智能化分析与决策,使得决策更加科学、治理更加精细以及服务更加贴合民众。同时这种数字化转型又倒逼着政府角色职能的转换,从以往的管理型政府过渡到需求驱动型,从政府一方主导到多方参与规划运营,多元、分散、协同合作、共建共享治理,有助于治理的质量、效率和满意度提升。
5.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智慧城市治理
5.1打破信息资源壁垒,推进更开放的治理体系建立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共性技术的建设让不同系统和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能精准流动,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有效解决政府部门间横向数据堵塞、彼此制约,政企资源割裂的信息困境。而基于云计算的资源存储数据枢纽和边缘计算的分布式计算共享,智能联通联动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构成云端核心网络资源[8],双向对接数据,达到协同治理的目的。并且底层的共性应用组件服务对外统一开放,支持多级多方连入,整合数据服务,助力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建设。
5.2技术赋能数据全生命周期,支撑城市精细化治理
万物互联与数据智能的集聚效应为智慧城市各类应用赋能,对信息赋智,激活数据资源,释放集成创新的乘数效应[9]。借助5G新型无线网络架构具有的高带宽、低时延、大量连接的优势丰富数据采集的途径、优化网络环境,有助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终端全面覆盖城市,对城市中的人和物厘米级精准定位、底层广泛信息的数据进行收集,并能提高传输效率,保证监测数据的鲜活性,将数据统一上传到城市感知数据云平台分布存储,再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资源数据池中质量参差不齐的多维度数据的格式进行汇集、过滤、分析和整合,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使数据的应用价值到达最大化,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规模,实现超前感知预判、及时报警、实时动态可视化追踪、精准提供所需服务。最后对所使用的数据进行评价反馈,形成数据全生命周期闭环。同时,5G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和区块链等网络加密技术所具有的逻辑层隔离、端到端切片需求差异化服务、分布式计算使算力下沉、数据可读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使信息的传输和访问得到安全保障,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隐私性。
5.3CIM平台为城市治理描绘蓝图
城市信息模型CIM(CityInformationModeling)是依靠城市基础数据高度集成参数化建立起的三维城市时空信息有机综合体,通过GIS-BIM和IoT等技术将单个数据颗粒与城市中海量的时空地理信息一一对应集成,构建起动态渲染可视化实时感知、多模态虚实可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是对城市三维立体空间全尺度信息和过去、现在、未来全时域范围的全时空信息数字化表达,实现与城市的同步规划建设,优化完善城市内大型公共物品配给,提升资源利用率,为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智慧赋能[10]。形成物理感知与社会感知高度融合,城市管理分析能力高度智能化,以及城市信物融合系统决策高置信度的“三高”系统[11]。通过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虚拟化映射与实时综合立体监控数据的融合,释放数据价值,智能化感知社会诉求、城市治理的风险和态势,预警城市突发灾害。并且CIM平台所具有的集成化、协同化和可仿真模拟性等特性,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可以为公众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消解网格化治理的条线化协调矛盾,协同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顶层设计,对数据决策结果提前模拟实施判断,使治理集约高效且便捷,可以有效避免新型智慧城市中因顶层设计不足而造成的治理困境。
6.结语
5G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的技术引擎利用并赋能数据要素为新型智慧城市带来了更多创新应用,结合新型智慧城市的架构体系建设,对城市治理顶层设计做出规划,为多方加入运营提高城市治理效果提供了途径。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两者相互促进,互相赋能,技术端推动应用发展,同时城市不断变化的需求又反过来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变革和城市治理的创新发展,使治理的过程和结果都得到不同程度上的优化,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对社会诉求的超前治理。但同时我们要注意不要陷入技术万能的幻象里,丢失治理应该带来的温度和人性化,这也是为什么新型智慧城市治理更加关注的是为人而服务,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速度与亮度,回归到人本城市,与自然界中的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张瑾,冯伟斌,杨锦洲,吕文琪,邸青玥.新技术趋势下的智慧城市发展解读[J]信息通信技术,2019,(S1):49-56
[2]张小娟,贾海薇,张振刚.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10):105-111
[3]唐斯斯,张延强,单志广,王威,张雅琪.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形势与政策建议[J]电子政务,2020,(04):70-80
[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赋能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R/OL]2019:11
[5]宁吉喆.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发展韧性持续彰显[J]求是,2020(21)
[6]席广亮,甄峰,傅行行,沈丽珍.2019年智慧城市研究与实践热点回眸[J]科技导报,2020,(03):157-163
[7]阿尔伯特·梅耶尔,曼努埃尔·佩德罗,谢嘉婷,翁士洪.治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治理的文献回顾[J]治理研究,2020,(02):90-99
[8]邓雯,杨奕,吴锐刚,陈涛.从云端化到智能化:技术驱动下城市治理的路径选择与价值实现[J]情报杂志,2019,(11):199-207
[9]朱常波,程新洲,叶海纳.5G+大数据赋能智慧城市[J]邮电设计技术,2019,(09):1-4
[10]段志军.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新型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08):138-139+142
[11]龚健雅,张翔,向隆刚,陈能成.智慧城市综合感知与智能决策的进展及应用[J]测绘学报,2019,48(12):1482-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