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州县甘蔗野生种质资源采集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1-01-22段维兴黄玉新丘立杭黄海荣张保青高轶静罗含敏

广西糖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叶宽叶长株高

段维兴,黄玉新,丘立杭,黄海荣,张保青,高轶静,罗含敏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530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及其开发利用是植物育种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工作[1]。甘蔗种质资源是甘蔗育种的物质基础。甘蔗品种的改良,是以热带种为基础,通过育种手段引入野生种血缘、拓宽遗传基础,从而实现甘蔗产量和抗性的提高和增强。利用甘蔗与野生种质资源杂交创新种质,进而选育高产高糖和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是甘蔗育种者一直努力的方向。

广西属亚热带气候,种蔗的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种蔗制糖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甘蔗资源丰富,是我国甘蔗原产地之一。传统种植的甘蔗原种有中国竹蔗、宜山腊蔗、柳州东泉果蔗等十几个传统栽培种。甘蔗野生资源有割手密、斑茅、河八王、五节芒和芒等,这造就了广西丰富多样的甘蔗栽培品种资源和野生种质资源[2]。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的变化,甘蔗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部分种质资源甚至面临绝种,急需在采集鉴定的基础上,收集更多野生资源,扩充广西甘蔗种质资源库。

龙州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地处中越边境,为山地丘陵区,地处南亚热带南沿,气候暖和湿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各种资源极为丰富。该县地形四面高中间低,以岩溶石山地形为主,极可能发现基因较纯且具有特殊性状的资源材料。为此,本研究对龙州县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采集,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期望能找到有潜力的甘蔗资源材料,为甘蔗育种提供新的血缘。

1 考察与采集方法

1.1 考察路线

考察时间2020年6月15日至2020年6月17日,采集路线:下冻镇→彬桥乡→龙州镇→水口镇→武德乡→金龙镇→逐卜乡→上龙乡→上金镇。共调查采集了9个乡镇,基本覆盖了龙州县12个乡镇。

1.2 采集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的“甘蔗种质资源采集技术规范”对甘蔗资源的分布、生长环境和生育时期进行调查。每隔10km左右采集一次样品,采集时用锄头将根部挖出,样品经过记录和测定后取根部放入材料袋中保存,考察结束后拿回单位在资源圃水泥框中进行活体种植保存。

1.3 性状测定与信息记录

性状测定参照《甘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取株高、茎径、叶长、叶宽、节间长度、锤度、茎形、芽型、芽位、空蒲心、57号毛群、蜡粉带、气根、根点排列等25个指标进行测定。对采集的样品填写资源调查采集表,内容包括采集编号、采集日期、种质名称、采集地点、照片编号、海拔、经度、纬度、分布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其中海拔、经度、纬度测定使用GARMIN公司生产的eTrex 301进行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整理和分类,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的属、种分类

本次考察共采集到甘蔗亚族3个属3个种21份无性系,其中割手密14份、斑茅6份、芒1份。其生长地点的海拔范围在120~320m,跨度不大。其生长环境类型多样,包括山脚、田埂、草地、公路边、溪边、池塘边、沼泽地等,结果见表1。其中,割手密主要分布在公路边、田埂、草地、溪边;斑茅分布在草地、池塘边、山脚;芒分布在山脚。

表1 考察采集的甘蔗资源

2.2 主要农艺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在采集过程中,对所有资源的株高、茎径、叶长、叶宽和锤度性状做了测定,结果表明:14份割手密无性系株高变化范围在65~182cm之间;茎径变化范围在0.49~0.81cm之间;叶长变化范围在66.0~121.0cm之间;叶宽变化范围在0.5~2.6cm之间;锤度变化范围在3.0°Bx~16.0°Bx之间;表明割手密有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在采集的14份割手密材料中锤度超过10.0°Bx的有4份,占采集割手密总数的28.57%。6份斑茅无性系株高变化范围在65~116cm之间;茎径变化范围在1.11~1.49cm之间;叶长变化范围在114.0~200.0cm之间;叶宽变化范围在2.1~3.6cm之间;锤度变化范围在5.0°Bx~10.5°Bx之间。芒只采集到1份,株高为131cm,茎径为0.54cm,叶长为65.0cm,叶宽为1.4cm,锤度为6.5°Bx,结果见表2。

对收集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株高、茎径、锤度、叶长和叶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径、叶长和叶宽两两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见表3。茎径和叶长的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826,茎径和叶宽的相关系数达到0.791,叶长和叶宽相关系数达到0.625。值得说明的是,株高与茎径、叶长、叶宽与锤度之间都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可以得出,茎径与叶长和叶宽相关性较高,锤度与其他性状相关程度较低。

2.3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州县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和进化关系,对采集的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收集的甘蔗资源在株高、茎径、叶长、叶宽和锤度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叶宽的变异系数最高为0.69,而株高变异系数最低为0.27。株高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13,茎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1,见表4。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5个性状指标均存在较高的多样性指数,也表明采集的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表2 甘蔗资源的植物学性状

表3 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3 结论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一直重视甘蔗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开展了3次不同规模的甘蔗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工作,目前共保存4个属11个种的甘蔗及其近缘属种质资源2680份。尤其是从2015年实施农业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2017年实施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以来,在广西调查收集了62个县(市、区)的甘蔗种质资源,共采集资源1248份,鉴定评价甘蔗资源650份。但是尚未对龙州县开展资源采集工作,龙州县地处中越边境,为山地丘陵区,是以糖料蔗生产为支柱产业的农业县。由于大量田地已经开发种植甘蔗、水稻、火龙果等作物,割手密资源不算丰富,且基本都是零星分布,未发现割手密群落,但斑茅资源相对比较多见。该县河流较多,境内有水口河、平而河、丽江、明江、左江等,6月15日下午我们根据水系方向逆流而上采集,但这些江河水面较广、河水湍急,无河滩和小的支流,因此未发现割手密;当天下午也仅在水稻田埂上发现一株割手密。后面两天采集的路线主要沿着乡间公路行走,在公路边、池塘边、沼泽地相对容易采集到割手密,且在同一片割手密群落也会存在两种不同类型。表明该县割手密资源多样性比较丰富。

表4 遗传多样性分析

从采集数量上来看,割手密最多,其次是斑茅,芒只采到1份,这可能是由于割手密具有更强的分蘖能力和适应能力,其传播的范围也更广[3]。本研究采集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性状差异很大,有些材料性状较好,比如割手密GZ2020GSM213,其锤度达到16.0°Bx,可作为今后改良含糖量品种的资源。但也有一些材料性状较差,比如割手密GZ2020GSM210,株高只有65cm。本次调查发现,龙州县甘蔗种质资源茎径、叶长和叶宽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连锁强度较高,通过杂交的手段可以实现综合性状的改良。然而,锤度与其他4种农艺性状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与齐永文等[4]和刘洋等[3,5]研究的结果一致。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本次采集的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也说明甘蔗种质资源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利用空间[6]。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将重点对采集的资源进行精准的鉴定评价,期望能找到高糖抗逆性强的基因资源。

猜你喜欢

叶宽叶长株高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叶面积测定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洛阳市13种绿化树种叶面积的回归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