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沙地7个杨树品种适应性研究

2021-01-22王艳华张庆春曹丹萍刘宾贾素苹

防护林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沙地适应性杨树

王艳华 张庆春 曹丹萍 刘宾 贾素苹

摘 要:杨树是北京大兴区的主栽树种,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引进多个杨树新品种,各品种生长表现差异较大,为筛选出该区适应性强的优良杨树品种,在榆垡镇香营村东南的沙土地上营建了107杨、108杨、中林46杨、中林2025杨、北抗杨1号、沙兰杨和红叶杨7个品种的对比试验林,并对试验林各品种的保存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等性状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07杨、108杨、中林46杨、北抗杨1号和2025杨保存率高且生长快,适宜在大兴沙地造林中推广应用;沙兰杨材积生长速度略低,可适量栽植;红叶杨保存率不足50%,各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不适宜在该地造林中应用。

关键词: 杨树;沙地;保存率;适应性

Abstract: Poplar is the main tree planted in this area. Since the 1980s, a number of new poplar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Sacrau79 poplar, Zhonglin 46 poplar, 107 poplar, etc. By comparis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each variety was quite different. In order to screen out the superior poplar varieties with strong adaptability in this area, a test forest of seven poplar varieties, 107 poplar, 108 poplar, Zhonglin 46 poplar, Beikang-1 poplar, Zhonglin2025 poplar, Sacrau79 poplar and Zhonghuahongye poplar, was built in the sandy land of Xiangying Village southeast in Yufa Town in 2008. And the retention rate, diameter at breast high, tree height and volume per plant of each variety of poplar were observed continuously. The results showed 107 poplar, 108 poplar, Zhonglin 46 poplar, Beikang-1 poplar and 2025 poplar had high preservation rate and fast growth rate,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afforestation in Daxing sandy land.

Key words: poplar; sandy; retention rate; adaptability

楊树是杨属(Populus) 所有树木的统称[1],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2],具有易繁殖、易栽植、生长快、成林早、轮伐期短、木材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和防护功能强等优点[3],是中纬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以杨树为主体,建成了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杨树占阔叶树的比例在90%以上,在保障三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4]。

在大兴区林业发展进程中,杨树品种选用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多选用小叶杨,60-70年代选用加杨、沙兰杨等欧美杨,80年代采用北京杨、小美旱等杂交品种,90年代前期以毛白杨为主,后期陆续引进了中林46杨、107杨和108杨[5]等。这些杨树品种良莠不齐,长势差异大,选择优良、适生的优新品种,对提高林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本文以大兴区榆垡镇香营村对比试验林的7个黑杨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7个无性系的保存率和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沙地造林的黑杨派优良无性系,为今后杨树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香营村东南, 39°28′07″N,116°24′42″E,属永定河冲击平原,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最高气温42 ℃,极端最低气温-27.4 ℃,年降水量568.9 mm,地面年蒸发量450 mm,年无霜期209 d。土壤类型为风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低。

1.2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

经查阅资料和调查本地苗圃杨树品种存苗状况,选择通过国家成果审定且适合华北地区种植的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 cv.‘Neva’)、欧美杨108(P.×euramericana cv. ‘Guariento’)、中林46杨(P.×euramericana cv.‘Zhonglin 46’)、中林2025杨(P.×deltoides  cv.‘Zhonglin2025’)、北抗杨1号(P. deltoides cv.‘Beikang-1’)、沙兰杨(P.×canadensis cv.‘Sacrau79’)和中华红叶杨(P. deltoides cv.‘Zhonghuahongye’) 等7个黑杨派无性系作为试验品种,每个无性系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2年生根2年生干苗木35株,2008年春季栽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5株小区,7次重复,株行距3 m×5 m,周围2行保护行均为107杨,常规抚育管理,2014年3月采伐。

1.3 性狀测定和调查统计

栽植后第1次调查苗木胸径、树高作为2008年数据记载,2007数据以2006-2008年生长量的一半计算;2008年5月调查发芽率作为当年成活率统计,以后每年生长季结束后统计保存率并每木检尺胸径和树高。采用陈章水[6]编制的杨树二元立木材积表计算单株材积(V/m3):

V=0.25455×D2H+0.78464D2

式中:V为单株材积(m3),D为胸径(cm),H为树高(m)。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杨树品种不同时期的保存率

由表1可知,试验地7个杨树品种栽植当年(即2008年)的成活率均为100%,第2年(即2009年)的保存率亦为100%。2025杨和北抗杨1号分别在第3年和第4年死亡1株;红叶杨在第3-6年均有苗木死亡,其中第4年死亡最多,且最终保存率不足50%;107杨、108杨、中林46杨和沙兰杨7年保存率均为100%。由此可见,香营试验地的7个品种中,除红叶杨外,其他品种保存率均较高。

2.2 各杨树品种不同时期的胸径生长量

由表2和图1可知,107杨、108杨、中林46杨、北抗杨1号和中林2025杨的胸径生长曲线基本重叠;沙兰杨前6年与上述5个品种的胸径生长量差距较小,后期差别明显增大;红叶杨生长曲线较为平缓,胸径生长量显著小于其他6个品种。

2.3 各杨树品种不同时期的树高生长量

由表3和图2可知,红叶杨各年度树高生长量均显著低于其他6个品种,第8年树高仅达到其他品种的50%左右;中林2025杨在1-6年与除红叶杨外的其他5个品种差异不大,第7年开始分化,第8年明显低于其他5个品种,说明中林2025杨树高生长变缓;中林46杨在第3年和第4年树高生长量小于除红叶杨外的其他5个品种,可能与移栽缓苗有关,后期生长较快,生长量与其他5个品种持平;107杨、108杨、北抗杨1号和沙兰杨4个品种之间树高差异较小。

2.4 各杨树品种不同时期的材积生长量

由图3可知,107杨和108杨的材积生长量曲线拟合度较高,是本试验中材积生长最快的2个品种;中林46杨、北抗杨1号和2025杨材积生长量曲线拟合度较高,材积生长量略低于107杨和108杨;沙兰杨栽植后各年度材积均低于上述5个品种,远高于红叶杨;红叶杨材积生长曲线平缓,且生长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3 结论

通过对试验地7个品种的保存率和生长相关指标的分析,各品种综合评价如下:

(1)107杨、108杨、中林46杨、北抗杨1号和2025杨在试验地中保存率高,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适宜在大兴区沙地造林中推广。

(2)沙兰杨保存率高,树高生长速度快,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低于上述5个品种,远高于红叶杨,为增加树种多样性,可在大兴区沙地造林中适量栽植。

(3)红叶杨在试验地中保存率不足50%,胸径、树高、材积各年度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栽植6年后已出现生长衰退趋势,不适宜在大兴区沙地造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牛正田,李金花,张绮纹,等. 北美地区杨树木材利用现状与前景[J]. 世界林业研究,2007,20(4): 58-62.

[2] 张绮纹,李金花. 杨树工业用材林新品种[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 郑世锴. 杨树丰产栽培[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4] 曹文生,赵晓明,焦树仁,等. 沙区杨树引种与选择试验初报[J]. 防护林科技,2000,3(1): 9-11.

[5] 贾素苹,李金花.不同立地黑杨派无性系生长和多性状综合评选[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3): 124-130.

[6] 陈章水. 杨树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J]. 林业科学研究,1989,2(1):78-83.

王艳华(1968-),女(满族),河北承德人,大这,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资源调查、资源监测、森林管护、质量监督等工作。

猜你喜欢

沙地适应性杨树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沙地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考量
沙地迷宫
跟踪导练(五)
风滚草
高跟鞋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