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隐喻视角下的官方反腐话语分析

2021-01-25郜丽娜葛厚伟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表达式隐喻话语

郜丽娜,葛厚伟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官方反腐话语主要指官方机构、国家领导人以及官方发言人在正式场合代表官方针对治理、预防和惩治腐败所发表的言论,是受制于意识形态的具体语言使用[1]。官方反腐话语中经常出现群众喜闻乐听的通俗语言,而且这些语言把“反腐”“廉政”等抽象的政治概念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进行巧妙的结合,有助于老百姓清楚地看到党和国家的反腐决心和对待腐败的态度。官方反腐话语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和话语分析的重要语料来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认知隐喻学异军突起,成为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它的兴起不仅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而且有助于受众从认知模式层面解读话语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或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1 关于认知隐喻理论

1980年,Lakoff和Johnson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掀起了隐喻研究的新篇章。作为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领军人物,他们认为隐喻不只是语言修辞方式,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模式,人类的许多经验和活动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2]。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人具有了隐喻思维能力(即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3]。隐喻性思维过程是指人们借助常见的、具体的、有形的事物(来源域)认识和理解罕见的、抽象的、无形的事物(目标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事物代表不同的认知域,构建来源域的概念向目标域的系统性投射[4]。隐喻在本质上是人类概念化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即概念隐喻;然而隐喻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以语言使用现象的形式呈现,即隐喻表达式。概念隐喻是指处于概念系统中心的隐喻,它往往会派生出一系列的隐喻表达式。虽然概念隐喻呈系统性,但始源域的部分特征通过映射作用到目的域上,部分特征被隐藏。对一种概念隐喻的选择和使用取决于认知主体和认知行为发生的语境。认知行为难以脱离复杂的社会环境,所以认知主体会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话语意图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隐喻,进而影响到受众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5]。政界人物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在不同场合所发表的各种形式的讲话属于政治话语范畴。政治话语通常比较复杂抽象、枯燥晦涩,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在政治话语中,运用隐喻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抽象复杂的政治观点、立场以及施政纲领,使之具体化和简单化。Thompson[6]曾说过:“隐喻之于政治犹如水之于鱼。”可以说,古今中外的许多政治家们都比较青睐于借用隐喻表达政治理念,激发民众的共鸣,进而实现政治目标。

2 反腐话语的隐喻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和蔓延,不仅危害党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此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并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采取“打虎”“拍蝇”“猎狐”的方案,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政府文件、会议纪要以及国家领导人发表的相关讲话、批示中均富含丰富的隐喻表达式,并且涌现了一些大众耳熟能详且深入人心的经典隐喻,例如“苍蝇老虎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虽然反腐属于思想政治领域的主题,但是语言学界也予以高度重视,一些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反腐新闻报道、反腐多模态宣传和反腐话语,以期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的反腐措施、决心和成效。目前,国内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探讨反腐话语(语言模态话语)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刘红叶[7]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对中纪委官方网站反腐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考察其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及其修辞传播意图。史慧丽[8]运用批评隐喻分析理论解读习近平反腐话语中的隐喻表达式及其类型,分析隐喻选择的原因及其语用功能。纪燕[9]运用隐喻识别程序MIP归纳习近平政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分析反腐话语中的若干隐喻表达式。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关联理论,毛峻凌[10]探讨官方反腐话语的认知机制和理解生成机理,并从认知层面阐释隐喻话语的动态形成过程。任丽花[11]深入分析《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及其语用功能。在学习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认知隐喻视角分析官方反腐话语,在运用MIPUV隐喻识别方法识别所有隐喻性词汇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隐喻。

3 语料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语料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www.cpcnews.cn)中的反腐专栏。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由人民网主办,是目前互联网上宣传和介绍中国共产党最权威的网站,能够及时发布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可见,从该网站选取的语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全面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语料的全面性,以“反腐”“腐败”“党风建设”“巡视”“政治建设”“制度建设”“三严三实”“党内监督”“廉政”“全面从严治党”“八项规定”等为关键词进行原文搜索,时间设置成从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召开截止至撰文之日。然后,对搜索结果进行比对,剔除标题重复的语篇,对所选中的语篇原文逐个进行文本细读,确定反腐主题句。针对反腐主题句,人工识别出隐喻表达式,从中归纳概括出概念隐喻类型,并进行个案分析。本文运用Steen[13]于2010年提出的隐喻识别方法(简称为MIPVU)识别隐喻性词汇,其实质是基于一个词汇单位在话语语境中的用法是否具备构成跨域映射的潜能。如果一个词汇的用法有构成跨域映射的潜能时,则认定该词在当前语境中具有隐喻意义,反之亦然。

4 概念隐喻的构建及个例分析

为了提高隐喻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的两位作者分别运用MIPVU独立识别反腐主题句中的隐喻表达式,然后对识别结果进行比对与讨论,通过协商与讨论后确定隐喻表达式。结果发现:官方反腐话语中存在110个廉政隐喻性词汇(剔除重复出现的),以来源域作为分类标准可以归纳出主要概念隐喻类型包括:疾病隐喻;动物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植物隐喻;旅程隐喻。官方反腐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及隐喻性词汇见表1。

表1 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及隐喻性词汇识别结果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针对出现频率最高且隐喻性词汇最多样化概念隐喻“腐败是疾病”进行个例分析。虽然分析概念隐喻类型单一,隐喻表达式数量有限,但疾病隐喻非常具有代表性,既能表明隐喻性思维在反腐话语中的运用,又能生动深刻地阐明党和国家的反腐理念和措施,同时还能说明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社会反腐问题的意义。

疾病是一个正常的生命现象,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日常生活中,一定的致病因素有可能会打破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导致人体组织器官出现病理变化,产生疾病。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因此,我们对病毒、细菌、疾病、生病、治病等概念并不陌生。从表1可以看出,官方反腐话语中疾病隐喻使用较为频繁,有关疾病的隐喻性词汇也较为多样化。疾病隐喻的使用能帮助人民群众更清晰地认识腐败的本质和反腐倡廉的态度和立场。相关隐喻表达式如下:

(1)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

(2)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3)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对问题麻木不仁,要对症下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二〇一三年下半年中央巡视组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2014年1月23日)

(4)这些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成为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

——《习近平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4年5月9日)

(5)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不能视而不见,高举轻放,看到问题不处理,否则就会积重难返,病入膏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2014年6月26日)

(6)由于党内外、国内外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党的健康肌体也感染了不少病菌,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状况上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6月30日)

(7)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30日)

(8)我看就是病原体没有根除。“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所以,解决作风问题,要像人防止疾病复发一样来抓。

——《当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14年10月23日)

(9)重症要用猛药。查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

——《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2015年1月13日)

(10)中国共产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党内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腐败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顽症。

——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2015年9月22日)

(11)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要不断增强向体内病灶开刀的自觉性,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016年10月27日)

(12)“带病提拔”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较为典型的不正之风,也是对社会危害性极大的腐败问题。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9年3月17日)

(13)……坚决整治利用名贵特产和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真刀真枪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2020年1月8日)

(14)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的检视问题能力退化,患得患失、讳疾忌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2020年1月8日)

以上隐喻表达式都是基于概念隐喻“腐败是疾病”,以“疾病”概念域为始源域来理解构建较为抽象复杂的“政治腐败”概念域。事实上,疾病隐喻蕴含着一个人类隐喻“党和国家是人”。疾病隐喻包含的跨域映射关系见表2:

表2 疾病隐喻的映射结构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在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域中形成跨域映射关系,从而促使人们能够运用始源域里的知识结构来彰显目标域里的知识结构。“生病治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认知体验,“疾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域。官方借助“疾病”和“腐败”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相似性,把普通百姓比较陌生的政治腐败现象隐喻化为熟悉常见的人体出现的疾病现象。疾病是非常可怕的事物,是由缺钙或者病菌、病原体侵入体内而成,关乎个人健康乃至生死,绝不能讳疾忌医,必须及时采取对症下药、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开刀等治疗方案,否则病入膏肓。同样道理,个别党员干部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和纪律意识薄弱,导致腐败行为,严重危害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所以党和国家必须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放松,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和严厉惩处的尺度。官方运用隐喻性思维形象深刻地阐述了腐败现象会给党和国家带来的严重后果,彰显了党和国家反腐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群众对腐败现象危害性以及国家反腐败斗争的认识,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意识和作用。

5 结语

十八大以来的官方反腐话语十分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官方反腐话语中隐喻的恰当运用不仅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更能有效地传递政治信息、表达政治观点和帮助民众了解复杂的政治生态问题,从而唤起民众反腐意识和引导民众政治倾向。本文尝试运用MIPUV识别官方反腐话语中的隐喻性词汇,归纳总结其中的概念隐喻类型,通过探讨具有代表性的隐喻表达式的形成机制分析官方如何借助人民群众熟悉的具体事物宣传陌生抽象的廉政建设思路和反腐措施,有助于民众更好地理解中央领导集体的反腐立场和执政理念。语言具有神奇的力量,平实的反腐话语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猜你喜欢

表达式隐喻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表达式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表达式转换及求值探析
《活的隐喻》
浅析C语言运算符及表达式的教学误区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