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负性注意偏向对模糊信息解释的链式效应

2021-01-23张蓉卞笑莹韩希民

关键词:青少年

张蓉 卞笑莹 韩希民

摘    要: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操作威胁信息下的注意偏向,考查注意偏向训练对于模糊信息解释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威胁信息的优先注意分配影响了后续模糊信息的解释方式,具体表现为接受过威胁信息的个体比对照组个体更有可能以负性的相关方式处理模糊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对威胁信息处理的初级阶段进行干预,可有效防止信息解释偏向的链式效应,有利于积极认知的建立。

关键词:注意偏向;信息解释偏向;青少年

Cascading Effects on Teenagers of Attention Bias to Threat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on

Zhang Rong, Bian Xiaoying, Han Ximing

(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061001,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manipulated attention bias to threat and examined the effects on the way ambiguous information was interpreted on teenager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ttention to threat would affect the manner in which ambiguous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For teenagers, interven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rea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ascading effect of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bia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ositive cognition.

Key words: attention bias;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bias; teenagers

〔中图分类号〕  B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29(2021)03- 0000 - 00

0     引言

焦虑个体偏向于注意环境中的相关威胁信息,并倾向于应用负性方式解释模糊信息。有研究表明,增加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及消极信息解释偏向会提升个体焦虑的易感性[1]。因此,无论是负性注意偏向或信息解释偏向都是个体焦虑产生和发展的认知偏差。但是,这两种认知偏差在焦虑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到底占有何种地位,如何减少此类认知偏差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此类研究较少。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對象

由于女性压力反应的性别特质突出。本研究选取29位女性高中生(年龄16.21±1.35),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控制组参与研究。两组参与者在状态焦虑量表(STAI)上的差异不显著,训练组([M]=41.75,[SD]=4.23),对照组([M]=39.01,[SD]=6.04),[t](27)=1.42,[p]=0.17。

1.2   研究过程

参与者要完成一系列实验程序,包括信息解释偏向(1)、情绪量表(1)、压力诱导任务(1)、情绪量表(2)、注意偏向测试(1)、注意训练、注意偏向测试(2)、情绪量表(3)、信息解释偏向(2)、情绪量表(4)、压力诱导任务(2)、情绪量表(5)。

1.3   研究方法

1.3.1   注意偏向测试(点探测任务)

图片来源于中国情绪图片库,其中男女表情图片各8张,每组图片面部表情由一个人愤怒的面部表情和中性表现并排呈现。每张图片高11cm,宽8cm。点探测程序共分为三个模块,两个测试阶段和一个训练阶段。每个试次开始时,注视点呈现500ms,面部表情图片呈现500ms,向上/向下箭头呈现200ms,反馈界面1400ms。探测点出现在威胁刺激出现过的位置称为一致条件,探测点出现在中性刺激出现过的位置称为不一致条件。注意偏向训练组接受威胁刺激一致测试,对照组接受威胁刺激一致和威胁刺激不一致测试各半。

1.3.2   信息解释偏向测试(句子完型任务)

为评估参与者的信息解释偏差,从句子完型任务(the Sentence Completion Task)和身体感觉问卷(the Body Sensation Questionnaire)中选取42个问题建立测试库。例如,你的心跳的很快是因为你_____(紧张/兴奋)。要求参与者列出他们想到的所有词语,并要求选出最符合他们想法的词语。问题库中的42个问题随机分配到信息解释偏向(1)和信息解释偏向(2)中。

参与者列出的词语由两位不参与其他实验的研究者进行编码,共分为情境类别和效价类别两大类[2]。情境类别下分为社会情境词语和非社会情境词语两个子类,效价类别下又分为正性词语、中性词语、与焦虑有关的负性词语、与焦虑无关的负性词语和其他词语五个子类。共有4718个词语被记录和编码。编码率达到了95%。

1.3.3   情绪量表

为了评估实验过程中的情绪变化,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在整个实验中共使用了5次。该量表包含两条15cm30等分的线段,分别为放松——焦虑维度和高兴——抑郁维度。参与者在线段上标识出符合自己当前情绪状态的位置,得分从1-30分。得分越高表明参与者越焦虑或抑郁。

1.3.4   压力诱导任务

实验中包含了两类压力诱导任务:字谜任务、木块图任务。在每个压力诱导任务前,参与者被告知任务表现与智力水平有关,并且参与者的表现将被录像,如果表现太差,那么录像视频将在参与者允许的情况下作为高校实验心理学的教学视频(实际不录像)。两项任务各3分钟。

字谜任务:从《字谜库》[3]中选取80个难度中等([M]=0.43,[SD]=0.11)的字谜作为材料,谜面长度为2-4个汉字之间,谜底均为一个汉字。例如:半边人,答案为“伴”。

图形拼凑:从韦氏智力量表(WAIS-RC)中选取木块图进行测验。用白、红两色的立方体木块复制给定的平面图案。

2     结果

2.1   注意训练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点探测实验中,剔除1400ms有效窗口内无反应和反应时小于200ms的实验结果,剔除反应时超过两个标准差的极端值结果。基于此,一名被试的数据及三个异常值被剔除。

注意偏向值为探点在愤怒表情上参与者的反应时减去探点在中性表情上的反应时。注意训练前后两次注意偏向测试的结果见表1。

测试时间(注意训练前、注意训练后)和探测条件(一致、不一致)为组内变量,组别(训练组、对照组)为组间变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测试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23)=6.36,[p]=0.02,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1,23)=2.16,[p]=0.16。测试时间与训练条件交互作用显著[F](1,23)=4.60,[p]=0.04。事后检验表明,训练组在注意训练前后存在显著差异[F](1,11)=9.92,[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F](1,12)<1。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注意训练前的注意偏向值存在显著差异,[t](23)=1.17,[p]=0.04。因此,综合来看,注意训练确实改变了训练组的注意偏向值。

2.2   注意训练对信息解释偏向的影响

在句子完型任務后,对参与者给出的词语进行编码,若参与者没有在所列词语中选出认可答案,则这些词语均剔除。为了检验注意训练对信息解释偏向的影响,分别计算参与者产生的第一个反应词汇的百分比及总的词汇的百分比。结果见表2。

2.2.1   注意训练对第一反应词

测试时间(注意训练前、注意训练后)和编码分类(情境分类、效价分类)为组内变量,组别(训练组、对照组)为组间变量。采用Bonferroni校正α减少I型错误,0167(0.05/3)。为了考查不同效价类型间的差异,采用整体检验(omnibus ANOVA)统计方法,球性检验结果表明,效价分类[χ2](5)=20.24,[p]=0.001;测试时间与效价分类[χ2](5)=21.94,[p]=0.001;

效价分类与情境分类[χ2](5)=10.15,[p]=0.07;测试时间、情境分类与效价分类[χ2](5)=22.42,[p]<0.001。效价分类主效应显著WilksΛ=.31,[F](3,20)=14.89,[p]<0.001;测试时间与效价分类WilksΛ=0.28,[F](3,20)=17.50,[p]<0.001;效价分类与情境分类WilksΛ=0.67,[F](3,20)=3.31,[p]=0.04;测试时间、效价分类与情境分类WilksΛ=0.62,[F](3,20)=4.14,[p]=0.02;组别、测试时间与效价分类WilksΛ=0.68,[F](3,20)=3.21,[p]=0.05,交互作用显著,说明注意训练对参与者在不同效价分类词汇的第一选择上有影响。组别、测试时间与效价分类、情境分类交互作用不显著WilksΛ=0.80,[F](3,20)=1.69,[p]=0.20。

2.2.2   注意训练对第一反应词为负性词语的影响

测试时间主效应显著[F](1,22)=27.41,[p]<0.001;测试时间与消极词语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22)=13,96,[p]=0.001;组别、测试时间与消极词语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22)=7.58,[p]=0.01。对于与焦虑无关的消极词语,无论是训练组[F](1,10)=1.49,[p]=0.25还是对照组[F](1,11)=2.78,[p]=0.12,参与者的第一反应训练前后无差异。但对于与焦虑有关的消极词语,训练组训练后词语占比有了明显的增加[F](1,10)=77.63,[p]<0.001,同时,对照组训练后词语占比也有所增加[F](1,11)=18.05,[p]=0.001。因此,注意训练能增加参与者与焦虑有关的消极词语量。

2.2.3   注意训练对第一反应词为正性词语的影响

测试时间、编码分类的主效应不显著,测试时间与编码分类,组别与测试时间,组别、测试时间与编码分类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2.2.4   注意训练对第一反应词为中性词语的影响

测试时间主效应显著[F](1,22)=28.95,[p]<0.001。其他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2.3   注意训练对情绪的影响

为了检验注意训练是否对情绪的变化有影响,情绪量表得分按照测试时间(训练前、训练后)和压力诱导(诱导前、诱导后)为组内因素,组别(训练组、对照组)为组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从焦虑量表的得分来看,压力诱导主效应存在显著趋势[F](1,21)=3.23,[p]=0.09,其他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注意训练对个体焦虑情绪的易感性没有影响。

从抑郁量表的得分上看,压力诱导主效应显著[F](1,21)=6.07,[p]=0.02,参与者压力诱导任务后压力值都上升了。但是测试时间与压力诱导的交互作用、组别与测试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三者交互作用不显著。

3     讨论

本文考查了注意偏向训练与信息解释偏向的关系,并探讨了注意偏向如何影响参与者对模糊信息的解释。研究结果发现,对威胁的注意偏向与负性解释偏向有一定的关系。

优先将注意力资源分配给威胁刺激可能会导致负性的信息解释偏向,因为,当注意力指向威胁线索时,面对模糊信息,负性相关的解释比正向解释更容易获得。但是,注意偏向与信息解释偏向孰因孰果或同属于其他因素之果尚无定论。此外,此次注意偏向训练對信息解释偏向中积极词语的影响不显著,其内部机制有待进一步考察。最后,此次研究只选取了女性青少年及面孔情绪材料,后续研究中进一步丰富。

参考文献:

[1] 彭家欣,杨奇伟,罗跃嘉.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选择性注意偏向[J].心理学学报,2013,45(10):1085-1093.

[2] HuppertJD,Pasupuleti RV, Roa EB, Mathews A. Interpretation biases in social anxiety: Response generation, response selection, and self-appraisal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7,(45):1505-1515.

[3] 吴真真,邱江,张庆林.顿悟脑机制的实验范式探索[J].心理科学,2009,32(1):122-125.

[收稿日期]   2021-03-16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研究”(20200303103)

[作者简介]   张蓉(1987-),女,硕士,沧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情绪认知与自我概念。

猜你喜欢

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Amazing benefits of playing sports for teens 青少年运动的益处
Minor Offense
青少年一周饮食计划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