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建设智能+绿色煤炭工业新体系

2021-01-25王国法

中国煤炭工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煤矿智能化智能

文/王国法

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中最经济、可靠的资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给的基石。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建设智能+绿色煤炭工业新体系,实现煤炭资源的智能化安全高效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是我国煤炭工业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40年,基本实现了煤矿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煤炭开采和利用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智能化开采技术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初步形成了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智能高效人机协同巡视模式、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智能化操控与人工干预辅助放煤模式、复杂煤层条件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模式,主要开采装备均已实现国产化,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的矿井实现了工作面内“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少人化开采,超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最大开采高度突破8.0m,坚硬厚煤层超大采高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机采高度达到7.0m,智能化工作面单面年生产能力超过1500万吨,井下无线高速传输技术(5G、WIFI-6等)取得阶段性突破,井下人员与设备定位精度大幅提高,部分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主煤流运输)实现了智能无人操控,井下中央变电所、水泵房等固定场所实现了无人值守,井下瓦斯、火灾、水灾等智能监测预警技术和井下巡检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与劳动强度,为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国煤矿智能化总体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相关基础理论薄弱、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尚未取得突破、缺少煤矿智能化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技术与装备研发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研发平台不健全、高端煤矿智能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发展。为了加快推动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了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支撑的科学理念,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议的方式,向中办和国办提出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建议”,在配合国家能源局起草《指导意见》过程中多次组织行业骨干企业代表、科技专家反复讨论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科技攻关方向、建设任务与建设目标等,为煤矿智能化建设凝聚行业共识。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应急部、煤监局、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包含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内容,十八条意见为煤炭生产企业指明了建设方向与发展目标,符合世界产业科技发展潮流,符合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符合企业发展要求,这是一个对煤炭工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一、煤矿智能化新时代煤炭工业的必由之路

建国以来,煤炭工业为国家生产了近900亿吨煤炭,为共和国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煤炭一直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的70%、消费总量的60%以上,2018年首次下降至69.1%、5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我国还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我们正在压缩煤炭比例,但国情还是以煤为主,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还要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和最安全的能源,如何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煤矿智能化是煤矿综合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是煤炭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革命的新方向。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绩,煤炭生产力和安全生产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已基本实现煤矿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为新时期发展煤矿智能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智能化煤矿就是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智能装备等与煤炭开发技术与装备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全面自主感知、实时高效互联、智能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的煤矿智能系统,实现矿井地质保障、煤炭开采、巷道掘进、主辅运输、通风、排水、供电、安全保障、洗选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的安全高效智能运行。

“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很快,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我国已有200多个工作面实现了不同水平的以“记忆截割为主,人工干预为辅,无人跟机作业,有人安全巡视”为特征的智能化开采。但是,目前,煤矿智能化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煤矿智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智能化水平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煤矿智能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煤矿工人的作业方式和条件,是煤矿工人的最大福祉,也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煤矿智能化建设虽然要增加一些投资,但会带来更大安全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随着煤炭科技发展与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传统煤炭行业传统生产条件已经难以被煤炭从业人员接受,煤炭企业同时也面临招工难的窘境,技术与生产方式变革的大趋势倒逼煤炭企业要进行智能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煤炭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煤炭智能+绿色开发,已成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四项原则:一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加强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营造煤矿智能化发展良好环境。二是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立足我国煤矿发展不平衡现状,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突破制约煤矿智能化发展的瓶颈;把握能源革命发展机遇,以智能技术为牵引布局煤矿智能化发展,推动煤炭开发利用方式变革。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加强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与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通过多元合作拓展智能化发展空间,构建创新包容的煤矿智能化产业生态,形成开放共享的煤矿智能化发展格局。四是坚持典型示范,分类推进。加强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示范工程,形成多种煤矿智能化产业发展模式,分类纵深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

目前,地方煤炭主管部门与煤炭生产企业对煤矿智能化建设均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山西省等省份的煤炭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升级改造方案与措施,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的智能化煤矿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各大煤炭集团均在积极开展智能化矿井升级改造,这将带动煤炭工业“新基建”,为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分阶段目标指引智能化煤矿建设

建设什么样的智能化煤矿?如何确定煤矿智能化发展目标?这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为此,要深入总结分析国内外煤矿智能化发展实践和发展趋势,正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要求,确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为企业进行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指引。建设智能化煤矿是世界煤炭工业的共同目标,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产煤国,目前我国大型煤炭基地的一些重点煤矿智能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一些方面引领了世界煤矿智能化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的三阶段目标是基于我国煤矿智能化研究与实践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提出的明确目标,对煤炭企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21年将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这是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目标,近年来重点煤炭企业已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取得重要进展,技术装备研发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煤矿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支撑条件。按照典型示范,分类推进的原则,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到2021年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形成多种煤矿智能化产业发展模式,这一目标是科学可行的。行业相关部门和各主要产煤省区及煤炭企业,将根据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分类纵深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

“十四五”将加快煤矿智能化的发展,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智能制造2025的逐步推进,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将与煤炭开采技术、装备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技术与装备保障。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三、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煤矿智能化巨系统“一张蓝图建到底”

煤矿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煤矿智能化涉及地质保障、煤炭开采、巷道掘进、主辅运输、通风、排水、供电、安全保障、洗选运输、生产经营等整个流程,煤炭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进行交叉融合创新将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基础。科学规划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强化智能化煤矿建设的规划部署,建立智能化矿山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制定促进智能化煤矿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加大资金和财税支持力度,为智能化煤矿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智能化煤矿必须实现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全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智能化煤矿要重点建设十大智能系统,包括煤矿智慧中心及综合管理系统、煤矿安全强实时通信网络及地下精准位置服务系统、地质保障及4D-GIS动态信息系统、巷道智能快速掘进系统、开采工作面智能协同控制系统、煤流及辅助运输与仓储智能系统、煤矿井下环境感知及安全管控系统、煤炭洗选智能化系统、矿井全工位设备设施健康智能管理系统、煤矿场区及绿色生态智能系统等。煤矿十大主要智能系统分别由若干个相关煤矿智能化子系统组成,数以百计的煤矿智能化子系统协同运行,构建起煤矿智能化巨系统。

智能化煤矿建设需要以先进、智能、高可靠的生产装备为基础,以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为支撑,以智能协同、实时交互为手段,建设“矿山一张网,数据一片云,运营一大脑,资源一视图”和“全局优化、区域分级、多点协同”的控制模式,构建地质信息、生产执行、辅助运输、洗选加工、综合调度五大智能引擎,实现智能物资、智能办公、绿色生态、智能保障、HSE五大闭环管理,形成覆盖生产、生活、办公、服务各个环节的智慧、便捷、高效、保障的煤矿综合生态圈。

智能化煤矿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借鉴“他山之石”,将其他行业现有成熟的智能技术在煤炭生产领域进行转化与应用。各行业参与煤矿智能化建设应当以促进煤矿安全、少人、提效为目标,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提高煤矿智能化水平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煤炭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建设。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矿井,通过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针对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两种典型案例,进行了顶层设计研究,一个是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张家峁煤矿生产矿井全面智能化改造和复杂巨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将打造生产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的示范样板。另一个是陕西延长石油巴拉素煤矿新建矿井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与整体研发,打造新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示范工程,在矿井设计、开采工艺、工作面装备、快速掘进、智能控制、环境数据监测等方面全面展开合作,从建设之初就注入“智能化”基因,打造现代化大型煤矿智能化运行的新模式。

四、攻关核心技术不断提高煤矿智能化水平

1.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关键核心技术

我国井工煤矿煤炭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5%,最大开采深度已达到1500m,智能化开采是减少井下灾害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的有效途径,而井下复杂、恶劣的作业环境严重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建设,亟需开展以下煤矿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加强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集成化、微型化智能传感器的研发,重点突破核心芯片、软件等基础共性技术,逐步形成全矿井全息泛化的高精度智能感知场。提高智能化煤矿井上下信息采集密度,增加信息采集种类,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决策的时效性。建立和完善满足智能化煤矿发展需要的信息数据库,规范信息采集中的数据校验、数据缓存、数据接口等,实现煤矿各类数据的深度融合处理。构建智能化煤矿大数据统一共享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智能化煤矿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推进智能化煤矿物联网技术与未来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具有高带宽、低功耗、低延时、大容量、自治愈等特性的无线自组网通信技术与装备,对煤矿井下末端网络进行全覆盖,配合煤矿井下受限空间、强干扰、复杂巷道网络条件下的多传感信息融合处理和低时延、高速率、大容量共网传输通信技术,满足井下安全生产各类感知节点接入、信息传输与交互的需要。5G技术的大带宽、低延时和广连接能够解决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大数据同步传输、远程实时控制和多传感器集中接入的难题,云计算、AI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能够充分调动计算资源,高效挖掘和利用数据,综合智能优化决策,实现煤炭智能化开采各系统的协调高效运行。要充分借鉴“他山之石”,在5G、云、AI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方面开展多元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服务。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国联通联合成立了“5G地下空间创新实验室”,跨行业合作进行专项技术的攻关。

(3)研发基于随掘、随采、随钻的智能探测技术与装备,积极开发物探、钻探、化探为一体的矿山地质综合探测技术,实现采掘工作面前方地质体的无人、动态、智能、超前、精细探测;推进煤矿井下智能钻探技术与装备研发,实现井下地质探测的地面远程可视化操控,搭建多源、全方位信息透明的煤矿三维地理信息云平台,实现地质、测量、采掘、通防、机电运输、安全监测监控等动态信息的综合协调管理。

(4)研发井下巷道智能掘进、支护、超前探测、除尘等一体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巷道掘进——支护的协同作业,提高巷道掘进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减少井下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数量,切实提高巷道掘进速度,实现煤矿井下巷道的智能、少人、高速掘进,切实解决煤矿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

(5)加强井下综采设备的精准定位、导航等关键技术攻关,切实提高综采设备与围岩的智能自适应控制水平,研发综采设备群智能自适应协同推进技术与装备,创新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新模式,实现井下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少人化开采。

(6)加快推进井上下主/辅运输系统的智能化、少人化管理,推广图像识别、永磁驱动、变频控制等技术在主运输系统的应用,大幅降低主运输系统作业人员、降低煤流线运输能耗,实现井上下全煤流运输的无人值守与经济协同运行;大力推广应用井下人员、车辆定位、导航技术,积极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研发适用于不同运输场景的井上下智能辅助运输系统,实现井上下人员、物料、设备的运输路线智能规划、自动运输、协同管理。

(7)加强井下低功耗、高精度、多功能环境监测传感器研发,大力推进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攻关,有效提高围岩环境监测信息的可靠性及灾害预警的准确性,积极落实井下“无人则安”的煤炭开发理念,大力研发风量智能解算与自适应调节、积水水位智能监测与抽排、瓦斯智能监测与预警、智能综合降尘、围岩动力灾害预警与防治等技术与装备,实现井下灾害的智能监测、预警与防治系统的智能联动。

(8)加快推进重介质选煤装备的智能化、加药系统的无人化及洗选设备综合管理的少人化,重点研发千万吨级智能洗选设备与控制系统,进行洗选设备的智能化、模块化管控,实现煤矿洗选系统的视频监控智能化、自动配煤精准化、设备状态可视化、3D控制立体化、调速节能自动化。

(9)加强煤矿井下智能供电技术与装备研发,积极推广井下高压远距离供电技术,构建扁平、开放、多元、互动、高效的智能供电系统;加强井下大型设备故障自诊断与健康管理系统开发,实现井下设备的在线诊断与远程运维;大力推进绿色无污染液压支架用液压液的技术攻关,推广应用高压远距离供液技术,构建井下智能综合保障平台,实现井下供液、供电、供风等的智能化与联动控制。

(10)面向智能化煤矿建设的一体化感知、分析、决策、集中控制、展示等需求,加快构建开放、安全、数据易于获取和处理的智能化煤矿大数据共享与应用平台,满足对煤矿底层子系统、传感器、智能设备等数据信息的无缝接入与深度融合处理,同时为上层应用业务模块提供数据共享与系统联动控制支撑;通过构建实时、透明、清晰的矿山采、掘、机、运、通等全系景象平台,实现对智慧煤矿各子系统的集成操控,解决煤矿智能化建设过程中数据兼容性差、可靠性差、子系统割裂等问题。

2.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与国外尚存在一定差距,智能化连续开采工艺、集约化生产、智能化综合管理是制约露天煤矿实现智能化的主要因素,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需要对以下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1)构建露天煤矿多维信息网,自动获取露天煤矿及其周边环境、地理、气象等信息;通过优化地质钻探及物探等工艺,实现露天煤矿精细化勘探;通过高新计算机处理技术,实现矿床与围岩动态地质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

(2)优化露天煤矿开采工艺智能化决策、控制系统。露天煤矿开采工艺主要分为全连续开采工艺、半连续开采工艺和间断式开采工艺。随着矿山开采的集约化发展,单个露天煤矿的开采范围扩大,开采深度日益增加,开采境界内矿岩赋存条件复杂多变,开采工艺智能优选、决策、控制系统将根据多维信息网及透明矿山模型智能优选单一或多种开采工艺,实现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的智能化决策。

(3)研发露天煤矿装备智能运营系统,建立钻机、采掘设备、排土及辅助装备无人操作系统、皮带智能控制系统和车辆无人驾驶系统等,实现矿用装备无人操作、远程值守、智能控制。

(4)开发露天煤矿智能调度系统,包括车辆智能调度系统、设备维修智能管理系统和设备智能管控系统,基于GNSS定位、GIS地图、无线通讯等技术,实现露天煤矿人员、设备的智能调度协同管控。

(5)研发露天煤矿空——天——地安全预警系统,加强露天煤矿地质灾害与工程事故的智能化预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研发,积极开发集卫星监测、Insar监测、无人机遥感监测、红外遥感监测、边坡稳定雷达监测、微震监测、边坡地下位移监测、水位水压监测、设备故障监测等为一体的露天煤矿空——天——地智能联合预警系统,实现露天煤矿与工程灾害的智能化预测、预警与设备联动。

(6)研发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绿色开采系统,加快推进基于网络与大数据的露天煤矿云服务平台建设,重点研发露天煤矿高效剥离——智能回采——回填——生态复垦一体化智能绿色开采技术,进行露天矿山从开发规划——设计——生产——闭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污染控制,实现露天开采与矿区固体环境、水体环境、气体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绿色发展。

3.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

煤矿智能装备是煤矿智能化核心,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对煤机装备的适应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要求越来越高。煤机企业传统定型产品的大规模制造模式已不适应煤炭生产企业的需要,而是普遍需要根据煤矿具体生产技术条件,不断创新研发适应强、可靠性高的智能化成套产品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这就要求煤机企业具有强大而全面的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而且,煤机企业需要从煤矿设计之初就介入到整个系统建设中,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到现场运行、使用维护、配件支持,再到最后的产品退出和再制造等,要给煤矿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以数据为核心资源,推动煤矿智能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模式创新,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延伸智能煤机制造产业链,从主要提供煤机产品向提供产品与服务转变、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转变,推动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开展大型煤矿企业、大数据专业服务商等数据平台之间的应用与交易,培育煤矿大数据开发、融资租赁、数据征信等服务新模式。

五、建设标准体系支撑煤矿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基本处于空白,且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有不少规定不适应智能化矿井建设的要求,亟需开展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和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基于智能化煤矿建设要求,我们从通用基础、支撑技术与平台、煤矿信息互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及装备、安全监控系统、生产保障等六个方面对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进行了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化煤矿标准体系架构

为了满足企业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对标准的最迫切需要,我们起草制定了“智能化煤矿分类、分级技术条件与评价指标体系”“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分类、分级评价技术条件与指标体系”等相关标准,我国不同区域煤炭地质赋存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智能化煤矿建设既要有统一的原则、目标和任务,又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本标准基于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研究,总结了不同条件煤矿智能化研究与实践经验,并广泛参考了相关技术标准。充分考虑了以下情况:

——煤矿所在区域、建设规模、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生产技术条件等的不平衡性;

——煤矿开拓、采掘、运通、洗选、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的关联性;

——各指标要素对煤矿智能化主系统影响程度的差异性。

针对不同矿井煤层赋存条件与建设基础,制定具有差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煤炭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智能化建设投资,为煤矿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六、政府支持创建智能+绿色煤炭工业新体系

国家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化发展长效机制,对验收通过的智能化示范煤矿,给予产能置换、矿井产能核增等方面的优先支持,对积极推广应用井下智能装备、机器人岗位替代、推进煤矿开采减人提效的煤矿,在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对新建的智能化煤矿,在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优先考虑,将相关煤矿智能化改造纳入煤矿安全技术改造范围,探索研究将相关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范围。

研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化煤矿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发起设立相关市场化基金,形成支持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大政策支持,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煤炭行业不断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著。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煤炭绿色矿山建设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智能绿色开发技术与水平方面与国外水平差距较大。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推动煤矿开采智能化,形成科学绿色开发的新模式,将为推动煤炭绿色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现有渠道的财政支持,依据国家《煤矿安全改造专项管理办法》,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对积极推广应用井下智能装备、机器人岗位替代、推进煤矿开采减人提效的煤矿,在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对新建的智能化煤矿,将相关煤矿智能化改造纳入煤矿安全技术改造范围。对使用中长期贷款的煤矿智能化改造项目积极争取财政贴息支持。二是研究探索设立煤矿智能化改造专项资金,为煤矿智能化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2)优化项目建设办理程序。对新建的智能化煤矿,在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优先考虑,对项目用地、环评、安全准入等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加快办理进度。

(3)引导发挥示范作用。对验收通过的智能化示范煤矿,给予产能置换、矿井产能核增、释放先进产能等方面的优先支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其他煤矿智能化改造。

(4)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对智能化煤矿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研究下调增值税税率,扩大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范围,减免地方政府资源性收费,以及对重大技术装备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进口免税等。

(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化煤矿的支持力度,协调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授信额度、提供专项贷款,对煤炭企业实施的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给予信贷支持。鼓励企业发起设立相关市场化基金,促进企业煤矿智能化改造。

七、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促进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指导意见》提出,凝聚各方共识,促进智能化跨界合作。在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指导下,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设计院、高校、金融、装备厂商和煤炭企业等为主体,组建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和区域性创新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专业领域优势,实现协同创新、跨界融合发展,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支撑。按照这一意见,2019年7月,由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发起,联合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共同组建成立了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

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由首批27家理事单位组成,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凝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煤炭生产企业、设备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等相关单位的合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煤炭企业需求紧密衔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的中心任务是以煤矿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需求为基础,针对制约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与装备难题,开展攻关,搭建协同创新研发平台,开展煤矿智能化顶层设计研究,发展规划编制、标准体系建设、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智能制造、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专利培育、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等进程,为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将开展煤矿智能化发展战略与技术咨询研究,联盟成员将联合开展煤矿智能化发展状况调研,及时发现、评估、反馈煤矿智能化发展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定期发布《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向企业提供发展战略与技术引导。通过发挥联盟各产学研用单位的优势,组织协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并在联盟成员单位中开展智能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同时,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将为政府和行业指导煤矿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第三方服务,推动实现煤矿智能化发展目标。

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的核心价值是协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联盟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本着自愿原则,不断吸纳新成员,并将建立联盟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形成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猜你喜欢

煤矿智能化智能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