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2021-01-25黄海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维持性尿毒症护理人员

黄海萍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0 引言

伴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作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的肾脏,其功能以及结构均呈退行性发生变化。而以上的一系列改变,将直接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尿毒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一旦老年患者患有尿毒症以后,自身的内脏器官代偿功能均会下降,而接受过肾移植的患者极为少见,通常是依靠血液透析来延长患者的寿命[2-3]。因此,目前临床针对尿毒症老年患者主要采用的有效治疗方式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然而大部分老年患者经过治疗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因素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最终治疗效果不如人意[4]。因此,在对尿毒症老年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还需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效果。本研究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诊的尿毒症老年患者共50例实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加入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重要价值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诊的尿毒症老年患者共50例,根据给予的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成以下两组,包括25例A组和25例B组。其中25例A组患者采用的是基础护理干预,男18例,女7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66岁,平均(54.3±1.5)岁,病程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3年,平均(24.6±4.4)个月。其中4例慢性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10例高血压肾病。而25例B组患者采用的是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男19例,女6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69岁,平均(55.2±2.7)岁,病程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4年,平均(25.8±5.3)个月。其中5例慢性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6例高血压肾病。对以上50例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P>0.05)。

1.2 方法

A组:(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后,采用适当的语言技巧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书面讲解病情、治疗方面以及护理方面等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其发放相关的资料,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一一解答。在进行透析治疗前,为患者和家属进行饮食指导的讲解,告知健康营养搭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自律性以及家属的监督性,从而增强患者饮食依从性,增强对患者心理监控宣教。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透析治疗后,将发生的一些并发症以及相关的预防方式,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树立治疗信心。(2)饮食干预,叮嘱患者和家属相关的营养特点,积极鼓励患者多食以低盐低脂、高热量、高蛋白以及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为主。禁食植物蛋白类食物。例如豆制品类的食物。按照患者进行透析的实际状况,对患者每日钠盐的摄入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饮食习惯和消化功能等方面来为患者制定专门的饮食护理计划。(3)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护理人员鼓励并陪同患者进行室外的活动,例如打太极、散步或者是钓鱼等。控制患者每日的运动量,不易过度劳累,从而提升患者的抵抗力以及自身免疫力。

B组:A组护理干预方式基础之上加入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龄、经历状况以及性别等等一系列条件为患者挑选合适的责任护士,同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针对悲观且抑郁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采用温和的语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举例讲解成功案例、治疗方式以及病因等等,以此来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升治疗配合度。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随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若患者出现恐慌或者是焦虑,则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更加细致且耐心的关怀以及思想教育。以患者的角度来重新了解疾病,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勇于配合治疗,将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彻底消除;针对部分出现排斥心理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去倾听患者。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随后给予针对性的安抚,护理人员还可结合患者的社会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等,对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因素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其能够正确的重新认识身边的事物与人,让患者能够排除敌意,保持轻松且愉悦的心态去接受整个治疗。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根据自评抑郁量表以及自评焦虑量表(SDS和SAS)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高,反之则越差。

生活质量根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进行评估,一共包括精神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健康状况、躯体疾病以及社会功能等以上六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分值越低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反之越好。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变化情况(±s, 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变化情况(±s, 分)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A 组 25 42.9±4.4 24.8±5.9 47.5±3.8 27.2±4.8 B 组 25 42.7±4.6 19.7±5.6 48.1±3.8 12.4±5.4 t 0.222 4.433 0.790 14.485 P 0.825 0.000 0.432 0.000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s 分)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s 分)

组别 n 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B 组 25 75.36±6.29 77.24±6.27 74.24±6.33 74.14±5.94 76.16±6.97 A 组 25 64.33±4.12 64.16±3.58 62.81±3.86 65.15±4.58 64.23±4.34 t 10.373 15.748 10.901 8.475 10.2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变情况

如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低于A组(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如表2所示,经过不同护理干预护理后与A组患者相对比,B组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评分显著偏高(P<0.05)。

3 讨论

大部分患有尿毒症的患者均会实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该疾病不仅病情危重、社会压力大、病情漫长,同时经济压力大对患者的心理乃至身体方面均造成了严重影响[5]。通过持续性的血液透析治疗,虽然能延长患者寿命,但是会对其脏器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患者死亡或者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6]。与此同时,患有尿毒症的患者无法像常人一样进行社会活动,因此会感到孤独、难过、恐惧和焦虑,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临床在给予患者透析治疗同时还要加入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提升预后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7]。

临床研究通过在原有的护理干预基础之上,包括健康宣教、饮食干预以及运动指导等方面。首先让患者对疾病,治疗方式以及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出现抵触或者是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随后再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专门的饮食计划,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同时再配合有效的运动指导,可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便是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彻底消除一系列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8]。本研究结果指出,,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低于A组(P<0.05)。经过不同护理干预护理后与A组患者相对比,B组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评分显著偏高(P<0.05)。

总而言之,在原有的护理基础之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共同应用在临床肾内科收治的需实行维持性血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老年患者当中,不仅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维持性尿毒症护理人员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预防尿毒症的关键措施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