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2021-01-22袁彬彬
袁彬彬
(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脑病科,江苏 南通 226400)
脑卒中指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受损,导致脑组织和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及继发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1 位原因[1]。缺血性脑卒中是本病主要类型,也称脑梗死,占比75%~90%,主要发病原因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与闭塞[2]。另外,血液学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感染、炎症、免疫系统疾病等也可能促发本病[3]。2型糖尿病是人体胰岛素分泌降低或生物利用度不足引起血糖持续高水平的疾病,也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发病与年龄增长、生活方式、营养过剩、活动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占全部糖尿病的90%以上[4]。糖尿病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研究证实,机体持续高血糖可引起血管神经病变及多系统损害,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提高5倍[5],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纳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3.48±3.14)岁。对照组纳入单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男37 例,女23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72.64±4.37)岁。纳入标准:缺血性脑卒中,颅脑CT示病灶区明显低密度改变,无占位效应;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纤维脂质斑块形成,或见血管狭窄闭塞,确诊动脉粥样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史,诊断符合WHO相关标准;年龄60~85岁,性别不限;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后出血性转化;栓塞性卒中;小血管性卒中;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①临床资料包括体重指数、性别、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白细胞、冠心病以及患者吸烟情况;②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③治疗及预后。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析治疗及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男女比例、TG、高敏C 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冠心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体重指数、LDL-C、HDL-C、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及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内膜增厚均显著增高;无内膜增厚显著降低,以易损斑块居多,颈总动脉分叉部与动脉狭窄比例较高(P<0.05),见表2。
2.3 治疗及预后 120 例患者中,6 例接受早期溶栓治疗,占比5.0%,其他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占比85.0%。治疗后,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平均NIHSS(7.1±3.5)分,无死亡患者。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管腔狭窄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和软化所致,而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因素众多,机制复杂,明确其危险因素并加强防治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6]。在脑血管疾病分类中,脑内大血管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7]。颈动脉是患者脑部供血的主要通路,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的形成,与患者出现脑卒中症状有密切的关系[8]。因此,了解患者颈动脉内膜变化与斑块的形成稳定情况,充分了解患者斑块的易损性,对于预防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9]。随着人们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不断加深,糖尿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也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0],>80%的糖尿病患者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超声心动图中,其均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在糖尿病初始阶段,血糖含量增高是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此外,也有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0 倍左右,且患者的平均年龄比非糖尿病患者提前10倍。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血管并发症[11]。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IMT增厚,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形成,而斑块的形成,尤其是不规则软斑块,易受到血流的冲击,进而形成溃疡,且时常会出现出血溃疡的情况,这些均是患者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脑梗死栓子的主要来源[12]。因此,对于颈动脉狭窄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血糖水平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进行调脂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多伴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入院昏迷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相对较轻,影像学显示以腔隙性脑梗死居多,但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呈现多样性表现,经积极治疗可不同程度改善,死亡风险低,能够为本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具有一定分布特征,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上也存在差别,对于存在体重指数过高、合并血脂异常、长期吸烟史的糖尿病患者,应高度警惕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加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