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关节突镜下二次成型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2021-01-22彭小强周其佳费正国孙春光朱小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5期
关键词:椎间成型腰椎间盘

彭小强,周其佳,费正国,孙春光,朱小虎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盐城 224400)

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具有良好的脊柱稳定性,得到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青睐[1]。本文将以4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上关节突镜下二次成型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9月。所有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与23例;年龄在23~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96±4.57)岁;病程为11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6.12±1.56)年。纳入标准:使用CT、MRI诊断确诊疾病;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X线片可见髂嵴过高;肿瘤;韧带钙化,腰椎结核,椎管狭窄,椎体不稳,腰椎滑脱等;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取软枕垫置在身下,腰椎前屈,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进行定位,骨钻可漂移范围进行标记,消毒铺巾,局部麻醉进针点,在透视下进行穿刺,直到关节突关节,实施正侧位透视,由导针近端向椎间孔穿刺,取碘海醇注入椎间盘,实施亚甲蓝染色,将穿刺内芯拔除,取导丝插入,从穿刺点处将皮肤切开,扩张通道置入,套管置入,在骨钻进入以后,椎间孔适度的打磨与扩张,工作套管置入,取椎间孔镜连接,镜下自椎间孔外循序渐进向内显露,观察,如视野欠佳,则选择使用镜下环锯、镜下骨凿,镜下咬骨钳灯工具进一步对上关节突进行二次成型,充分暴露增生的黄韧带及突出的髓核组织,将增生黄韧带、椎间盘组织等致压物清除,探查可见硬膜囊良好波动、神经根松弛,在减压满意以后,使用等离子刀头进行射频消融止血,破裂纤维环皱缩。对手术区域活动性出血情况详细观察,在无出血以后工作通道退出,缝合切口。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涉及数据信息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1.4 观察指标

1.4.1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ODI指数。

1.4.2 对比两组患者的IL-1β(血清白介素 1-β)、LDH(乳酸脱氢酶)及CK(血清肌酸激酶)指标。患者清晨取空腹静脉血,剂量为3ml左右,放置在置于抗凝试管中,另外5ml放置在非抗凝试管中,分别对其进行离心操作,取上清液,放置在冰箱当中备用。采用 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血清IL-1β水平进行监测,采用酶动力学法,仪器为日立717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血清当中的LDH 和 CK 水平进行检测。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ODI指数比较

治疗后半年疼痛评分、ODI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ODI指数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ODI指数比较()

组别 n 疼痛评分 ODI指数治疗前 40 4.72±1.37 76.34±12.67治疗后半年 40 1.58±1.14 21.86±8.46 T值 / 8.9445 13.8944 P值 /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IL-1β、LDH及CK指标比较

治疗后半年IL-1β、LDH及CK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IL-1β、LDH及CK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IL-1β、LDH及CK指标比较()

组别 n IL-1β( ng/L) LDH CK治疗前 40 11.85±6.11 228.11±55.15 109.43±33.11治疗后半年 40 8.43± 1.83 171.55±47.35 154.14±39.15 T值 / 3.3913 4.9213 5.5149 P值 / 0.0011 0.0000 0.0000

3 讨 论

当前,PELD手术由椎间孔入路、椎板间入路组成,其中椎板间入路在椎体后建立通道,对椎体后组织结构产生破坏,影响椎体稳定性,极易造成相邻椎体的退变[2]。椎间孔为机体生理结构,属于自然通道,由椎间孔入路破坏小,可维持脊柱稳定,避免发生退变。由于椎间孔入路在局麻操作下实施,能够与患者沟通交流,避免对神经根产生损伤[3]。但是同时,由于局部麻醉效果有限,以及恐惧心理等因素,术中行上关节突成型时,部分患者难以忍受疼痛,不能配合手术,导致手术效果欠佳,甚至不能完成手术。本组病例在初始对椎间孔行适度的打磨与扩张,然后在操作的过程中[4],选择使用镜下环锯、镜下骨凿,镜下咬骨钳等工具进一步对上关节突进行二次成型,充分暴露视野,能够更全面的探查神经根,减压效果更良好,同时,减少初次成型时穿刺时间及透视次数,大大减少患者的疼痛。

综上,应用上关节突镜下二次成型行PELD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缓解疼痛,提高就医体验,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椎间成型腰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热成型零件点焊对碰撞的影响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注射成型PP/ABS共混物相形态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