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行动”

2021-01-23邓云锋

中小学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双减政策

邓云锋

摘要山东省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致力于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山东“样本”。首先是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观念变革、推进评价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良好生态;其次是勾画“九大行动”改革方案,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最后是通过完善机制制度建設,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双减”政策;评价改革;放管服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12-0029-04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落实“双减”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山东基础教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曾创造了许多影响全国的典型经验做法。近年来,山东省在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勾画了“九大行动”改革方案,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现代基础教育之路,从而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山东“样本”和山东智慧。

关键领域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统筹兼顾,精准施策,牵住事业发展的“牛鼻子”,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落一子满盘皆活”的效果。

1. 推进观念变革,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发展素质教育,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发展理念。

其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要以党的教育方针校准行为,把教育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奠基工程进行系统谋划,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其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即不单纯以考分排名评价教师,不片面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引导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潜心教书育人,教好每一名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其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教育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根据孩子的性格禀赋和素质潜力,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选择适合的教育。

2. 推进评价改革,形成正确的办学导向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是“龙头之战”“最硬的一仗”。《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建立科学完备、导向清晰的办学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发挥好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重点是解决好“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清单,明确具体完成的时间点、责任人。在部署各地各学校制定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具体措施的同时,省级层面还应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彻底解决管得太多、激励不够、保障不足的问题,持续释放和激发学校内生发展动力,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其一,深化简政放权,把属于学校的权力还给学校。要明晰政府、学校的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事项,推行清单化管理,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做到能放尽放、能减则减、放无可放。

其二,强化监督管理,指导学校将办学权用足用好。要指导学校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相应的决策机制、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做到底线管理、规范办学。

其三,加强政策供给,给中小学校全面“卸下重担”。要围绕保障好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落实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对政策明确的抓好落实,对缺少实施细则的及时补齐。

在全面分析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我们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系统集成,围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规划了综合改革“九大行动”。

行动一:实施“强德固本”行动,深化德育综合改革

强德固本行动主要是指大力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构建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在德育内容安排上,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在德育途径上,要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2021年已实现所有中小学校“一校一案”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德育形式上,探索创新教和学的方式,努力创设情境化学习氛围,贴近学生实际释疑解惑。在德育评价上,强化学生社会服务和实践经历评价,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行动二: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要让基础教育走向高质量,课堂教学是必须练好的“基本功”。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就是要组织中小学校主动适应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探索轻负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任务是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发挥教科研支撑作用,实现面向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这些工作在当前深入实施“双减”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行动三:实施“强身健体”行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强身健体行动主要是指落实中央和省文件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深化体育考试制度改革,自2021年起全部采取“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的方式确定中考和高中体育科目成绩;定期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每一学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考评挂钩制度,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作为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校长、教师业绩挂钩等。

行动四:实施“强优重普”行动,深化学前教育改革

随着入园高峰逐渐过去,学前教育的发展重心将从重建设转向重质量,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飞跃。启动实施强优重普行动,就是围绕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目标,完善常规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水平。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将“自主游戏精神”贯彻落实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引领幼儿园形成“相信儿童、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课程文化;推进幼小双向科学衔接,绷紧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根弦,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家园校共育机制;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开展幼儿园办园水平分类认定,有效指导和引领幼儿园不断提升保教质量;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压实乡镇中心幼儿园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管理责任。

行动五:实施“强镇筑基”行动,深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

“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强镇筑基行动,就是通过提高乡镇驻地教育水平,带动乡村教育发展,纾解城区教育压力,实现整体提升。综合来看,这是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多个重要战略的交汇点,是一项支点工程。山东作为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省份,将在整体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努力为全国振兴乡村教育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行动六: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实施强科培优行动,就是要立足学科建设,引导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办学,着力解决同质化问题,切实转变育人方式。2021年,我们已正式启动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经过5~10年时间,创建一批依托国家规定课程,涵盖人文、社科、理工、艺体、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特色高中,示范引领全省普通高中由标准化规范化向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格局。

行动七:实施“强师兴源”行动,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实施强师兴源行动,就是要聚焦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加大改革推进力度。重点是深化编制改革,在挖潜和增效上下足功夫,解决总量不足的问题;深化“县管校聘”改革,解决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深化职称评聘和绩效分配改革,解决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调整教师培训结构,优化培训实施方式,解决教师素质能力不高的问题。

行动八:实施“家校共育”行动,推动协同育人改革

山东作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在家校共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施家校共育行动,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构建家庭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尽快实现每个城镇社区和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都建设一所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拓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内容,在做好现在家长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关注未来家长的教育,如面向大学生开设家庭观念教育课程,对于师范类学生增强家校沟通能力培养,提倡婚姻登记增加家庭知识的普及内容等;健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保障,在教师培训中增加家庭教育辅导的内容,健全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

行动九:实施“校舍建设”行动,持续扩增教育资源

在完成全面消除中小学大班额的任务后,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段入学高峰,学校硬件建设绝不能放松,未来几年仍然是攻坚战,必须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实施校舍建设行动,就是要将教育基础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建设上,保证每年增加一定的学位,持续扩增教育资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重点是抓好学校布局规划的落实,以县为单位编制中小学10年建设规划;建立校舍安全动态监测机制,每年组织开展校舍安全检查,持续做好校舍的抗震加固、安全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在有效解决历史旧账的同时,坚决不能增添新账;按照“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审批供地、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要求,做好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制度保障,为此需要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加强组织领导上下功夫。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精心组织实施、有序推进。要健全部门协调机制,细化各项改革举措,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及时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要重视防范和化解改革风险,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人民群众的承受度相结合,确保好事办好。要将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纳入未来五年教育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推进基础教育在“十四五”期间更进一步、再上一层。

二是在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优先”: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基础教育,教育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基础教育,切实加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要做到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基础教育发展,协调各部门在项目审批、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编制统筹、安全保障等方面,优先考虑教育发展需要,推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资源免费向中小学和幼儿园开放。

三是在抓好督导落实上下功夫。政策文件绝不能停留或满足于制定出台,每有一项政策出台后,必须同步建立政策落实的长效体系,将政策红利发挥到最大。这就需要重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让教育督导“带电长牙”,督促检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成效。教育督导机构要全面加强督政、督学和监测评估工作,把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学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加强督导督查,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四是在打造工作合力上下功夫。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要构建好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多方协调的工作格局,形成各育人主体相互支持、有效参与、有力保障的浓厚氛围。要提升做好融媒体时代教育宣传工作的能力,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主动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回应社会关切,为基础教育改革赢得时间、赢得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迈入“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山东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机制更加健全,教育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学校办学更具活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保持山东省教育改革的先行优势,创造更多来自山东的原创经验做法。

(注:本文作者系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编辑 谢 凡)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双减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