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实行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1-01-25刘锡冬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制虚拟现实课程体系

刘锡冬,张 炯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求把职业教育建设成一个具有独立形态的体系,并且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公布实施,作为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教育部拟与山东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系统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山东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这将改变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层次上缺失本科、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的历史。

一、山东省高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的现状分析

自2002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来,国家和各省市对于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政策。2013年,山东省启动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试点。到2019年,“3+4”试点专业达到56个、“3+2”试点专业达到100个,开始逐渐打通职业院校学生学业纵向晋升路径。同时,高职生还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普通本科院校深造,实现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横向沟通。但是实施起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相互割裂,虽然学制有提升,但是课程体系衔接度并不高,或者只是在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框架下对课程体系做了些增减,以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并没有系统探索这种学历晋升机制在整个现代职教体系中应该发挥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传统专本贯通培养中,高职与本科院校各自为政,导致两个阶段培养目标不衔接、课程设置有重复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所以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对于专升本来说,要跨学校完成学历提升,教学计划的衔接往往就不十分畅通,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的重复上,即高职阶段已经学过的课程,在升本后的课程体系中再次出现,甚至学分也一样多。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中职、高职、本科及本科以上职业教育贯通式一体化的体系,其首要问题就是要做好专本培养目标的衔接,应着重研究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要注重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二要努力实现对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第三要明确把学生培养成为何种层次和类型的人才,这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专科和本科各自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层次性以及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同时能适合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和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

(二)专本分段贯通培养育人过程中,高职与本科院校协同不够,课程标准不衔接、课程内容有重复

课程标准对课程具有指导、评价、协调和组织的作用,当前国家和各地都还没有强制执行统一的课程标准,每一门课程的标准都是各学校自行制定;同时参与贯通培养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虽然有沟通,但是关联性研究少,往往各自进行课程研究、自成一体,并且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都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技术、能力要求的重叠,所以课程标准重叠和课程内容重复就不可避免了。

在长学制人才培养中要探索课程一体化设计的衔接模式。首先,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和行业职业标准来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以教学的系统化课程标准来设计。其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强调课程内容的一体化。一体化的课程不但要实现不同课程内容的横向贯通,也要形成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的纵向衔接,进而构成一个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上具有广泛性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专本分段贯通培养育人过程中,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各方优势特色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

现阶段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由本科和高职院校两所院校共同完成,本科院校有较强的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高职院校办学机制灵活,注重校企合作,注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较为完善的实训教学条件。但是,两所学校工作侧重点不同,在衔接时困难重重,两方面的优势很难互补形成合力。

在高职院校实施长学制人才培养,可以整合学校和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建立优势互补的师资团队、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机制,有助于专业教学、生产实践、科研社会服务的结合。一方面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合作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再一方面,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使学生、教师都得到实践技能锻炼。

二、在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进行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思考

虚拟现实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通用技术平台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入口,是满足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迫切需求的核心技术。从2019年开始,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院校中设置“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并招生,而本科目前还没有正式设立虚拟现实专业,主要是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或者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一个培养方向。高端技术型人才的供不应求是整个虚拟现实技术行业的现状,在职业院校通过四年或者五年长学制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

(一)系统设计“能力递进 双创贯穿”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方案

做好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定位,关键是课程体系规划。从培养规格来看,长学制的两个阶段最终目标都是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只是在层次上有所差异。高职专科职业教育主要掌握中级技能技术,掌握基本成熟或成熟的关键技术的应用突破及转化,使学生树立整体学习目标和建立全面认知。而作为更高层次的高职本科教育则需要学生能够掌握高级技术技能,具备基本应用技术研究的素养,能够使关键技术突破应用领域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根据产业需求,在虚拟现实技术专业中以能力递进为主线设计专本一体化的长学制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既体现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不同层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又充分体现专本阶段的衔接贯通和系统培养,使各学段既能在人才能力的培养上有所侧重,又能实现人才能力的持续积累与系统构建。

1.注重系统化整体设计,建立“平台+模块”专本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及时追踪产业发展趋势和动态,根据工作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面向职业岗位(群)。参照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系统设计“平台+模块”专本一体化课程体系(见图1)。平台课程采用必修方式,包括三部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课程采用选修方式,包括多个可选课程包和任意选修课程群。

图1 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专本长学制课程体系

(1)系统设计公共基础课程,注重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系统设计公共基础课程,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理论知识。两个阶段的课程内容逐步拓展,同时理论知识线条又逐渐细化。

(2)夯实专业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性,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供学科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训练,满足学生在相关岗位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重点不是放在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是怎样得来的,而是根据培养目标,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通过两个阶段的衔接培养,学生能够掌握高水平的通用能力,具备基本应用技术研究的素养。

(3)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岗位对接,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教育要着重把握学生的职业成长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素养。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对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在设计课程时,结合“1+X”证书兼顾职业等级要求,分层次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实现学习环节的整合,从而使学生的技术技能得到层次上的提升。

(4)模块选修为职业岗位迁移和横向拓展奠定基础。职业教育中选修模块的设置要突出一个“活”字,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可适时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专业需求。通过提供多个可选课程包和任意选修课程群,实现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拓展,培养岗位专项能力,使学生在精通一门专门知识的前提下,有机会另外掌握一门以上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职业岗位迁移和横向拓展提供可能。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系统设计“四层递进、双创贯穿”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相比于普通本科,职业教育在校企融合方面是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都会和企业进行相关教学项目的对接,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日益增多的需求。在职业院校开展专本长学制人才培养可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丰富的行业资源、完善的实训基地等优势。尤其是在2019年国家出台了“1+X”证书的一系列相关制度以后,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结合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践行“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体现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原则,专业实践环节按学生技能培养规律设计了四个层次逐步“递进”,分别是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企业顶岗实习(见图2),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图2 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 “四层递进、双创贯穿” 实践教学体系

3.重视综合素质养成,设计“矩阵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

经过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不再仅仅关注人的技术单方面条件,而是逐渐趋向于录用有技术、有素质、有修养、有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那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便成了首要任务。高职院校通过综合素质养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素质以及职业素质等,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这也顺应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在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长学制培养方案中系统设计“矩阵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主要将素质类型(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和培养环节(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两个维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施学分制管理,增加课程的弹性,采用必修学分、选修学分、鼓励学分等灵活的学分计分制度,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设计由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质素质、商务素质等组成的价值理念主导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利用主渠道、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实施素质教育,依托军训、社会实践、服务学习、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系统设计以活动为载体的项目化实践体系。设立第二课堂,包括各级各类竞赛、论文专利科技成果、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创业实践活动、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社团活动等,在保证计划内课程安排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课外配套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做到课内课外协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3 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矩阵式” 综合素质养成体系

(二)采用信息化手段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反馈

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纵向学历上升通道的一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业教育吸引力,但是长学制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问题,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当各学段的人才培养都达到较高质量水准,该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有效运行。要加强对各学段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考核,重点是教学质量评价,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其培养对象的智能类型和培养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分数论”“升学论”等评价方法都不适应职业教育学生的能力评价,要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等第三方评价实现人才评价多元化,用发展的眼光、过程的考察以及纵向的比较建立适合他们发展的评价系统,引导学生多方向成长,充分张扬个性,促进健康成长。

采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评价管理平台,重点评价学习者的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除了量化评价之外,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生活过程,对学生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能力获取等进行实证考察,提升与学习者的对话程度,将学生的能力变化进行横向、纵向等多个方面的比较,可借助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方法,建立长学制培养过程中各要素分析模型,进而得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结论。

三、结语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中职、高职、本科及本科以上职业教育贯通式一体化的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首先需要由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一整套一体化贯通式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遵循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行业需求为依据进行设置。长学制人才培养无疑为畅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渠道提供更多形式和可能,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更加举足轻重。

猜你喜欢

学制虚拟现实课程体系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五行真经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