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

2021-01-22张婷

医学概论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实施效果

张婷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与实施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1年5月时段内行静脉置管的患者55例纳入对照组(未实施静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以时间为界限,将2021年6月~2021年11月时段内行静脉置管的患者55例纳入研究组,实施静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控,对比两组静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64%vs 16.36%),P<0.05。结论;在静脉治疗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控,有助于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促进静疗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实施效果;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评估护理服务过程和结局,定量评价和监测影响患者结局的护理管理、临床实践等各项功能的质量,指导护士照顾患者感知及组织促进的监测评价标准。静脉治疗(静疗)是临床最常见、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静脉输液呈现多方式、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便捷快速静脉治疗通路的同时,往往也存在一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全院区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内涵,本院以等级医院复核评审工作为契机,构建静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将此指标用于全院区静疗护理质控管理中,取得一定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1月时段内行静脉置管的病例110例为样本对象,以时间为界限分组。研究组55例患者,男女性别比28∶27;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均值(42.42±8.23)岁。对照组55患者,男女性别比30∶25;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均值(42.59±8.38)岁。两组基线资料均保持一致在研究范围中(P>0.05)。

2.方法。(1)建立质控小组,主要成员有静疗组长、专科护士、肿瘤科和心脏科网络成员等,1名主管护士、4名护师,学历为本科以上。(2)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研究文献、本院护理质量监测指标书、结合静疗专科护理特点、现状调查结果,从而初步建立护理评价项目,在头脑风暴、品管圈活动下建立敏感性指标。分别为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导管维护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导管维持合格率、静脉炎发生率、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率和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发生率。(3)静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控,对患者床号、姓名等信息进行准确登记,并将详细信息定期予以上报汇总,以静疗护理质量标准为引导进行全院质控。(4)数据统计并分析,进一步核实定期上报的数据,保证各数据精准,并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各个数据进行计算;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培训学习,增强人员专业素养,提高其技能水平,提高人员执行力及关注力,提升护理质量。(5)静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1)针对冲封管手法不正确的改进措施。积极修订静疗护理质量质控标准、考核标准及相关操作流程,为保证静疗护理工作在各科室同质化开展工作,在修订相关操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配以图片诠释,每个流程最后附以操作视频二维码管理。 2)针对评估工具不便的改进措施。成立静疗护理多学科团队协作组(MDT),由总务科、信息科、静疗组、导管组、护理部等組成。导管组完善“导管维护指引手册”,增加高、中、低危导管的分类及评估表;静疗组对各科室网络成员进行培训,各科室网络成员再对各科室护士培训考核追踪;信息科及时将导管评估量表加入HIS系统,方便护士使用;总务科及时将各评分表制订成口袋版。3)针对网络成员未发挥作用的改进措施。对各科室网络成员进行多元化培训策略,静疗组建立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在线培训,各科室护士由网络成员负责培训考核追踪。科室对网络成员进行绩效管理,提升工作积极性和规范性,修订护理人员晋级职称评审标准,增加承担科室小组网络成员予加分管理。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静疗相关并发症情况:静脉炎、导管断裂、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导管移位等。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3.64%vs 16.36%),P<0.05。详见表1。

三、讨论

静脉治疗是最为直接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其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但在临床应用中因药物、疾病本身等影响因素,治疗中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疾病整体治疗效果。护理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在本次研究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标准,提出了静疗护理方法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了临床静脉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要重视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建立了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包括2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39项三级指标,本指标体系科学、可信、合理,有助于护理管理者系统评价静脉化疗护理质量,对于提高静脉化疗护理质量及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有一定的作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保证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权重的合理性,该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敏感地衡量ICU护理质量,对改善ICU护理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64%vs 16.36%),P<0.05。在循证基本上建立静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明确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监测内容,从而使各项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护理效率,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科学、可行的指导依据。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静疗知识点的处理及观察能力、风险识别及预测水平,加强护患沟通,从而使患者能够了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有效干预措施,主动积极参与到临床护理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实现并发症的早发现、早干预的目标。综上所述,静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与实施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总之,通过在院区推广静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与实施,整个院区静疗护理质量有了质的飞越,同时护理工作的综合评价更上了一个高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但由于初建的静疗敏感性指标缺乏结构、过程、结果的分类和评价,同时数据的收集依赖护士人工操作,未实现信息化,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全面综合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鹰.关于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2020.

[2]袁艳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控的应用与效果观察.2019.

猜你喜欢

实施效果
高效气旋洗涤技术在转炉尾气SO2治理中的运用实践
生殖中心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我国促进创新的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探索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
优化中职英语作业,促进学习兴趣提升
政府补助动机与实施效果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