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心理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1-01-25蒋钦刘雨蔚

大学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研究型教学本科教学

蒋钦 刘雨蔚

[摘要]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目前认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学科定位不够清晰、对学科应用不够重视、课程考核片面僵化等问题。针对传统认知心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明确学生主体、优化教学设计、引入前沿研究、细化考核标准的改革,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水平,拓展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本科教学;研究型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1—0120—03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由于其本身以实证研究为学科基础,并具有基础性、抽象性、应用性等学科特点,认知心理学课程中除了教授该领域的基础理论与讲解经典认知心理学实验以外,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也同样重要。但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学科定位不够清晰、对学科应用不够重视、课程考核片面僵化等问题,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研究型教学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型教学模式不再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而是以育人为中心,以研究项目驱动教学,主张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研究的思维、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研究型教学模式最初在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期,为提升大学教学质量而提出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口号,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近年来,我国的高等院校也普遍认识到科研与教学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将建设研究型大学作为办学目标,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研究型人才。

研究型教学模式符合当今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要求,有利于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对认知心理学课程进行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符合认知心理学学科特点、学科发展趋势,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实现学科兴趣培养、应用能力拓展、科研素养训练等更深层次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传统认知心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出了一些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实施调整

(一)明确学生主体

学生主体性历来是众多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强调“非指导性”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并提出“学校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与“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并创设心理自由和安全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原则。

为了贯彻学生主体地位,我们在认知心理学课程之前设置了学前调查环节,切实做到了解学生学科基础水平和学习实际需求。在学前调查中,我们通过“你认为认知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你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学到什么”“你希望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等五个问题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定位、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要求,并根据此调查结果改进、调节教学过程。调查结果发现,39%的学生提到了“研究设计”“实验程序”等相关关键词。这说明,作为已经接受两年学科基础学习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整体、系统的学科思维,明确了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技术和优势学科特色。这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素养作为认知心理学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我们在课程中增加了实验研究环节,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次包含文献检索、问题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等各个环节的完整的科学研究活动。另外,37%的学生提到了“联系实际”“应用于生活”等相关关键词,这说明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认知心理学课程的实用价值,要求我们在教授学科基本理论的同时,将提高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应用能力也纳入教学目标当中。这与本课程应用性的学科特点相契合。于是我们从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教学,用学科基本理论解释实例,并在课程中补充介绍学科的应用研究。比如,在讲授“知觉”一章时,就从近日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广泛转载的图片“有争议的裙子颜色——白金or蓝黑?”这一事例引入。还有24%的学生提到想要了解前沿研究成果,这表明部分学生在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開始有意识地关注学科前沿动态,聚焦于认知心理学近年来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经典实验设计、研究范式的同时,补充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于是我们在课程中加入了国内外高水平心理学期刊中近五年的相关研究,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关注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二)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来整合多种资源、制订教学方案。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将教学内容尽可能完整、精炼地展现给学生,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般认为,教学设计包含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特征、设计教学模式、评价教学成果等环节。在确定教学目标环节,我们综合考虑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学科基础以及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在“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基本研究范式、主要实验设计”的原有目标基础上,增加了“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等新的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环节,我们对认知心理学课程中与已修读专业课程中重合的内容加以压缩、总结和升华,对本课程独有的内容做详尽地讲解,避免了专业内容的重复,突出了本课程的特色内容。在了解学生特征环节,我们认识到授课对象是已经接受两年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并通过学前调查、与前两年专业课教师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水平与初始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模式环节,我们在充分明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课堂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增加了研究设计课时,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契合成长在多媒体、自媒体时代的90后、00后学生的认知兴趣和特点。在教学评价环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的调整细化了课程考核标准,将学生在阅读文献、实验设计、课堂讨论以及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表现都纳入其中,确保课程考核能给予学生公正、全面的评价。

(三)引入前沿研究

自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以来,认知研究从心理学领域逐步扩大,与哲学、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相结合,成为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门类。近十年来,得益于脑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l)、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多种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认知心理学中形成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热潮,致力于揭示人类各种复杂认知活动的脑内过程和神经机制。

为帮助学生了解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我们首先在一开始的课程绪论部分中拓展补充讲解了实验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认知心理学当前的多元发展趋势方向,以及各方向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典型研究。在各章节内容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根据章节讲授内容,如以知觉、记忆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范围,查找与阅读近期发表的高水平文献,从中了解认知心理学不同内容的前沿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在课堂授课之外,我们还带领学生参观基础心理学实验室以外的、应用到认知神经科学等研究技术的实验设备,帮助学生了解ERP脑电实验系统、眼动仪等当前认知心理学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设备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同时,鼓励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毕业设计等研究项目中使用上述实验设备对自己关注的认知心理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四)细化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馈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考核标准要能切实体现教学目标。研究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考核中对知识点记忆能力、应试能力的看重,而是更强调学生在阅读文献、实验设计、课堂讨论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我们据此对于本课程的考核标准进行了细化与重构。

总体调整原则为,增大平时成绩的占比,引入多种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40%来自于小组报告的实验设计,包含实验设计的创新程度、复杂程度以及PPT制作、报告人表现等多个方面的得分加权,以评估学生文献阅读、实验设计的水平。另外10%来自于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报告后对实验设计的问题或建议,综合考虑所提出问题或建议的数量及质量进行打分,以评估学生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具体表现。占总成绩另外50%的期末成绩则是来自于小组提交的实验报告及实验程序等其他支持材料的质量,首先根据研究设计各步骤的完成度以及最终形成的实验报告形成小组得分,再根据组内成员分工、参与度进行上下调整,以评估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考核标准的细化充分平衡了学生课堂讨论、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并且体现了在学生实验设计、科学研究能力上的侧重,符合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成效评估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

根据学前调查中学生的反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视频导入、课堂互动、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摆脱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较于传统教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在本课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关于研究设计的想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自主完成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总体来说,调整后的课程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了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并使学生卷入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对教学设计产生较强的参与感、获得成就感[5],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对认知心理学学科以及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学生的研究水平得以提高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其精密、科学、巧妙的实验设计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课程改革中,增加研究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组成4~5人的研究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在完整的研究环节中他们能更好地领会内在的实验逻辑,逐渐形成科学的实证思维。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尝试运用教师所教授的认知心理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与多种常用实验设计,加深了对这些教学核心内容的记忆与理解,也从中获得了科学研究的经验。

(三)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以拓展

认知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不只是引导学生完成一次研究设计,还需要帮助学生明确科学研究的问题、观念、方法以及思维方式,让学生拥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性技能。在课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二十余个研究设计,涉及知觉、注意、记忆等多个领域,例如“名字和面孔的主观匹配程度对人物再认的影响”“汉字的字形饱和与语义饱和现象研究”等。这些研究问题都来自于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观察,研究的结果解决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在课程外,学生还自由组合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设计实验以探究生活中感兴趣的现象与问题,真正将认知心理学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三、小结

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根据学生对本课程的要求和期望,对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各环节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此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更加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各教学环节中的参与度增加,给予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也更凸显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与认知心理学课程的契合性。从课堂过程以及学生反馈中都可以看到,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接下来进一步深化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持续构建更为有效、科学的考核体系。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学研究型教学本科教学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浅谈运用认知心理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试论《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PBL教学模式在认知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