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赵老伯千张糖纸传递丝丝甜
2021-01-22•吴玮
• 吴 玮
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各色图案……糖纸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曾是他们少年时代的心爱之物。家住上海市普陀区的赵文通老人就是这样一位糖纸收藏爱好者。今年73岁的赵文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收集糖纸,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的收藏册里已有了近千张精美糖纸。
儿时开始收集 现存800多张糖纸
记者来到赵老伯的家中,看见在他窗边的书桌子上,整齐地摞着一本本鼓鼓囊囊有些微微泛黄的旧书。旧书每隔几页就压着两到三张不同材质或是不同色泽的糖纸。
赵老伯儿时住在浙江省宁波市外婆家,年轻时当过知青,后来在上海的建筑行业工作了三十多年,直至退休。从宁波到上海,从儿时到古稀,他对糖果和糖纸的喜欢,却始终没有变。
“我喜欢吃糖,小时候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糖纸时,觉得很好看,舍不得扔,从读小学开始,只要是完整的、干净的,我都会小心地抚平,夹在书本里。”赵老伯说。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收集糖纸至今,老人现存近千张不同式样的糖纸,其中尤以五六十年代的糖纸数量最多。随着收集数量越来越多,他根据糖果厂名称,对糖纸进行分类和标注。通过目录,记录下不同品牌、糖纸数量,用于收藏糖纸的书本已有十几本。除了给糖纸分类,赵老伯也将他对糖果品牌、口味、糖厂的变迁,以及这份甜蜜的回忆,写满了二十多张文稿纸。
一张张旧糖纸烙下时代烙印
对于这些糖纸,赵老伯如数家珍。“这是孙悟空驾筋斗云,这是猪八戒吃西瓜,这是芭蕾舞白毛女,六十年代的,这是世界八大奇观,侬看,每个图案都不一样额。”在那些有着时代特征的糖纸上,除了图案特别,每张糖纸会印上“读毛主席的书”“人民公社万岁”“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等标语,令人印象深刻。
产地上除了上海,还有北京、天津、浙江杭州和宁波等地的糖纸,也有数张60年代的荷兰等国外进口糖果的糖纸。图案方面更是包罗万象,从神话故事到花鸟鱼虫,从动画角色到京剧脸谱,从风景名胜到经典曲目……“50年代最热门的就是这种米老鼠奶糖,糖纸上有拼音标注,有英文‘MickeyMouse’,它出现在大白兔糖之前。”赵老伯说,在他看来,糖纸不仅是他打开新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一本留存记忆的书。
这些年,他也会去旧货市场的地摊上“淘宝”,看到图案特别的糖纸,会特别留意,偶尔也会觅到几张相对小众化的糖纸,花钱买下收藏起来。
希望找到相同爱好者"发掘"糖纸文化
赵文通老人
翻动着旧书,糖纸随着书页发出哗哗声,老人仿佛依然能闻到那些甜甜的味道。“这些糖纸其实也印证着时代变迁的点点滴滴。”赵老伯感慨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曾有数个月的时间里,买糖要凭糖票,有的高级糖果更是属于当时的“奢侈品”,只有在正规、大型的食品商店才能买到,而且价格往往比普遍糖果贵上三倍以上,老百姓要尝鲜,都是论颗买的。后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买点糖吃,早就从新鲜事变成了普通事。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一些老字号已经不生产糖果了,而不少曾经生产出“网红”糖果的糖果厂、食品厂,连同厂家、品牌,都渐渐消失了。现在,只有这些花花绿绿的糖纸,成为了老人记忆中最为缤纷,也最为甜蜜的部分。
“我希望能找到同样有收集糖纸爱好的朋友,多多交流,如果可能的话,我很想和这些朋友一起研究糖纸文化,把自己所知道的糖厂背景、品牌变迁等信息分享出来。”说起这些“宝贝”糖纸的未来。赵老伯说,收藏糖纸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收藏一种记忆,其独特的价值中蕴含着几代人留下来的文化。
杂志排行
福利中国的其它文章
-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法律服务部将于2021年启动服务
- 于载畿:中国百岁好医生
- "中福协"系列活动情暖重阳
- "中医中药中国行 健康科普进社区" 大型公益科普活动在武汉启动
- ——写在第十个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八方"支援守困境 政策暖心护儿童
——写在第十个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 - 爱融适老 方寸宜居
——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