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

2021-01-25刘伟奇

四川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江都苏中苏南

刘伟奇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36)

1 江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1.1 崛起苏中:发展成就

1.1.1 经济发展的高地

近十年来,江都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苏中14县(市、区)中,江都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生产总值仅次于通州区和海门市,排名第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排名第一,两项指标均遥遥领先于高邮市、宝应县和仪征市,以及扬州市区的开发区、广陵区和邗江区。

1.1.2 水路货运量快速领先

近年来,江都货运总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货运交通基本形成以公路和港口运输为主导的格局。公路运输比例为27 %,港口运输比例为73 %,航空运输刚刚起步,铁路运输基本停滞。江都港的迅速发展使得江都区水路货运量快速增长,在苏中14县(市、区)中处于领先水平。

1.1.3 支线机场潜力巨大

目前,苏中地区现有南通兴东机场和江都境内的扬州泰州机场两个机场。南通兴东机场通航20多年,开辟了14条国内航线,扬州泰州机场通航仅1年半,就开辟了12条国内航线。可见,扬州泰州机场虽然起步晚,但发展的起点高、速度快,发展潜力巨大,填补了江都区发展航空物流业的空白。

1.2 融入苏南:寻找差距

1.2.1 经济总量小

与苏南沿江四市相比,江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江都地区生产总值略高于靖江市,工业总产值低于苏南沿江四市的水平。2017年,江都的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均低于苏南四市水平,特别是二产比重尤为明显。

1.2.2 港口吞吐量少

江都港所在的扬州港区,在货运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均排在江苏沿江八市末位,港口现状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码头总延长、泊位个数、综合通货能力与苏南的苏州、无锡港口差距较大。

1.2.3 产业发展低效

为准确反映全省物流业发展现状,构建江苏物流评价体系,指导和推动全省及各地区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共同发布了全省及各省辖市物流指数。数据显示,江都所在的扬州市物流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苏南地区的苏州、南京、无锡差距较大。同时,江都的地均工业增加值和地均二、三新产增加值均低于苏南地区城市的水平。

2 区域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2.1 跨江融合带动

2.1.1 产业发展跨江对接融合,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抓住长三角尤其是苏南地区转型升级的机遇,立足扬州产业基础,主动承接上海和苏南产业转移,重点在汽车、机械、化工、船舶、新能源和新光源等产业领域与上海、苏南地区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江苏(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扬州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加强与苏南服务业优势互补、功能衔接、联动发展,优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等契合名城特质的产业。

2.1.2 交通设施跨江对接融合,形成与长三角核心区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

加快跨江融合发展的交通网络建设,构建“长三角一小时、宁镇扬半小时”区域快速交通圈,以基础设施的高效联通促进融合发展的无缝对接。支持扬州建设苏中沿江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为骨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过江通道和城际轨道建设为重点,以快速化、通勤化交通网络建设为目标,推进与苏南城际通道及综合交通网络的全面衔接。

2.2 发展方式转变

2.2.1 交通区位优势引导下的产业大发展

区位是江都的核心优势。从地理区位看,江都是苏南与苏中地区联系的重要节点和门户;从交通区位看,江都坐拥区域性水、陆、空交通枢纽,纵贯南北、联系东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业发展将形成新格局,由辅助性行业转变为先导性产业,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相辅相成,加速发展物流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2.2 物流业是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推手

物流业的发展壮大来自于其他产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一体化和社会化,因此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性强,是其他产业专注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保障。物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也促使了社会各项资源的快速、高效配置,并朝着信息化、电子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全社会的生产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对物流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一方面可以提高客货运输效率、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释放出城市中心的稀有土地资源,使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提高。

3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3.1 申报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2012年,仅一年江苏省就有4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获批,可见国家政策近年的倾斜和放开力度很大。江都应该抓住机遇,率先在扬镇地区崛起。江都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使江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更加完善,可以为江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承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通关条件;有利于江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强劲增长;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江都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成为苏中地区乃至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强大的助推器。

3.2 启动空港新城发展建设

现代城市的发展表明,机场(高端人流)的因素已经取代以前的港口(货流)和火车站(货流和低端人流),成为更重要的城市动力。江都境内扬州泰州机场的建成,使得周边要素必然向此汇聚。一个大型枢纽机场的功能可以辐射到与航空相关的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从而形成一个较大的产业链。我国的实践也证明,空港经济能够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核心航空产业带动配套产业的拓展及城市功能的完善,从而驱动区域竞争力的提升,非机场传统产业在机场周边汇集形成延展功能区块,为整个江都区域提供多方位的综合服务。

3.3 报批机场一类开放口岸

江都境内的扬州泰州机场已经纳入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口岸开放审理计划。一旦一类口岸开放,扬州泰州机场就能及早开通港澳台地区航线,以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的国际航线,机场预留的国际航班区将正式发挥功能,江都空港物流业的发展蓄势待发。资料显示,扬州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直线距离不过约800 km,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两地经贸合作全面推进。2002年至今,扬州已连续10多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台商来大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之一,这些都为江都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带来巨大商机(图1)。

图1 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机场分布

3.4 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在布局及产出效益等方面需满足“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促进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转变的“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综合经济实力需达到同期省内国家级开发区中等以上发展水平”、“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所在省的省级开发区排名前五位”。江都经济开发区总体排名和各项经济指标均已远远高于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要求,完全具备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条件。江都经济开发区申报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在江苏省内将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裁量权,同时,开发区对招商引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 结束语

在宁镇扬大都市区列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国家级规划,以及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的利好政策背景下,江都应该进一步利用其区位优势,加交通设施快跨江对接融合,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与长三角核心区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和产业集群,打造苏南与苏中地区联系的重要节点和门户区域,提升江都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江都苏中苏南
扬州江都区切实做好高温期间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南年俗亦动人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凝侨心 聚侨力 助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路先生,我错了
『東南文化』2019년제4기주요논문제요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