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策略探讨
2021-01-25吴玲
吴玲
摘 要:在教育不断变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始越发为人们所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对小学生的教育出了要重视文化素质的教育之外,还要求教师能给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充足的关注。要求教师能切实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要求出发,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要求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探寻与之相符合的心理健康引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94-002
良好的心理素質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自信,还能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已然成为当前小学生教育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从现实层面来看,受家庭、社会等多元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现阶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更加提高了心理健康引导在学生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性。基于此,小学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必须要重视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要求,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要求
随着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生教育培养在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的基础上也开始有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心理健康应满足如下的几点要求:第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感有适当的自尊性,要求学生能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相应的成就感;第二,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应当能基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地进行自我批评,要求既不会对自己的优势过分夸耀,也不会对自己有过分的要求;第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保证自己不会被环境所影响,且对于学习能保持合理的主动性;第四,学生应能一直保持冷静且客观的态度,并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应对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挫折与挑战,与此同时还能保证对自身有着正确的认知。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则需要能以这些要求为依据。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众多弊端
(一)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性较差
虽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推广效果显著,多数小学响应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成立了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咨询信箱甚至鼓励电话进行心理咨询,发放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书籍等。但是这些都偏向形式主义,大多学校虽设置了心理辅导室,但却长期不开放,或者把心理辅导室用于教师办公,导致资源利用不合理或者资源浪费。有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课程中并未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甚至有些家长并不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形式单调枯燥
小学生年龄尚小,其辨别是非能力弱,其行为容易受他人或个人的思维和兴趣爱好的影响。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心理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比较少运用心理讲座、心理信箱等多元化教学形式。甚至有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性以及心理特性,不切实际开设一些不符合学生年龄特性、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的教育课堂,这导致学生失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另外部分学校教师讲课形式多只是简单讲解一下理论内容,并没有深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差,教学效果差。
(三)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交流互动少
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交流的内容也最多,其次是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每个学生父母的知识水平不同,所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良莠不齐,而且父母由于工作需要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参差不齐。又因为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比较少,这导致学校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展开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另外学校与父母的契合度不高,对于学校安排的心理教育活动,有些家长不积极配合,导致家长掌握的心理辅导技能较差。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心理教育效果差,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父母和社会三方的协力合作。
(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差
虽然部分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却少之又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多是以其他专业课教师或者班主任代劳,这导致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心理健康辅导能力各不一样。以小学班主任为了例,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繁多,不仅要管理班级秩序,还要进行某学科的教学,这使得班主任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个人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执行效果较差,助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五)教材及硬件设施配套不齐全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逐渐加大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以前因为缺少心理健康教而不能开展心理教育课的问题得到解决。但部分学校受教育资金、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教师经常性使用一些非全面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材或者播放一些互联网零散的教育课件进行教学,比如《品德与生活》、《生命与健康》,这使得教师缺乏教育方面的专业理论支撑,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全面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缺失的情况下,还需要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但是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随意或者开放时间短,导致学生不愿意进入心理辅导室进行心理咨询。这些不利因素都会阻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策略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采用如下的心理健康引导策略: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要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首先就要求教师能重视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往往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并给予学生充足的尊重,能有预防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自卑等负面心理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基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也要求教师能够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关心,确保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了解小学生实际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在此基础上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有效性。
(二)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也要求教师能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而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给予学生充足的机会让其进行自我表现是一种有效的能对学生自信息进行锻炼的方式,基于此,教师在日常应重视进行相应活动的组织,以活动为媒介来给予学生充足进行自我展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展现中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其次,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性格特征来看,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一种有效的能提高其自信心的方式,基于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师就必须要重视进行良好条件的创造来帮助小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以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对不良的心理及时纠正。基于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在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基于小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进行充分的引导,以有效对小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进行纠正,为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重视鼓励语言的运用
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习惯来看,教室对其心理健康的引导也要求能重视对鼓励的语言的运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鼓励语言的运用对学生积极形态的培养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通过鼓励语言的运用能有效带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充足的希望,以下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促使学生的自信得到充分的提升,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加以调动,以促使小学生能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基于此,小学生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心就必须要能给予鼓励语言的运用充足的重视,以通过对小学生积极心理的调动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发挥家长在小学生教育引导方面的作用
家庭是除了学校之外对学生有着重要引导作用的场所,基于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除了要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之外,也要求能充分发挥家长所具备的教育引导作用,因此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基于家长对小学生的教育引导,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以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要求家长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以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家长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估,以为学生的发展订立相应的目标,以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阶段,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的限制,在遇到突发事件或重大打击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困惑,引发不良情绪,形成某种心理问题。心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为学生筑牢心理防护墙。比如,学校可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为不造成心理教师数量过多,学校可以以学生人数为参考,招聘相应数量的心理咨询师,这样既可以减少经费的支出又可以保障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学校也可以按照全职、兼职的形式招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期安排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对各科老师、班主任等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这样可以提高全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鉴于对学校资金的考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挖掘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源以提升相关教师的职业能力。
(六)兼顾学生各方面需求合理选择教材
非全面服務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材很难为学生打牢心理健康基础。因此学校可以从基础教材、课外读本、家长读本及网络资源方面考虑选取适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同时在选择基础教材、课外读本时应该注重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教材的内容应该兼顾到学生学习、家庭、交友、兴趣等方面的问题;教材的形式应该注重图文并茂,趣味故事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选择家长读本、网络资源时应该考虑到教育方法易懂性、可实施性以及适用性,确保教育方法与此年龄段学生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认可教材的内容和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不仅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还能促进其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就必须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充足的重视,确保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进行心理健康引导策略的选择,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2]杨叶红.为学生播撒心灵的种子——谈体育课中有效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