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起来”的语法化探究

2021-01-23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补语句法谓语

李 慧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近十年来,有关“V+趋向动词”语法化的研究成为语言学界一个研究热点。“起来”作为复合趋向动词的一个常用小类,可以和言说类动词“说”组合成一个动补结构——“说起来”,“说起来”作为“V+趋向动词”的一个小类,分布广泛,用法多样,意义多变,语义复杂,且其内部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文章将借助CCL语料库,从历时层面探讨动补结构“说起来”的语法化路径,并分析其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一、有关“说起来”的研究现状

以往专门研究“说起来”语法化的文章非常少,大多是在论述“V+起来”与“起来”语法化时的简短论述。其中,尚来彬(2018)对非述谓“V起来”的形式功能进行详细论述,讨论“V起来”语法化时涉及到了言谈动词“说”所构成的“说起来”的语法化过程。路茜男(2009)则从历时与共时角度描述了“起来”在不同时期的语法化特点。苏琳琳(2015)李丽娟(2015)李文瑞(2014)等人则都是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详细考察“说起来”作为话语标记的来源、语义及语用功能,这些学者在详细考察了现代汉语中“说起来”的分布与功能,话语标记“说起来”的语义演变时简短论述了“说起来”的衍生路径与史实依据。总体来看,有关“说起来”语法化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对其演变机制和语法化动因探究的还不够具体,值得系统而又深入地研究。

二、“说起来”的形成探究

(一)“起”与“说起”

《说文·走部》:“起,能立也。从走,已声”。“起”为溪纽、止韵、墟里切。形声兼会意字。其本义为“立”,指“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引申为“升起”等义,再进一步引申为“兴起、开始”之义。“起”的“开始”意义自上古《孙子》:“度之所起,起于忽”就有了。说明在上古时代,“起”就不仅有空间意义还有时间意义。“起来”本为趋向动词,义项一是“由坐卧而站立或由躺而坐(1)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辽宁:辽宁教育出版1980年版,第331-332。”,义项二是“由静止状态而积极行动。”。可见,“起”和“起来”的意思非常接近,也就是说“起来”这个复趋式趋向动词的重心是“起”,故而考察“起”作“说”补语的情况对研究“起来”作“说”的补语会有重要意义。搜索CCL语料库,发现自六朝开始,“说起”就已出现,如例1,“起”作动词“说”的补语,“说起”意义实在。虽然用例稀少,但也证明了“说起”比“说起来”出现时间早。南宋时,“说起”的用例逐渐增多,有46条搜索结果,主要功能是作谓语,经常居于句末,其后不带宾语,如例2。到了元代,“说起”这个单趋式趋向补语结构可单独作谓语,也可带宾语,如例3,但用例较少。明代以后,“说起”后带宾语情况增多,大多表示提到、涉及义,且具有从开始并持续的意思,已经可以和“说起来”自由互换,也即当句中有宾语时,“说起来”可以代替“说起”出现在谓语位置,如今“说起”和“说起来”一直共存,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替换。

1.使人於山阳界亡失文字,太祖又手书厚加慰劳布,说起迎天子,当平定天下意,并诏书购捕公孙瓒、袁术、韩暹、杨奉等。(【六朝】《三国志》)

2.众人随着脚跟儿走,围住婆娘问道∶“张员外家赃物藏在那里? ”婆娘只光着眼,不知哪里说起。(【南宋】《话本选集》)

3.公子见了姑娘,说起小姐缢死一事,梁妈妈连声感叹。(【元】《元代话本选集》)

以上分析说明,“说起”的“起”早在宋代就已常用为“说”后的补语,而宋代的“起来”补语还在萌芽阶段。宋以后,随着“起”作补语频率的提升,也会引导着“起来”去做“说”的补语,并加速“说起来”动补结构的出现,及其相关用法的成熟。

(二)“来”与“说来”

《说文·來部》:“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束之形”,“来”的本义为小麦,后来本义淘汰,生发出其他意义。《汉语大词典》将“来”的义项归纳为37条,其中既有“由彼及此、由远及近”的位移趋向意义,也有“产生、开始、发生”等时间意义。在西汉之前,“来”的趋向意义非常实在,如例四:

4.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周】《诗经》)

上例“来1来2”都是前来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来和我换贸易丝织品,就是前来同我商量婚事的。”所以,西汉之前的“来”意义很实在。

西汉之后,连动结构衰微,动补结构慢慢兴起,“来”也开始放在动词后作补语,始见于《史记》,如例5:

5.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汉】《史记》)

例5中的“来”放在动词“招”后,依然表示趋向的空间意义,尚未生发出时间意义。

6.瞽叟报言娘子:“他缘人命致重,如何打他鞭耻?有计但知说来,一任与娘子鞭耻。”(《敦煌变文选》)

例6中的“来”放在“说”后作补语,趋向意义已经减弱,带有时间持续意义,且带有主观性情感色彩。

以上分析说明,“来”从西汉以后就可以作动词后的补语,且当其前有言说动词出现时,“来”可以发生空间意义向时间意义的转变,这样就造成“起来”及“说来”甚至是“说起来”语义的泛化。

(三)“起来”与“说”的组合分析

“起来”作为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成分,表示人或事物在空间领域的移动方向,也可以和其他动词组成“动词+起来”的动补结构或“起来+动词”的连动结构。所以,“起来”和动词“说”可以组成“起来说”也可以组成“说起来”。搜索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发现“起来说”的语料有261条,语料中,“起来”的趋向性动作特征和“说”的言说性动作特征都非常明显,“起来”不存在从属于“说”的虚化情况,二者并列组成连动结构。如例7:

7.那人慌忙扶住道:“小姐何消行此大礼?有话请起来说。”(【明】《今古奇观(下)》)

上例中的“起来”明显具有从地上扶起的方向性,“说”也明显具有叙说、解释的动作性,此时的“起来说”为连动结构,不具有发生语法化的可能性。

而搜索“说起来”可以得到495条结果,语料中的“说起来”大多表示说话动作的持续,且整个结构粘合紧密,其中不可随意插加成分,此时的“说”和“起来”组合后,不再是连动结构,而形成了具有语法化过程的动补结构。

其实从宋代开始,“说起来”中的“起来”就已全部没有“由下到上”的趋向意义,其动作性特征已明显减弱,从属于其前动词,作补语。在“说起来”中,“说”的动作性特征也已弱化,在《汉语大词典》中,“shuō”下共有16条义项,笔者据此归纳动词“说shuō”的语义特征为[+解释性][+评论性][+劝告性][+动作性][-位移性][-方向性],但进入“说起来”结构中的“说”则发生了语义改变,尤其是当“说起来”领起话题时,其语义特征变化更大,笔者将“说”的语义特征归纳为[+解释性][+评论性][-劝告性][±动作性][-位移性][-方向性][+持续性],可以看到,此时的“说”由于动作性特征减弱,劝告性特征也随之减弱,但“说”和“起来”组合后,其持续性特征增加。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着一个说出来,故而“说”的时间持续性特征辐射到“起来”后,“说起来”就具有了表示动作持续的特性。另外,《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曾列举“起来”在动词后的意义:“表示动作开始,并有继续下去的意思”。可以看到“起来”也将“说”的持续性增强,发生语法化的“起来”也已由强调由下而上的动作变为强调动作过程,既然“说”和“起来”的动作特征都减弱,持续性特征都增强,那就决定了“说起来”这个结构不能是连动短语,只能是动补短语,表示说话动作的开始和持续。如例8:

8.这手功夫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不到他们几位的身份练不上来。(【民国】《雍正剑侠图(中)》)

此句中的“说起来”就是双趋式动补结构,句中的“起来”已经发生了语法化,不再表达趋向意义,跟在持续动词“说”后,组成开始并持续的“说起来”,“说起来”在上例中作谓语,“很容易”作补语,语义指向动词“说”,整个结构已固化成动补式短语词,已经发生语法化。

三、“说起来”的语法化过程

(一)宋代:“说起来”的出现

借助CCL语料库可以发现,“说起来”三字的连用,始见于宋代的《朱子语类》。如:

9.六经说“学”字,自傅说方说起来:‘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宋】朱熹《朱子语类》)

10.他说到那险处时,又却不说破,却又将那虚处说起来。(【宋】朱熹《朱子语类》)

例9和例10中的“说起来”都是动补结构,都作谓语,都表示说话动作的开始和持续,意义都很实在,其前可以有时间副词“方”修饰,其间可以插入助词“了”等成分,其后可以引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话语,也可以直接居于句末,结束陈述。

宋代的“说起来”作为动补结构刚刚出现,用例较少,只有4条搜索结果,在可见的搜索结果中,“说起来”都充当谓语,都具有实义。

(二)元代:“说起来”的改变

元代,“说起来”的用例依然较少,只有3条搜索结果,但用法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

11.自古吉人天相,眼下凶星退度,自然贵体无事。但说起来,吃药既不见效,枉淘坏了身子。(【元】《元代话本选集》)

12.太师道∶“此靴虽是张千定造,交纳过了,与他无涉。说起来,我府中冠、服、衣、靴、履、袜等件,各自派一个养娘分掌。(【元】《元代话本选集》)

13.今日娶过门来,果然娇姿艳质。说起来,比他两个姐儿加倍标致,正是∶吴宫西子不如,楚国南威难赛,若比水月观音,一样烧香礼拜。(【元】《元代话本选集》)

例11中“说起来”虽仍可视为言说动作,仍具有实义,但此时的“说起来”结合得非常紧密,动补结构已经发生固化,中间不可随意插加成分,可看作短语词,在句中充当话题,是“但说起这件事来”的省略,其意义较宋代弱得多,但还很实在未完全虚化。例12例13中“说起来”的意义也已弱化,已不作主要句法成分,但删除后仍然影响句子大意,此时的说起来也应看作为话题,具有衔接复指上文的意义,例12的“说起来”是“说起来这件事”的省略,例13的“说起来”是“说起来她”的省略。此时的“说起来”在语义理解过程中,大家总会觉得语义不完整,会去主动寻找上文,寻找“说”的对象,但其本身还未完全虚化成话语标记,仍然具有实义性,只是实义性较弱。

总之,元代的“说起来”意义多样,可作多种句法成分,可分布在转折复句、比较句等多种句法环境中。但其语义已经开始弱化,变得不完整,而且慢慢的由动补结构向短语词发展,但还未完全变成话语标记,只能说其有变成话语标记的趋势,元代只是一个过渡期。

(三)明代:话语标记用法的诞生

在CCL语料库中,共搜索到73条有关明代“说起来”的语料,其中作话语标记的“说起来”占比4.17%,既说明“说起来”明代的使用频率得到提升,远超过宋元时代,也说明明代的“说起来”已经产生了话语标记用法,“说起来”已经开始虚化。

14.天师道:“陛下用的还是传国玺。”万岁爷道:“依卿说起来,传国玺又去得远哩!”(【明】《三宝太监西洋记(一)》)

15.长老道:“你说溧水县城隍不姓纪的,怎么说?”那神说道:“这话儿说起来且是长哩!”长老道:“但说不妨。”(【明】《三宝太监西洋记(一)》)

16.唐状元道:“你既是个判官,怎么这等衣冠不整,仪从不张?”判官道:“说起来,你们又该磕头,又该礼拜。”(【明】《三宝太监西洋记(四)》)

17.又问:“杀那一个,又是甚人?”那大王道:“说起来这个人,一发天理上放不过去,且又带累了两个人,无辜偿命。(【明】《醒世恒言(下)》)

例14中“说起来”意义实在,作谓语,中间不可随意插加成分,是固化的动补结构,可判定为短语词。例15是形式主动但意义被动的中动句,“说起来”是中动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意义较弱,可以删去,“这话儿”是主语,“且是长哩”的语义指向是主语。例16中“说起来”的意义不实在但未完全虚化,不充当主要句法成分,但删除后仍然影响句子理解,可看作话题,具有关联复指前文作用,是“说起来这件事”的省略。例17中的“说起来”意义已经完全虚化,可以看作话语标记,删除后不影响句子意义。“说起来”后“这个人”就是上文的“甚人”,“大王”的话语信息已经具有自足性,所以“说起来”只起领起话题作用。

综上可知,明代的“说起来”句法分布广泛,可以出现在感叹、疑问、陈述等多种句型中,句法功能多样,可作谓语、主语、话题、话语标记等成分,意义可实可虚。这时的“说起来”尚处多变时期,统计CCL语料库,发现明代作话语标记的“说起来”只有3例,说明此时的“说起来”大部分还是具有实际意义,完全虚化的“说起来”比例很少。

(四)清代: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大大提升

继明代之后,清代“说起来”的使用频率大幅度提升,句法位置多样,句法分布广泛,其话语标记用法的使用数量也相应提升。

18.范俏道:“哪个地方没有廉明执法?怎奈作奸犯科的智藏巧隐。”王阳笑道:“说起来,这个道路,不如不去谋他做到,也免伤天理。”(【清】《东度记(上)》)

19.本定便问;“怎么不敢说它?”居人道:“厉害,厉害。说起来神通广大,变化莫测,却不是鳗,竟成鱼怪。(【清】《东度记(上)》)

20.逸云笑吟吟的说道:“这话[说起来]很长。(【清】《老残游记续》)

21.白公说:“依你这么[说起来],非传你姐姐到堂,这砒霜的案子是究不出来的了?”(【清】《老残游记》)

例18中“说起来”是典型的话语标记,意义完全虚化,可以删去,完全不影响句义,后文的“这个道路”话语信息完整,不需要“说起来”追溯复指前文。例19中,“说起来”作话题,是“说起来它”的省略,意义较虚,但不可删除,可在其后加入判断词“是”,其前不可以有时间地点副词修饰,作话题的“说起来”一般都出现在句中。例20中“说起来”出现于中动句,作状语,其后“很长”的语义指向是主语“这话”,“说起来”中间不可随意插加成分,已经凝固成动补复合词,意义很虚,可以删除,其前可以有时间地点副词修饰。例21的“说起来”作谓语,意义实在。

总之,排除“胡说起来、混说起来、喊说起来、说起来意”等16条不合格语料,清代“说起来”的主要功能依然是放在主语后作谓语,但其作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正在提高,可以说,此时的“说起来”已经虚化为“话语标记”。

(五)民国:话语标记用法的成熟

根据笔者对CCL语料库所做的统计,民国时期作话语标记用法的“说起来”占比16.7%,说明自清代以来,“说起来”作话语标记的用法已经成熟,运用日趋普遍。

22.唉!人生不幸为女子身,说起来真是可怜啊!(【民国】《乾隆休妻》)

23.据音乐家说起来,这首歌词是南音之祖,足与简狄、建疵做的那北音之祖的歌词相匹敌。(【民国】《上古秘史》)

24.尧道:“这位是务成老师,名字叫跗,说起来司衡想亦是知道的。”(【民国】《上古秘史》)

25.安祖道:“他如今往秦中去寻什么李玄邃。说起来,他相知甚多,想必也要做些事业起来。”(【民国】《隋唐演义》(上))

例22中“说起来”作状语,可以省略,例23中“说起来”作谓语,意义实在。例24“说起来”作话题,是“说起来务成老师”的省略,例25“说起来”作话语标记,位于句首,意义已完全虚化。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到“说起来”从明代开始就已经虚化出作话语标记用法,明代以后,话语标记用法使用频率日趋提高,功能也日趋成熟。需注意的是,这种由实到虚的语义演变并未改变词形,但词性、词义、句法功能、语用功能都已经发生改变。

表1 “说起来”的历时数量

四、“说起来”的语法化动因

(一)“起来”的虚化影响

搜索CCL语料库可知,“起来”在魏晋六朝之前还只是两个连用的动词,两个动词单独表示意义,且连用数量非常少。

26.今当令是转轮王等从三昧起来至佛所(【魏晋六朝】《北凉译经》)

例26中是转轮王等人从三昧出发,“来”到佛所。“起”和“来”是两个连续发生的动作。

之后随着“起来”两词连续出现连续使用频率的逐步提高,两词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词汇化程度越来越高,直至隋唐五代时期敦煌变文中的“起来”已经凝固成一个动词。

27.夫人闻言,泪流如雨,抛却妆台起来,拽得髭须咒诅:“一自为亲,几经寒暑,今朝忽拟生离,天地争交容许!”(【隋唐五代】《敦煌变文》)

例27中的“起来”已经成为了一个词,但语义重心在“起”,表示夫人由下而上的动作主要由“起”承担,“来”在这里是附属于“起”的,语义存在弱化,而且音节也存在弱化,这与后来形成“说起来”中“来”语义弱化有密切关系。

搜索CCL语料库可知,“起来”的虚化从唐五代时期就可以找到踪迹,比如:

28.见一星火,夹起来云:“这个不是火是什摩?”(【隋唐五代】《祖堂集》)

例28中“起来”作为一个动词紧接在动词“夹”之后,构成动补短语,这标志着“起来”从唐五代时期就有了作次要动词的虚化倾向,之后随着“起来”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次数的增多,词汇意义进一步减弱,语法意义越来越突出,“起来”结合得就越来越紧密,其自身的动作意义开始转化生发出状态意义,表示时间持续,这与隐喻投射分不开关系。

“起来”这种虚化轨迹在言说动词“说”后表现得非常明显,言说动词本身对其后补语的控制力较弱,独立性不强,融合性却很强,这就为整个言说短语固化为一个短语词提供了条件,再加上言说动词本身评论性强、主观性强的特点就导致整个结构客观性具体性的减弱,所以“说起来”能够从固化的短语词虚化出实词意义极弱的话语标记用法与“起来”的虚化轨迹分不开关系。

(二)句法机制的改变

通过上文对“说起来”语法化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宋代的“说起来”还是表言说义的动词性短语,直接引出说话人所要说的话语,或者直接出现在直接引语的话语当中,提醒听话人注意。无论是直接出现在话语当中,还是作述说作用的动词性短语,“说起来”与直接引语的关系都相当紧密,具有实词意义,不可以随意删除。元代的“说起来”虽然句法位置没有作多大改变,但元代是“说起来”语法化的重要阶段,元代的“说起来”内部已经逐渐凝固化,“说起来”从动词性短语渐渐向短语词进行固化,词汇化状态已然出现。明代的“说起来”在元代基础上进一步虚化,已经从言说直接引语位置改变到搭配话题的非语义重心位置,语篇衔接语用作用突出,自身带有的言说实在意义已经大大弱化。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随着话语标记用法的高频使用,虚化弱化作用进一步加强,“说起来”的语义已然泛化,“说”的具体言说动作变得越来越抽象。“说起来”话语标记的用法更加成熟,实词意义早已经虚无,语法化、词汇化、语用化状态也已经生成。

从上文所列表格也可以看出,从宋代到民国,“说起来”的主要功能都是作谓语,多处在施事主语后,承担句子的核心要义,其后很少有补语,通常是直接引出所要表达的话语,或者用逗号句号与后文隔开。但从元代开始,“说起来”的动作性和持续性就已开始减弱,生发出不再表示言语动作的持续义,而表示提及义的话题功能,作话题的“说起来”依附于上文整段话或上文整个叙述事件之后,其前通常为句号,其后通常为形容词,如“说起来神通广大”“说起来何等惭愧”等。到了明代,“说起来”的语义特征继续发生转变,虚化出意义半实半虚的状语,出现于现在争论较多的中动句中,其前通常为受事主语“这话”,其后有真正的谓语形容词,作状语的“说起来”在清代以后逐渐增多,依附从属于其后谓语的频率也在提升,自身的叙说等实在意义也在慢慢虚化。最终到了清代,虚化出了话语标记用法,作话语标记的“说起来”经常处在句首,且其后常有逗号出现与下文隔开,亦或是处在句中,两边都有逗号隔开,这种句法位置也就决定了“说起来”只起连接上下文作用,而且“说起来”后的句子常有“这”等复指前文的代词,这就造成了“说起来”话题复指作用的弱化,其出现与否都不重要,可以随时删除。

(三)认知心理的推动

“说起来”作为一个动趋式动补结构,最主要功能是作谓语,放在施事主语之后,表现施事的说话动作。但当其前的施事主语不再出现,变成受事主语时,动词“说”的语义指向就需要转向受事,“起来”的功能就变成补充说明受事主语的说话启动进程,但“说起来”的动作发出者只能是隐含的施事,施事未出现,人们就习惯于找施事的动作,所以久而久之,“说起来”就需要位于句首来标示提醒人们想表达的受事话语,那么,“说起来”所作的句法成分也就会相应改变。

从语言可接受度层面看,随着“说起来”使用频率的逐步提高,用法的逐步扩展,在口语中逐渐活跃,其话语标记用法的可接受程度也在逐渐提高,整个结构也渐渐从言说短语变为言说短语词再生发出话语标记用法的语义重心,逐渐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

其实,话语标记“说起来”不仅体现出从实到虚的语法化规律,还符合从客观到主观的语义演变原则。变成话语标记的“说起来”不仅可以衔接前后语段,还可以转换话题,这种互动交际的篇章功能进一步彰显了言者的主观性,突显了言者主语的心理认知。

五、“说起来”的语法化机制

(一)转喻

Lakoff曾将转喻定义为:“用一个实体指代另一个与之相关的实体(2)(美)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何文忠译,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版,第35-36页。。”“说起来”在语法化过程中,就受到转喻机制推动。自明代以后,“说起来”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句法功能逐渐增强,不仅可以作状语,还可以作话题和话语标记。其作话题时,意义较虚,但不可随意删除,删除后会影响句子理解,但其作状语和作话语标记时,却可以随时省略和删除,不影响句子理解,而且因为它们的意义都不实在,就特别容易混淆,如例29:

29.徐达先说道:“我自随主公征战以来,戎马七载,从未有今天这样的大败,说起来真也惭愧。不知郭统带可有甚妙计去破得士德?”(【民国】《明代宫闱史》)

例29中的“说起来”意义很虚,可以理解为状语修饰谓语形容词“惭愧”,也可以理解为话语标记,起到衔接上文作用。作状语时,“说”的动作性还较明显,“说起来”含有“对动作‘说’惭愧”的过程义。作话语标记时,“说”的动作义消失,只接受后文谓语动词“惭愧”的辐射,而且由于其前已经出现“这样的大败”复指成分,所以此时的“说起来”也无须再复指,只含有“从结果上来‘说’,让人惭愧”的结果虚义,只具有衔接上文的功能。所以在这句话中,其究竟是作状语还是作衔接式话语标记依然难以断定,特别容易产生歧解。

30.人民个个嗟怨,凡是哪一处地方选秀女,那地方终是哭声遍野,说起来真是伤心。(【民国】《明代宫闱史》)

例30也同样如此,可以将“说起来”理解为“对动作‘说’的伤心义”,也可以理解为“带有伤心结果的”话语标记。虽然分不清句法成分,但这也恰巧证明了状语“说起来”和话语标记“说起来”的关系非常紧密,两者之间拥有虚化转性的句法环境和转化的极大可能性,可以发生“结果指代动作过程”的转喻。

(二)隐喻

“隐喻主要是将一个事物比拟成另一个事物,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理解。”动词“说”的持续性特征使得语言符号只能按时间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开始并持续出现,“起来”作为趋向动词,在和言说动词“说”搭配后,受到其前动词“说”时间性的压制与影响,就将其“由下到上”的空间趋向意义转成和其相像的时间趋向意义。所以“说起来”就变成表示动作“说”的开始和持续。这种时间意义与空间意义的比拟转变就是隐喻。此外,“说起来”由表示言说动作到虚化出非动作性的话语标记用法,这种将动作比拟成动作意念的语法化,也是隐喻的一种表现。

六、结 语

石毓智(2001)曾说:“语义相宜性和句法环境是诱发一个词汇语法化的两个必要条件(3)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12页。。”“说起来”在语法化过程中,既发生了句法位置的改变,也发生了语义特征的转变,语法化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再加之人们认知心理的推动,就发生了伴有转喻与隐喻机制的语法化。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说起来”仍然可以意义实在地作谓语,功能多样,特点纷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正朝着话语标记的虚化方向发展,故而吾辈学者应继续跟踪调查其语法化过程,并对其语法化动因与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猜你喜欢

补语句法谓语
非谓语动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短句—副词+谓语
朝鲜语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非谓语动词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