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内踝后丘骨折的Pilon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2021-01-22杨志刚戴涟生
杨志刚,张 健,戴涟生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无锡 江苏 214000)
Pilon骨折部分合并内外踝骨折,合并内踝后丘骨折的Pilon骨折术中对内踝后丘的处理方式会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笔者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内踝后丘的Pilon骨折46 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17~79岁,平均43.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坠落伤2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踝关节CT检查明确合并内踝后丘骨折。骨折按AO分型:C1型15例,C2型18例,C3型13例。4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且合并外踝骨折,手术时间在术后6~8天。
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麻,取仰卧位,患肢上止血带。先取外踝直切口,复位外踝骨折并予钢板螺钉固定。然后取踝正中切口,远端平行于第四跖骨,近端位于胫腓骨间。注意保护腓神经浅支,经骨折处作皮下隧道,仔细潜行剥离,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恢复骨折对位对线后按标准植入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及螺钉,术中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最后取内踝偏后弧形切口,依次切开,显露内踝骨折处,注意保护踝管内神经血管,内踝前丘骨折块在行胫骨远端骨折固定时已行螺钉固定,若稳定性不佳,可予前后位空心螺钉固定。后丘骨折块予1~2枚2.4 mm的空心加压螺钉斜行固定,注意其他螺钉的阻挡,稳定性不足时可予1-0可吸收线缝合张力带固定。术后予踝关节支具固定患肢,常规术前30分钟抗生素静滴预防感染,消肿治疗7天,加强切口的换药处理。
2 结 果
本组4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2个月。本组病例骨折均正常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骨折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等现象。末次随访疗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1]评定,见表1。
表1 术后患者的Johner-Wruhs评分
典型病例:
57 岁女性,因“高处坠落伤一小时”入院。术前摄片检查(A、B)。入院后6 天手术,术后摄片检查(C、D)。
A
B
C
D
3 讨 论
Pilon骨折患者往往有高处坠落病史,患者足跟落地时踝关节内翻会导致内踝后丘骨折,由于其骨折块偏小,在诊断和处理时往往容易忽视。内踝后丘对踝关节稳定性有一定作用:踝关节深层胫距后韧带(dPTTL)起自内踝后丘及丘间沟,止于距骨内侧面后半部分,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外翻倾斜和踝关节背伸,内踝后丘骨折时伴dPTTL损伤,如果不能在解剖位置恢复长度,会影响踝关节稳定性,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概率[2]。因此,内踝后丘的骨折块应尽量牢固固定。内踝后丘为踝管的内侧壁组成,踝管内有重要神经血管及肌腱的存在,故只能选用刺激性小的空心螺钉或克氏针固定。临床上处理合并内踝后丘骨折的Pilon骨折比较困难,特别易发生软组织坏死、感染,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Pilon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骨折复杂,关节面损伤,手术方式多种多样[3-8]。Pilon骨折患者使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9]。锁定加压钢板不剥离骨膜,极少破坏骨折端周围血运,保护了软组织的连续性及血液供应,促进了骨折愈合。对以内踝后丘骨折为主的Pilon骨折,或内踝后丘骨折块比较大的踝关节骨折,可以采用后侧入路,使用T型接骨板固定骨折块达到坚强固定的效果[10-12]。笔者研究的Pilon骨折以关节面损伤为主,同时合并内外踝骨折,固定Pilon骨折的同时行内踝后丘的骨折需行内踝偏后侧切口,显露骨折块,复位后予1-2枚空心螺钉固定。在此组26例患者中,笔者使用胫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空心螺钉治疗合并内踝后丘骨折的Pilon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优良率达91.6%,值得临床推广。