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阈下海南脱贫攻坚路径探索

2021-01-23吴晓匀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海南攻坚旅游

吴晓匀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农林医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以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指导,全面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2020年是两大战略的重合期和交接点。以乡村振兴思想规划海南脱贫攻坚路径,做好两大战略的衔接统筹工作,有利于海南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一)价值契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最终目的都是完成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它们在价值追求上契合。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在农村实现生态文明,农民生活富裕。两大战略都是围绕保护和提高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开展行动。在政策设计方面,二者在资金,人才等要素方面都向贫困地区倾斜,目的是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减少地区差距,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二)目标有序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两者在目标上具有继承关系。从实现中国农村全面发展角度出发,通过扶贫实现脱贫,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乡村振兴提供实施基础。两大战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目标相互衔接,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三)主体一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体是贫困户和广大农民群众,这种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乡村的主体是农民;乡村产业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农民;乡村经济发展成果的受益主体是农民。因此,两大战略的实施都需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

(四)内容升级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内容上有高度统一性和衔接性。一方面通过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奠定乡村振兴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二者实施内容比较见表1 。

表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内容比较

可见,为解决““三农”问题”,两大战略站在实现国家现代化高度,全方位地、系统地设计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政策的连续性。

(五)机制统一

协调统一的体制机制是保证实施两大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国家在脱贫攻坚行动中,设计和实施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海南省采取了五级书记齐抓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利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形式开展脱贫攻坚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乡村振兴需要吸收、优化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完成乡村振兴工作。

二、成功的实践案例

昌江县七叉镇是中国木棉之乡,昌江县木棉最美的景色就在七叉镇。七叉镇是海南省十大最美乡镇,但同时也是昌江县扶贫攻坚重点乡镇之一,2014年通过入户调查建档立卡贫困户1 590户,占全县总贫困户4 443户的35.7%;贫困人口7 110人,占全县总贫困人口19 796人的35.9%。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昌江县采取四大举措,将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竭力打造七叉镇“木棉游扶贫”精品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四大举措推“木棉游扶贫”工程

1.充分利用昌江县“多规合一”改革成果和霸王岭原始森林、七叉镇木棉资源及黎苗特色文化等资源,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编制了《七叉木棉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发展规划》。在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突出当地黎苗特色文化,保护原生态的旅游元素,统筹有序、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2.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完善各项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以来,昌江县政府在七叉镇共计投入9 203万元,规范旅游路线图和标识牌,建成5个木棉观景台,修建旅游栈道4.6公里、乡村旅游公路29.4公里、生态停车场10个八百多个车位,完成了昌化江畔游船码头、旅游公厕建设,七叉镇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3.积极搭建传播平台,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昌江组织了“昌化江畔木棉红”旅游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客体验活动,包括了木棉花开摄影大赛、作品展览、徒步旅游、万人相亲大会等等,并通过各大媒体和参展平台积极推介宣传七叉木棉旅游,同时与海南电视台合作推出《大美昌江》旅游宣传片,协助八一制片厂在木棉红景区拍摄《爱在椰岛》电影等。木棉花开、爱情来了,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

4.加强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昌江县全面整治旅游市场,严厉打击乱摆、乱搭、宰客、欺诈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保障和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让游客在昌江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通过这四大举措,来七叉镇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并在每年春节期间出现井喷现象。2014年,来七叉的游客人数达到8.2万;2015年达到12.1万;2016年达到15.6万,年均增长率超过30%。七叉木棉旅游成为昌江旅游业支柱产业,也成为昌江旅游一张响亮名片。

(二)引导群众参与旅游服务实现脱贫

通过木棉旅游的发展,昌江县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服务促增收。一是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黎苗风情民宿驿站及投资渡船游轮,接待游客食宿游等服务;二是组织引导群众设点摆摊,出售山兰酒、椰子等自家土特产和黎陶、黎锦等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成为昌江县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辐射带动了七叉镇贫困户脱贫致富。

尼下村是昌化江畔木棉景区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以前主要依靠种植甘蔗、橡胶为收入来源。经过这几年的开发投入,昌江县在昌化江畔建起了游船码头、赏花栈道,特产一条街,每年来尼下村观看木棉花开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因此也搭上旅游致富的“快车”。有19户贫困户参与了旅游经营,他们通过游船摆渡服务、开设摊点售卖土特产,在木棉游活动月期间,每户增收超过万元,轻松实现脱贫。同时,昌江县还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村民发展乡村民宿和民情体验活动,无偿提供临时性摊位,让乡村旅游在尼下村扎根开花,让贫困户亨受到旅游扶贫的成果。

作为贫困户的符新明利用木棉旅游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路。符新明家是七叉镇重合村一个贫困家庭,家有4口人、3个劳动力,以前家庭收入主要靠打零工及种植甘蔗,收入不稳定,生活较困难;现在通过旅游带动,妻子杨桂芳在景区农家乐黎乡人家当服务员,月收入1 500元,儿子符求公当厨师,月收入2 300元,2016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9 890元,成功实现了脱贫。

2017年,七叉镇已经成功脱贫了1 373户、6 229人,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42.5%下降到目前的5.2%,七叉镇山区贫困户真正的吃上“旅游饭”,走上了小康路。

(三)经验与思路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昌江县依托自身环境资源,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较好成果,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脱贫,完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了昌江乡村旅游品牌,传承发展了黎苗文化,贫困户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昌江县又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脱贫工作全过程,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努力探索出一条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绿色脱贫”。

三、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海南脱贫攻坚路径分析

(一)做好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二者有机衔接的基础是产业。自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来,海南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强省富民的基础性工程,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以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助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提升今后海南脱贫攻坚工作质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需要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立足本地优势,巩固扶贫产业

海南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以来,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把产业作为永续脱贫的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白沙茶叶种植产业、琼中蜜蜂产业、临高县凤梨产业等。但总体上目前的海南产业扶贫项目规模小,效益低。

为巩固前期产业扶贫成果,为乡村振兴工作打好基础,海南首先要做好产业规划衔接,根据脱贫攻坚目标,加强扶贫产业规划指导,因地制宜地制定阶段性产业规划,继续扶持弱小的扶贫产业,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其次,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为巩固前期产业发展成果,规划好顶层设计基础上,做好资金衔接工作。继续向发展质量好的本地扶贫产业投入资金,为扶贫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发展有潜力的产业,为“产业兴旺”提供新动力

产业融合不仅是乡村产业的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农业体系需要。为更好的指导农村产业融合工作,2015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海南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必须有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农机作业与维修、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2017年4月,海南在《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实施三产融合的思路。通过三产融合,如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服务等方式拓展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寻找和发展富有潜力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3.探索小农产业模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多样化

属于“东亚模式”的海南农业以小规模生产和经营为主要状态。脱贫攻坚中,一些扶贫产业项目以家庭或者村级合作社为主体,规模不大。因此小农生产今后还将是海南产业发展的基础。海南农业可借鉴台湾地区农业,台湾地区农业以精、美、活为发展思路,以小搏大,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通过打造海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农村产业质量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以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引导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激发小农生产模式的活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4.以产业创新为导向,培育产业竞争力

产业创新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产业创新的核心是发挥市场机制。为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海南需要在以下方面着力:

(1)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激发资本对农村投入的积极性保障农村发展拥有充足的资金,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海南在利用金融工具开展脱贫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2017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3年来累计投入7 340万元,覆盖6个贫困市县,包括5个国家级贫困县。仅2017、2018两年,通过项目受益的贫困胶农就达2.8万户次,其中建档立卡户约1.5万户次,获赔款项达2 257万元,赔付率超过64%,帮扶效果明显,有效带动了地方政府扶贫资金的参与投入[1]。但是,资金仍然是困扰海南产业发展的问题。海南必须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鼓励社会积极参与产业的多元投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产业开发中。

(2)利益链接机制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核心海南可以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完善融资贷款、减免税费、扶持供地用地等一系列政策,建立多元参与共赢的投融资体制,提高投资者收益。

(3)加快发展农村信息产业,为海南农村产业创新提供数据支持大数据和5G网络技术一方面可以加快农业农村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进程,开展智慧农业;另一方面也为实施农村电商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持续改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绿色、宜居海南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是产业兴旺的基本要素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是乡风文明的阵地保障,是治理有效的后盾支持,是生活富裕的动力来源。在扶贫过程中,海南普及了“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但与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比有较大差距。今后海南需要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体系建设:一是根据海南发展农村设施建设的经验,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从农民、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类实施。二是重点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活环境。脱贫攻坚阶段,海南基本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村庄、房屋建设工作,初步解决了贫者有其屋问题。建设环境优美的乡村,需要继续完善农村的公共卫生、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增加农民幸福感与获得感。三是进一步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到农村,以多种形式建设基础设施,改变农村生活环境。

2.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包括防灾减灾救灾、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等方面。近几年海南下大力气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许多举措为全国第一,如农村低保全省覆盖,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等。由于海南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经济总量小,海南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如:城乡之间、市县之间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山区、基层和针对贫困人口的服务短板问题比较严重。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公共服务体系从城乡二元化逐渐向均等化、一体化迈进,2018年,《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如期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全面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推动文化振兴,实现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指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建设和提升乡村精神文明,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之一。在脱贫攻坚中,除了要解决贫困农民的物质贫困,也要解决其精神贫困问题。一是可以通过保护和开发海南文化资源,传承农村优秀文化传统,利用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二是运用乡村文化产业化手段,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打造乡村文化产品,保持乡村文化生命力和创新力;三是以培育良好家风、家规为核心,全面、系统地重建文明的乡风。

(四)以引智促扶智扶志,提升人才数量质量

长期以来,海南人才缺口大,人才素质不高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海南社会经济发展,也拖慢了海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完成的进度。海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关。

1.以“引才”扩容量

海南应该用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才。2018年5月,海南省公布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后,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截至2019年1月15日,全省重点用人单位共全职引进各类人才四点二万余人[2]。但是针对乡村振兴的人才引进力度还不够,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海南丰富的华侨资源,为华侨提供参加乡村建设的平台和机会;二是鼓励省外企业家到海南创业,结合海南建设需要,从事新业态、新产品开发;三是鼓励省外有为青年或者海南返乡大学生到农村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开展现代农村示范、试验等活动;四、引导“候鸟”人才发挥专长,开展科技咨询、项目合作等活动为海南经济建设服务。

2.以“育才”提质量

本土人才是海南乡村振兴的根本力量。首先,利用各级中高等教育学校加快培育“三农”领域人才,如海南省委组织部利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优势,开办“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2010年至2020年已经培养了一万多名村官大学生。2020年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财政厅、海南省教育厅4部门实施海南省农村干部党员和农民群众“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计划到2025年中专学历教育培养30 000人,大专学历教育培养12 400人。其次,创新培训机制,鼓励社会机构和企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农村急需人才的培养。再次,充分发挥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作用。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是全国首创“扶智扶志”的优秀教育平台,节目播出以来平均每期56.2万人收看。在实施乡村战略过程中,海南应该继续发挥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作用培养海南乡土人才。

3.以“用才”落成效

良好的人才激励和晋升机制是发挥人才作用,留住人才的机制保障。农村工作条件艰苦,晋升机会少,待遇低,通过深化农业专业技术职称改革等措施,注重从农村基层选拔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充实乡村干部队伍,让人才不仅吃饱饭、还要有盼头。

(五)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根据国家《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海南向全省所有乡镇、非贫困行政村选派了工作队2 758个,队员8 583名,实现了帮扶力量全覆盖。工作队配合当地村委会开展工作,在基层党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这种创新的工作机制提升了村级治理能力,为今后乡村振兴实现治理有效的目标有一定借鉴意义。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8年2月20日海南省选派8 583名干部,组成2 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覆盖全省所有196个乡镇、2 562个行政村,完成了《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乡村振兴工作队应该吸取驻村工作队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猜你喜欢

海南攻坚旅游
怀念海南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