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舰载隐身战斗机和预警机为何对中国海军如此重要

2021-01-24孟连营

生命与灾害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预警机舰队战斗机

孟连营

在不久前的珠海航展上,国内航空业权威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新一代国产舰载隐身机将在今年内看到。

自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服役以来,中国海军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时至今日,航母编队作战体系所必需的拼图,也已逐渐随着国防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趋于完整。从海四代战斗机和舰载预警机来看,中国航母已经瞄准了世界最高水平。

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是航母的力量开挂器

在搭载专用雷达的预警机问世前,航母编队的力量主要依靠航母自身和护航战舰的雷达,但其有两个弱点:第一,地球曲率会导致舰载雷达的直线电磁波受到阻碍,对远距离和超低空存在盲区;第二,舰艇速度不足,自身高度有限,直接限制了自身雷达的作用效果。

“二战”中的舰载侦察机多半只能靠肉眼观测,出错率较大,而且在不良天气和夜间几乎无用武之地。“二战”后期,日军经常派飞机在夜间超低空偷袭美军,但美军依靠携带舰载雷达的专用舰载战斗机,组成空中巡逻队,多次成功拦截对手。得益于“二战”经验,美军在冷战初期就开始研发第一代专用的舰载预警机。美军认为,如果面对携带远程反舰导弹的图-22M发动攻击,其现有舰队防空范围难以扩大到绝对安全距离。

美国最终发展出了E1和E2系列。根据实战和模拟对抗演习数据显示,空中预警机将舰队的防空效率一举提升15~30倍,同等数量空战中,预警机能让己方拦截战斗机的击杀效率提升30%~150%,而自己的攻击机群更是能依靠预警机找到安全路线,被攻击的概率几乎可以降低55%。反之,舰队舰载战斗机数量就要增加一倍才能真正确保安全系数。对空间有限的航母而言,预警机最大程度做到了兵力资源优化。

海湾战争时期,美军航母形成了E-2预警机、EA-6B电子战机、S-3反潜机/加油机的三件套组合,其有效防空监控距离超过了苏联的P-700反舰导弹,图-22M即使在KH-22反舰导弹的极限射程上也很可能被提前发现而来不及开火就被击落,而引导导弹的图-142同样会遭到厄运。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仅2.5马赫的KH-22在失去引导的情况下,要在13分钟后才能接近目标,而这段时间足以让美军舰队高速拉开距离,并提前做好反导准备。

不但如此,舰载预警机借助下视能力,还能在标准6或海红旗9等舰载防空导弹射程外对海面进行不间断扫描,其自身安全系数也得到很大提升。在执行反潜任务时,它的雷达还能在远距离发现对方的潜望镜回波,这也是舰艇反潜所难以做到的。当确定海面和水下目标后,预警机就会使用其数据链,召唤舰载战斗/攻击机和反潜直升机对目标进行攻击。

国产舰载预警机可能会有什么亮点

近年来,国产舰载预警机的模式也是一个关注点。不少人认为,该机可能在雷达性能、飞行参数和体量上与美国的E-2C/D近似,后者的重量与“二战”时期一些双发轰炸机近似,能在轻载状态下不依靠弹射器直接起飞,并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和指挥系统,自成空中指挥中心,进而在区域防空、联合空中行动、综合反潜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该机也存在弱点:其一是内部燃料搭载量低,为维持长航程就只能以很慢的速度巡航,很容易成为活靶子。其二是舱室被雷达占据后,导致人员携带量不足,能指挥的友军单位较为有限。最主要的是该机对隐身机的探测距离不足,这就很容易被霹雳-15等远程空空导弹猎杀,进而影响舰队防空。

对中国海军而言,假想对手隐身舰载战机的威胁十分明显。如果我方无法在远距离锁定这些空中幽灵,那么对方就可能渗透进入攻击距离而威胁我方航母和其他主力舰,在这种距离下我方的防空准备时间难免局促。

所以可以肯定,国产舰载预警机将具有高数据率处理能力、强干扰能力、高可靠性,以及强大多波束控制的相控阵雷达,以便在数百公里外发现F-35一类对手。同时,它的雷达体积也会小型化,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会提升,进而增加机组人员的工作空间和指挥效率。

舰载战斗机隐身化之路,美国几十年前就开始了

冷战后期,当美国拥有世界上第一种隐身战斗机F-117后,世界就很快从海湾战争中感受到这种武器带来的高隐蔽渗透性和攻击精确突然性,这几乎改变了一个世纪的传统军事思维。很快,美国海军也试图以该机为基础,发展舰载版的F-117N。按照计划,F-117N的翼展扩大了50%,机翼后掠度从50度缩减到42度,并增设了水平副翼以加强航母降落时的低速性能。同时,美军还计划将其隐身涂层进行抗海盐腐蚀处理。

考虑到F-117存在速度慢和机动性不足的弱点,因此F-117N的计划提出者还希望为其换装F404发动机,在这种助力下,该机可能实现超音速飞行。同时,F-117N的弹仓容量还会得到明显提升,甚至在执行较低烈度任务时还能通过外挂架挂载更多弹药。这样一来,它的打击能力就会明显超过F-117基础型。然而由于此时美国已提出JSF(后来发展成F-35)计划,因此F-117N也最终没了下文。

尽管F-117N计划失败,但美国海军在此前也将目光放在著名的F-22身上。当该机一举击败竞争者YF-23时,美国海军也开始考虑海基版改进型。由于该机的F-119引擎功率十分强大,加上二元矢量喷口,所以不但能不开加力超音速巡航,而且机动性超群。美国海军希望海基F-22具有类似F-14的可变后掠翼设计,并同时满足空战和其他打击任务。

但后掠翼无疑会对其隐身能力带来较大破坏,而且F-22本身还必须进行彻底的结构高强度升级,才能满足弹射器发射和尾钩拦阻着舰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最主要的是,根据评估报告显示,这一系列改进会让成本飙升,而F-22基本型的价格就已经十分高昂。在后冷战时代,美国大幅下降的军费显然无法满足海军的要求。虽然F-117和F-22的舰载化之路无果而终,但美国海军发展隐身战斗机的决心却依旧没变。

F-35满世界飞,国产舰载战斗机必须迅速升级

美国当年的JSF计划原本是要发展一种价格低廉而且和F-22形成高低档搭配的高通用化和多功能的隐身战斗机,但最终应运而生的F-35却成为美国目前隐身战机的中坚力量。目前F-35系列的数量突破了700架大关,全系列飞行经验超过40万小时,而且发展出垂直起降的B型和飞行甲板弹射起飞的C型。根据这一趋势,该机在美国舰队的所占比重将超过超级大黄蜂系列。

不但如此,F-35系列也完成了一系列实战或演习测试,例如2018年时“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就搭载了10架F-35B在阿富汗执行了所谓“实战”任务;2021年8月,“卡尔文森号”航母也搭载了12架F-35C,部署到了亚太地区,其演习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更危险的是,一些美国的盟友也可以通过F-35B和两栖攻击舰组合的方式,进而拥有准航母。这样一来,美国阵营的海军舰载航空兵势力就会无形间迅速扩大。

尽管F-35并非突出制空能力的重型双发战斗机,但借助隐身战机的降维打击优势,它在面对非隐身战斗机时依旧具有很大优势。在美国红旗军演中,据称该机与F-16、F-15等三代机的交换比达到1 :10以上。可以想象,任何一种他国的舰载战斗机,无论是米格-29K、阵风还是苏-33,面对F-35时都会因难以有效发现对方而陷入危险境地。考虑到对方的数量优势,这种危险指数自然还要提升。

国产隐身舰载战斗机为人民海军带来了什么

目前中国航母配备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依然是歼-15系列,尽管其实际作战能力明显超过了与之存在一定技术关系的苏-33系列,也发展出电子战的D型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还无法从根本上弥补F-35C的代差优势。

而如果003号等弹射甲板航母搭载国产隐身战斗机,情况就大为改观。从其布局和比例来看,该机和F-35系列有一定相似之处,这就说明该机的性能和定位也与之近似。隐身机上航母,也说明中国在复合材料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隐身涂料方面。

根据网友猜测,歼-15系列可能进行了弹射测试,而刚完成试飞的国产隐身舰载战斗机同样疑似具有弹射杆。这就说明该机也会和国产舰载预警机一道,配备在003号和后续类似弹射甲板布局的大型航母上。

如果未来一艘中国的新型航母搭载隐身战斗机的数量与美国航母近似,那么该舰的实际战斗力就很可能是搭载歼-15的“山东舰”的数倍之多,甚至足以和一艘十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分庭抗礼。

目前,美国航母的舰载战斗机中,超级大黄蜂系列依旧占据较大比例。根据其具体搭配使用原则来看,该机依旧会以较大规模攻击波形式发动快速突击,而F-35C则会成为其重要的掩护者。

按照国产隐身舰载战斗机的完善和量产速度来看,无法在短期内完全取代歼-15系列,所以在可能的海战中,歼-15或许会在定位上调整。此外,歼-15D电子战改进型也会发挥自身优势,协助隐身战机有效作战。

在实际任务中,新型舰载预警机将借助更先进的雷达,能在更大距离发现包括F-35C在内的任何来袭敌机,而国产隐身战斗机就会以特定数量为一个小组,将其拦截在安全范围以外,并通过自身的数据链信息传播,为舰队海基防空反导提供宝贵数据。而在突击任务中,对方预警机要想发现国产隐身战斗机没有那么容易,其一旦被敲掉,那么对方舰队空中拦截网就会出现破口。在这种情况下,敌航母就难以保证自己不会遭到攻击。

国产舰载预警机和隐身战斗机比翼齐飞接受测试,这喜人的一幕,不但是中国军用航空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标志着中国海军完成了历史性突破。然而军迷们也要客观冷静地看到,这只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在一个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而从弱到强的后续攻关之战依旧需要不懈努力。随着美国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的立项,我们面临的局势依旧紧迫,所以我们不但要在短时间完成从弱到强的过程,而且要迈向更强!

猜你喜欢

预警机舰队战斗机
苏-35S战斗机
空中指挥所——预警机
无人舰队拼团记
超级舰队
歼-5战斗机
蚋式战斗机
Babyfirst/宝贝第一 R501A 海王盾舰队
“罗斯福”号航母首次弹射并回收E-2D“先进鹰眼”预警机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
海南岛战役中的“土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