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问题及对策
2021-01-22韩金宝
韩金宝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性和重要性。笔者在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问题以及对策展开分析探讨,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展开分析。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通常以提高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将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融入教学环节中,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与学生实际生活不符合,形式化较强,不能引导学生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内容。有些教师过多推崇探究式学习法,没有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得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不能全面提升。在评价时,表扬多于否定,使得学生学习处于止步不前的状况,出现错误的认知。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对策
1.充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意义和作用,以学生主动接受相应教学内容为主。教师要将新课改理念融入教学中,借助学讲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展开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提升教学效率。注重接受性教学,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異,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思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探问生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访问我们周边的“生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
2.从学生角度出发,选取相应生活案例。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引入案例时,教师要结合社会的变化情况,从学生角度出发,将含有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掌握相应教学内容,还要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中涉及法律的案例,进而借助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强化学生对相应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自己,不做违法的事情。
3.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全面贯彻到整个教学环节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相应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够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悄悄变化的我”时,为确保学生能够以理性的目光看待自己的成长,教师可以引入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的认知。
4.严格落实奖罚分明的评价方式。
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虽然该方法存在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还会带来相反的作用。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讲科学、讲方法,对学生予以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高度保持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肯定,但是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进行否定,明确学生出现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做到奖罚分明,进而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地完善自己,创新自己,以此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教学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进而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