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在需求视角的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与实践

2021-01-25张扬肖敏宁昕李圣

大学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

张扬 肖敏 宁昕 李圣

[摘要]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创新群体,他们的内在需求有其独特性。基于研究生内在需求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论文主要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构建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的做法、特色和成效,以期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内在需求;研究生培养;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中圖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1—0044—04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群体是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力量,其研究水平关系到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激发其创新动力的有效举措,也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热点。笔者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体系为例,阐述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实施特色与成效,以期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一、基于需求的激励理论分析

管理心理学关于需求激励理论研究较多,其中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阿尔德佛的ERG需要理论(生存-关系-成长论)较为经典,应用广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当低层次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而个体内在的、追求自我发展的“成长性需求”会变成关键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保健理论”明确提出,保健因素只能让员工获得基本的满足感,而激励因素才有可能充分、有效和持久地调动个体积极性。阿尔德佛的ERG需要理论指出,当生存需求和关系需求得到满足后,内在成长需求的欲望会更加强烈,而且会逐渐变成个人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综合多种经典需求激励理论后可以看出,相对于生理、安全、归属、生存等低层次或外在的需求,只有满足了个体关于自尊、自我价值、成就感、责任感等高层次的内在需求得到实现,才能有效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研究生科研创新内在需求特点分析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由动机支配,动机则由需要引起,激励就是对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首先要深入了解和合理评估研究生创新内在需求的特点。

(一)以高层次需求为主导

从创造力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研究生是一个追求自主性、创新性、个体化和多样化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具有显著的创新素质和创新型人格,更具有激发内隐创造力所必需的非凡智力品质、独特创造思维以及专业创新能力。对这个创新型群体而言,在科学研究中突破自身能力瓶颈和实现价值升华是永恒的追求。他们的主导需求集中在强烈的“求知进取”内部动机和“取得成就”外部动机。

(二)需求具有挑战性

研究生作为创新型人才,具有敢于冒险的精神,他们认为承担挑战性的工作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他们具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对问题的质疑精神和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他们通过承担高难度工作、解决关键难题以及成为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能够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三)有自由探索的需求

研究生的创新型人格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欲望,不愿忍受陈旧知识和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往往希望可以自主选择创新领域,或者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支配权。

(四)对公平竞争的需求强烈

作为创新型人才的研究生,其心智较成熟。出于自尊的需要,他们对公平的需求十分强烈,因为公平竞争更能直接激发其创新热情,调动其创新积极性,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基于内在需求的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作用

基于研究生内在需求的激励就是指教育管理部门在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创新内在需求的状况和特点,把握其共性和个体性差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施激励举措,充分调动其创新热情,激发其创新动力,促进其创造力得到发展并产出创新成果。这种激励机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一)具有快速激励的作用

目前高校实施的研究生创新激励措施更加注重外在显性需求,比如对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给予一定的学分换算等。假如研究生创新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和合理满足,其激励效果会缓慢且不明显。基于内在需求的激励注重研究生的需求与高校科研需求的协调统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恰当性和高效性,能快速调动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科研绩效和成就感。

(二)具有引导激励的作用

尽管绝大多数研究生都有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和展示自我的内在需求,然而也有少数研究生存在学习动机不纯、贪图享乐、治学不严谨的现象,后者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强,不能独立完成科研任务与论文。因此,以内在需求为出发点构建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能够帮助其确立具体化和具有可行性的个人价值目标,使其个人理想和现实追求相一致,从而激发其求知进取精神。这样的机制对于引导研究生提高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三)具有持续激励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措施存在手段较为单一和形式相对固定的弊端,而基于研究生内在需求的科研创新激励措施不拘泥于短期固定的激励方式。后者通过定期调研研究生的内在需求,针对不同层次和具有不同特征的研究生制定具有差异性、弹性的激励措施并及时加以调整,这样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

四、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

(一)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的设立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主要以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体系为支撑和着力点,自2000年设立“西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创新基金”项目开始,就“由点带面”逐步推动全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西北工业大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体系,包括研究生创意创新种子基金、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基金、博士论文创新基金、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励基金。

1.研究生创意创新种子基金

这个基金主要针对在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对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撰写科技著作或者取得发明专利。

2.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基金

这个基金主要针对在校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依托“微小卫星”等13个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支持研究生开展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对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并有一定成果转化潜力的项目给予资助。

3.博士论文创新基金

这个基金主要针对低年级博士研究生,旨在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鼓励和支持具有前沿性、开拓性和原创性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重点支持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具有创新性的选题。

4.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励基金

这个基金旨在鼓励取得突破性科学研究成果或技术发明成果的高年级优秀博士生,增强博士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提高西北工业大学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和“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竞争力。

(二)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的特色

1.以内在需求为牵引,以价值激励为导向,营造创新氛围

基于研究生高层次内在需求特点,基金资助体系对研究生的价值激励,主要体现在激发研究生的学术志趣、培养其自由探索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拓宽其学术视野的激励举措上。例如,种子基金和创新实验中心基金为资助获得者搭建自由探索的创新平台,开放研究生创新中心及各类仪器设备,提供多种类型的企业实践和联合技术攻关机会,为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多条件。博士论文创新基金每年预留20%的专项资金支持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及有创新风险的研究课题,并允许“试错性”探索研究,为培养研究生的质疑挑战精神创造宽松条件。此外,优先资助各类基金获得者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对作大会报告者或获评优秀会议论文者在结题评优时给予加分等,以多种形式鼓励研究生近距离接触国际前沿,提升其专业兴趣。

对研究生的价值激励还体现在学术道德教育和榜样激励方面。基金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基金立项者需签订学术诚信协议书,让研究生在科研学术生涯初始阶段树立起“坚持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捍卫学术尊严”的职业信仰和意识。每年对基金成果突出者和导师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授予“学术新星”“科研达人”等荣誉称号,开展成果交流会和杰出人物宣传会等,通过榜样激励方式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创新氛围。

2.激励方式和评价标准多样化

学校注重激励方式的多样化,这体现在资助规则和资助方式上。在资助规则上,基金立项主张以生为本,分类对待,全面覆盖。例如,种子基金主要支持还未取得突出成果但有创意创新想法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潜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以前期激励为主。博士论文创新基金主要采取前期激励和中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在种子基金结题时取得优秀成果且有志于继续从事开拓性学术研究的一年级博士研究生,以及学术研究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需要继续鼓励支持的二、三年级优秀博士研究生。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励基金以后期激励为主,主要资助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学业的高年级博士研究生,使其能继续潜心研究,争取产出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培育“全国优博”“省优博”“学会优博”等。这种分阶段、差异化的激励方式,有助于为研究生营造一个全面覆盖、重点培育、持续不断的创新培养氛围。同时,基金在资助方式上不断改革。例如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励基金克服间接资助的弊端,以5000元/月的生活补贴形式直接划拨给受资助者。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种子基金和博士论文创新基金资助额度,其中,种子基金为重点项目2万/年和一般项目1万,年,博士论文创新基金为重点项目3万/年和一般项目1.5万/年(最高可支持10万顾)。资助方式的改革能极大地调动研究生和导师的创新积极性,从而产生更好的激励成效。

此外,对于不同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基金有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种子基金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其中,对学术型研究生的考核标准侧重于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等级以及参加重大科研项目的情况;对应用型研究生的考核标准更侧重于参与企业重大工程项目、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情况,科研成果主要强调获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或科技奖项等。另外,博士论文创新基金实行学科差异化考核。例如,对于材料科学、数学、力学等SCI影响因子较高的学科,结题标准除对其学术成果数量有要求外,更侧重于对其研究成果质量的综合评价。

3.加强过程管理,保证公平激励

基金实施资助过程坚持“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选拔原则,注重全过程管理和监督,保证公平。例如,博士论文创新基金评审环节为学院初审、校外专家通讯评审、校内答辩评审和综合评审四道程序,每个程序均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和打分评价标准,每个项目评审结果均以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报告呈现,任何申请者均可复查,确保透明、公开和民主。另外,基金运行过程做到“奖罚分明”,种子基金和博士论文创新基金分别实行中期检查和年度审核制度,对考核评价不通过者不再资助,未发放的资金奖励也不再发放,对成绩突出者直接给予更高级别的基金资助,确保优秀研究生能够脱颖而出。另外,基金实施立项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例如,在结题验收阶段,按照考核优秀率和不通过率,对各学院和导师下一年度的立项指标进行动态调控,通过正反向激励提高学院和导师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

五、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勵机制的实施成效

通过实施完善的基金资助体系,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热情高涨

基金项目自设立以来,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广泛反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及其责任人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质疑精神,为研究生营造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个性化培养环境。目前,科研创新基金资助体系已成为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培养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申请。基金自2000年设立至今,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如表1):共立项2452项,共培养并资助了12629名研究生,研究生受益面达30%;60%的受资助者在基金支持下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拓宽了其学术视野。

(二)研究生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

在创新基金资助下,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产出了大量高水平、具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基金实施18年(2000-2017年)来,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702篇,其中,SCI论文1668篇,EI论文1245篇,单篇论文影响因子最高位31.1,受理发明专利78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466项(如表2所示)。受资助的博士生人均发表论文4.8篇,平均发表SCI论文3.1篇。共培育出18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含提名奖),56名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不断涌现出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术新人。以吕海峰、张庆超等为代表的优秀博士生在读博期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20余项;“微小卫星”创新团队获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这些拔尖创新人才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也展现出突出的创新能力,比如虞益挺博士获得2016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何伟硕士获得2017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称号。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体系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营造优越的研究生自主创新环境

研究生能否产出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其根源不仅在于自身是否有较好的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学校能否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沃土,是否有浓厚的自主创新环境。高校要在培养过程中主动为研究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环境,尊重其个性发展,鼓励其质疑挑战,引导其标新立异,激发其学术志趣。比如可以设立多种类型有针对性的创新资助项目,举办各类高水平学术讲座,资助学生公派出国交流等,为研究生创造与本领域专家交流的机会,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前沿信息;积极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以及與国外著名高校实行双学位授予机制等,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和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以此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鼓励研究生在科研创新和成果产出过程中不断提升人生价值。

(二)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及激励举措

在具体构建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过程中,要充分调研和掌握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实施“灵活、适用和接地气”的激励举措,如根据研究生的不同类别、学科专业和学习阶段建立差异化的评价考核方式,不仅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还以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对本领域的创新贡献等来评价研究成果,避免出现盲目追求学术论文的功利行为;鼓励新型交叉学科研究,有侧重地给予扶持;强化科研创新物质激励力度,特别是要增加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工作获得的报酬,制定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营造“能者多劳”和“多劳多得”的良性创新环境。

(三)提高导师队伍素质,凸显导师在学术引领和价值塑造中的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能力培养和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导师作为重要的激励主体,要积极主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导师可以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带领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基金等,引导研究生跟踪学科前沿,拓宽学术视野,激发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研究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育,在学术创新研究工作中,坚持以身作则,培养研究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升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涵养。

七、结束语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和催生出一大批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文全面阐述了这个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实施特色与成效,期望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加强机构编制研究工作的探索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