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融适老 方寸宜居
——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
2021-01-22赵悦凡
• 本刊记者 赵悦凡
家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可以是握在手里盈盈一脉的馨香, 可以是一砖一石用爱砌出来的城堡,也可以是整个世界在下雪,走进其中却是春天的地方。家于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触,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的眼中,家是方寸之间“盛放人情冷暖,安置精巧宜居”之地。
周燕珉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参加适老设计大赛
中国正在步入一个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中国养老产业蹒跚起步。围绕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老年人设计更为丰富的适老产品、适老住宅空间等,成为解决老年人生活不便最为直接的方式。什么是适老化设计?东西方有什么差异?中国的适老化设计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
记者:在当下适老化设计是一个新兴领域,您在这一领域已经专注研究了很长时间,并把老年人适老化建筑设计作为自己的业务拓展的主要内容,您的初衷是什么?
周燕珉:说起来,我从20年前就开始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了,当时在日本学习和工作,日本当时老龄化已经较为严重,已经开始做很多老年人相关的研究和设计,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很有收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住宅的面积不大,但设计技术含量及人性化水平却很高,特别是一些细微之处的设计尤其令人钦佩,且又贴合实际生活需要,所谓“面面俱到”。
所以1995年回国后我就写了一本住宅方面的书,里面谈到了一些适老化的内容,包含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做设计的思维方式和为弱势群体做设计的案例。但当时的中国还是年轻人口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离我们太远,在建筑设计上都更重视怎么做得美观、豪华、气派。到如今,快速老龄化形势下我们必须抓紧行动,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适老化设计成功经验,向社会广泛传播并应用。
记者: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关注适老化设计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您认定了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所以20年来一直坚持?
周燕珉: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就把研究兴趣集中在住宅设计和老年人居住设施设计领域。从1998年国家全面推行住宅商品化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建设中留给设计的时间过于仓促,使得我们没有机会把住宅设计做得足够深入和细化,其实室内空间和老百姓生活最贴近,也有更多精雕细琢的余地。现在的室内设计,更重视感官的效果,比如色彩、风格等,真正关注体验人文关怀细节的相对较少。比较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日本学习的那些知识和成熟经验,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做到,落后了三四十年。
这几年大家之所以开始关注老年人建筑和家居设计,一是社会发展阶段使然,另一点也反映出我们的住宅设计开始注重老年人生活需求,如何适老,不仅在住宅领域,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变化,很多跨学科的技术及理念逐渐汇集到这个领域中来。
在为老年人的居家设计不仅是建筑层面、装修层面或者家具设计层面,更要包括社区规划,甚至整个社会公共设施的合理性改造,比如住宅空间设计的合理性,社区公共设施是否适合老年人活动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到的。给老年人做设计有一个核心要素是要特别强调的——安全和舒适。年轻人注重美观,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全才是最关键的,生理条件的改变导致他们的承受能力降低,很多在我们看起来平常的问题对老人来说却变成了难题。比如门槛,我们很轻松就可以迈过去,就算不小心绊倒了也没有关系,但对老人来说就不同了,一旦发生骨折等情况,会严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
适老化设计细节展示
所以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要学会感同身受,去体会老年人的感觉,才能为他们做好设计。很多子女为老人装修,虽然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常常不自觉地就按照自己的眼光去选择,这跟老人的需求就产生了分歧,最后反倒让老人觉得更不方便了,所以,一定要了解老人,根据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做设计。
记者:很多人说,做好一名设计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有一定的“灵性”。作为一名教授,您带了很多学生,您觉得学好适老化设计应重点把握什么?
周燕珉:用心,要设身处地去思考。我觉得这是学习适老化设计,做好这一行的“灵性”所在。要知道这不是一个为博眼球的设计,这是关系到老年人这个群体切身安全与舒适的设计。只要真的留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细节是可以出创意的。比如为老人做储藏,因为老人有很多东西舍不得丢,你偏让他扔?不合适。那是他的念想,所以还要尊重他。你说这是不是切实的需求?可是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好,东西常常放的乱七八糟,找不到不说,放得低了容易磕磕绊绊,如果放得高,上柜子拿东西摔伤就更让家人揪心了。
所以我们为老人设计储藏空间时,最好是就近,便于查找,还得能看见——就是低、浅、可视。低和浅好理解,就是位置低,收纳空间浅,便于查找,可视就是可以设计一些明格,老人记性没那么好,好多东西柜子门一关就忘了里头搁了什么,最后食物都放坏了。如果一些储藏空间采用透明的柜门,老人一看这是上回送的点心还在那里没吃完就可以拿出来吃。除了明格之外,还应增加台面来摆放眼镜、茶杯、指甲刀等零碎物品,让老人看得见找得着,便于随用随拿。还有像茶几、餐桌等家具的重量要轻,这样一旦需要挪动,老人可以应付得了,不至于扭伤。另外在门把手的选择上,不要选球形的,老人握力不足,很难旋转开,建议用杆式把手,诸如此类……
这些小细节上如果注意了就是很好的设计,如果你不懂老人的感受,很可能就做出适得其反的设计。这其中每一个细节看起来变化不大,但用心就在这一点一滴之间,一点小小的差别就能带来很多改变。
记者:据我所知,您为您的父母亲自做了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将很多创新性的适老化设计理念融合在其中,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周燕珉:我在为我父母做装修设计的时候就希望能够将研究的成果应用进来。在设计之初我做了一系列研究,比如装修中应提倡“四通一平”——视线通、光线通、路线通、声音通、地面平,我相信这对每个家庭都是有实用意义的。
比如“视线通”,年轻人在住宅中可能希望有私密的空间,所以不要一眼望穿,但对于老人来说,视线的通透是很有益处的,我在给父母装修的时候,就在客厅正对走道的墙上安装了一块镜子,老人坐在沙发上正好可以通过镜子的反射直接看到入户门口的情况,如果有人回来,可以不用起身回头,从镜子里就能互相看见,免除了可能心急站起扭伤或摔倒的情况。另外,我在选择厨房隔断的时候,也注意在视线高度范围处用透明的玻璃材质,这也是为了视线通——厨房里油烟机一响,屋里的动静就听不到了,但透明的门可以让厨房里的老人看到外面的情况,便于老人之间互相照顾。
“声音通”我是这样考虑的,我父母二人分室居住,设计时我在老两口房门之间的墙面上做了一个小窗户,这样我父亲从房间出来上厕所时母亲能够听见,一旦有什么不正常的情况马上就能发现。特别有意思的是,我母亲说每天晚上我父亲从这个窗口路过就给她倒好热水,她晚上吃药很方便,有时候他们还隔着窗口说会儿话,这就成了一个他们互相帮助的“爱的窗口”,能够通过设计的手段增进他们的感情,让我觉得特别幸福。
其实不管是设计透明的门也好,还是设计一个窗口也好,都是为了他们的安全和舒适着想,不是说这边开一个窗户就变美了,而是为了真正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们要体验长者感受去做设计,而不是用单一的审美标准。
记者:中国已经开始步入深度老龄化的进程,而在适老设计方面却刚刚起步,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您认为东西方的老人在适老化需求方面存在多大的差异性?
周燕珉:差异是有的,许多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的老年人口比例比较高,为老人建设的各种设施、住宅也都很多。但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差异,我去参观学习的时候觉得我们与欧美最大的差异在于管理服务方面,西方适老设计细节非常到位,空间设计更加高效和合理,同时也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整个运营管理团队能够紧密结合成一个科学的系统,这些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既然是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我就有责任去做一些事情,我们不仅要培养设计师,教会学会,更要教会老百姓——设计不是一个脱离百姓的行业,更不是什么精英行业,而是关系到百姓生活的事。现在我也会抽时间去做普及工作,希望能让每一个老百姓都对住宅和适老化设计有所了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让大家学习到如何去选择一样适合自家老人的家具,只有大众的认识水平都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养老产业水平才真的提高了,到那时,为老人设计就不是什么难题,我希望也盼着大家都成为专家。
记者: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养老服务列入重大民生工程而高度关注,您觉得建设适老化环境和推广对中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义所在?
周燕珉:中国到2050年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人,那是非常庞大的数量,现在帮助大家树立起这个意识很重要,而且帮老人设计我们自身也是能受益的——老人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对家的依赖要比年轻人更强,他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有着更为突出的需求。老人为社会和家庭做了一辈子的贡献,如果在暮年能有一个宜居的归处,幸福感会大大提高。同时,每个人都会变老,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那我们现在能够关心他们关注他们,为他们设计舒适的适老化生活环境,由人及己,将来的我们也会从中受益。
同时,作为老年人服务其中的一个专业领域,我觉得做好适老化环境设计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也是它的公益性,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意义重大。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对于年轻人的人生观必然有所影响。如果社会中的老年人在衰老、失能后,得不到良好的照料,生活得艰难、孤独,不得善终,那么年轻人会对衰老会产生恐惧,对奋斗和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
当我们把老年人服务做好了,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越来越具体化、精细化、人性化,使老年人能够善终,那么年轻人也会相信未来的老年生活会是幸福、舒心的,奋斗起来更加踏实、没有顾虑。
我希望设计师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社区,家庭适老化环境设计建设方面各显神通,让社会普遍建立起对长者人文关爱的理念和行为模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也将是我毕生的追求。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福利中国的其它文章
-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法律服务部将于2021年启动服务
- ——访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治">康乐年华人才培养"三部曲"
——访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治 - "中福协"系列活动情暖重阳
- "中医中药中国行 健康科普进社区" 大型公益科普活动在武汉启动
- ——写在第十个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八方"支援守困境 政策暖心护儿童
——写在第十个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 - 第三届中福杯"最美老人"摄影艺术展入选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